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聚类分析(模糊匹配)
50条记录
基于SNP芯片的油菜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湖南省油菜种质资源库中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油菜组60K基因芯片对266份甘蓝型油菜品系及其10份近缘种品系10份进行全基因组SNP位点分析,原始数据通过Visual Basic软件筛选,利用Powermarker软件计算SNP位点PIC值和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SNP标记缺失率和染色体分布均匀度共筛选到24 593个SNP位点,平均每条染色体分布1 294个多态性位点,位点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主要等位基因频率(MAF)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0.401、0.688 3、0.316;276份供试材料间遗传距离在0.000 1~0.477之间,平均为0.329 6,Kinship值为0的占71.49%;供试材料可分成5个大类,其中最大类(含有250份种质)又可分为9个亚类,供试材料的类群分布与种质类型、地理来源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育种亲本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可更客观反映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为种质资源的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菜 近缘种品系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不同产区马铃薯栽培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比较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我国不同产区马铃薯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为今后马铃薯育种目标的制定及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从我国华北、西北、西南马铃薯主产区收集48个国内种植广泛且性状优良的马铃薯栽培品种,测定鲜薯的干物质、淀粉、总糖、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法对不同产区马铃薯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8个马铃薯品种的干物质含量在13.71%~20.01%,平均值为16.85%;淀粉含量在7.94%~15.72%,平均值为11.24%;其中,中薯17号、中薯5号、陇薯7号和康尼贝克的干物质和淀粉含量较高,具有作为全粉或淀粉加工品种的潜力.48个马铃薯品种鲜薯总糖含量在55.25~287.70 mg/g,平均值为140.10 mg/g;可溶性糖含量在2.60~26.78 mg/g,平均值为7.81 mg/g;还原糖含量在0.16~6.08 mg/g,平均值为3.12 mg/g;其中,云薯304、中薯16号、中薯26号、大西洋(石家庄)和中薯18号的还原糖含量较低.不同产区马铃薯品种品质性状存在差异,河北张家口和甘肃兰州的马铃薯品种干物质和淀粉含量较高;云南昆明和河北石家庄的马铃薯品种干物质和淀粉含量相对较低;云南昆明和河北张家口的马铃薯品种还原糖含量较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聚类分析将48个马铃薯品种分为3类,第I类包含青薯168、HF-10、丽薯10号和陇薯7号,具有较高的干物质、淀粉和总糖含量;第Ⅱ类包含青薯6号、青薯9号(西宁)、下寨65、丽薯6号、青薯10号和乐薯1号,具有较低的总糖含量;其余品种无明显的优势性状特点.5个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77~2.03,总糖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淀粉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结论]我国马铃薯品种干物质和淀粉含量总体水平较低,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将近一半的品种还原糖含量满足油炸食品生产要求.与淀粉和干物质含量相比,糖含量受环境因素及栽培措施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马铃薯品种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栀子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分析不同产地栽培与野生栀子资源品质,采用HPLC测定比较栀子果实中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Ⅰ和栀子黄色素含量的差异,并以各成分作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3份栀子资源果实中均含有栀子苷、西红花苷-Ⅰ、绿原酸以及栀子黄色素,但各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栀子黄色素含量最高,绿原酸含量最少。其中湖北大悟野生栀子(7号)栀子苷和绿原酸含量最高,分别达125.95、2.71 mg/g;湖南浏阳野生栀子(2号)西红花苷-Ⅰ及栀子黄色素含量最高。湖北大悟(7号)、湖南浏阳(2号)野生栀子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可参考作为选育良种的研究材料。

关键词: 栀子 含量测定 主要成分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富硒大米地理品质研究

粮食与油脂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来自湖南4个地区的39份大米样品的15种元素(Na、Mg、Al、P、K、Ca、Fe、Cu、Zn、Se、Cr、Mn、As、Cd、Pb)进行检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考察了微量元素组成与含量在品质评估中的应用,根据微量元素含量以确定4个地区元素组成模式的差异.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中提取了6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9%以上,聚类分析可将所有的大米样品分为2类,这说明将元素组成与含量归因于其地理来源是可行的,微量元素模式可成为识别大米来源的地理指标.这种准确性为提出将微量元素含量与化学计量法相结合作为富硒大米样品的地理来源及品质评价提供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 元素 聚类分析 大米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区多花黄精的ITS序列分析及近缘种聚类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快速鉴定多花黄精的方法及确定其亲缘关系,本研究采用DNA条形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28个多花黄精材料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片段进行扩增获得ITS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并构建多花黄精及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分析树。结果表明:本研究共获得两种多花黄精ITS的单倍型,仅发生一个位点的突变,说明多花黄精种内保守性高,遗传稳定,并可作为多花黄精DNA条形码物种鉴定的对照序列;另外,其与穇属(Eleusine)中穇子(Eleusine coracana)物种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为快速鉴定多花黄精提供了新方法,并为多花黄精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多花黄精 ITS 分子鉴定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灰色关联度评价和聚类分析的“油蔬两用”油菜组合筛选(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2

摘要:为筛选优质“油蔬两用”组合,以11个油菜新组合为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菜薹产量、品质及摘薹后油菜的农艺性状及菜籽产量等12项性状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平头期A11、A7、A4一次采主薹菜薹产量排名靠前,A11、A5、A7、A4、A3、A1的薹茎/叶符合菜薹商品品质要求;A2、A8、A10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沣油737,A4、A3、A2、A1、A5、A6的菜籽产量高于沣油737;11个油菜组合可分为3个等级,其中A4、A11为Ⅰ级且其“油蔬两用”综合性状表现优良,A8、A5、A3、A7、A2、A10、A6、A1为Ⅱ级,A9为Ⅲ级。A4、A11综合表现较好,可做为油蔬两用品种进行推广。

关键词: “油蔬两用”油菜 灰色关联度分析 聚类分析 品种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红心猕猴桃品种品质评价及综合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分布于湖南不同地区的26个红心猕猴桃品种的果实外观品质、营养品质、感官品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6个红心猕猴桃品质指标间差异很大,其中可滴定酸、质构(硬度、弹性、咀嚼性、内聚性、胶着性)、a*、维生素C含量、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花青素含量变异系数均大于30%,表明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经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7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79.829%,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名前5的猕猴桃品种为ZJJ-9-26-04、MY-9-19-03、FH-9-26-01、HY-9-18-01、SY-9-18-03。聚类分析将不同地区的红心猕猴桃分为3类。综合分析结果显示ZJJ-9-26-04品质较好,适合鲜食,而HY-9-18-01总酚、黄酮等抗氧化物含量较高,适合作为保健品开发的来源。

关键词: 红心猕猴桃 外观品质 营养品质 感官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常见辣椒品种游离氨基酸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21

摘要:游离氨基酸参与辣椒中风味物质的合成,其种类及含量与辣椒品种密切相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湖南常见大红椒、青尖椒、螺丝椒、小米椒、小红椒、大青椒6种辣椒的游离氨基酸进行分析,明确不同辣椒品种游离氨基酸组成差异,以期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辣椒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6种辣椒中共检出24种游离氨基酸,其中青尖椒、螺丝椒、大青椒未检出胱氨酸,大红椒、小米椒、小红椒未检出羟脯氨酸。相比于其他游离氨基酸,各品种中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天冬氨酸、丝氨酸、γ-氨基丁酸、赖氨酸含量较高。6种辣椒中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在7.28~19.36mg/g(以干质量计),其中大红椒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螺丝椒含量最低。通过味道强度值分析发现:鲜味氨基酸是辣椒的主要呈味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赖氨酸对鲜味贡献较大,其他呈味氨基酸起到协调风味的作用;大红椒与小米椒较其他品种辣椒鲜味更为突出。聚类分析表明:大红椒与小米椒、大青椒与青尖椒、小红椒与螺丝椒品质较为接近;部分氨基酸,如苏氨酸与天冬酰胺、精氨酸与谷氨酰胺、亮氨酸与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与脯氨酸呈现较强的相关性。结合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发现,大红椒、小米椒、大青椒中游离氨基酸品质优于青尖椒、小红椒、螺丝椒。

关键词: 辣椒 游离氨基酸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碧香早杂交F1代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及特异优株筛选

茶叶通讯 2021

摘要:对以碧香早为杂交亲本的62个F1代优株进行主要生化成分鉴定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2个F1代优株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17.12%,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05。根据UPGMA聚类分析将优株分为3大类,第Ⅰ类群30个优株,第Ⅱ和第Ⅲ类群各16个优株;第Ⅱ类群与第Ⅰ和第Ⅲ类群水浸出物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第Ⅲ类群与第Ⅰ和第Ⅱ类群咖啡碱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各类群间茶多酚、氨基酸和酚氨比两两存在极显著差异。第Ⅰ类群为红绿茶兼制,多以碧香早、保靖黄金茶1号和金萱为亲本,第Ⅱ类群多数适制红茶;第Ⅲ类群适制绿茶,多以碧香早、铁观音和龙井长叶为亲本。筛选出高氨基酸特异优株20个、高茶多酚特异优株16个、高水浸出物特异优株2个。

关键词: 碧香早 杂交育种 F1 生化成分 多样性 聚类分析 茶树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农艺性状和SSR标记亲缘关系分析的江华苦茶品系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选出适制红茶的品系,本研究对25个江华苦茶品系进行了叶长、叶宽、叶身、叶色、叶片着生状态、花蕊高低、叶形、PPO活性、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酚氨比和发酵性共14个农艺性状的统计和聚类分析和SSR分子标记的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叶长、叶宽、叶身、叶色、叶片着生状态、花蕊高低、叶型是生物学性状的主要因素,变异系数分别为15.46%、11.20%、19.79%、49.99%、50.68%、9.48%、24.62%;PPO活性、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酚氨比和发酵性是影响做红茶品质的重要因素,变异系数分别为7.81%、5.95%、11.87%、14.73%、9.91%、19.62%、13.55%,将25个品系分为3个大类4个亚类;(2)基于20个SSR标记的25个江华苦茶新品系的相似系数,其中,相似系数最大的为0.97,最小的为0.70,相似系数的平均值为0.76,25个品系的相似程度较高;基于SM相似系数的SAHN聚类结果显示,遗传背景相似的资源大都能聚在了一起,在相似系数平均值0.76处,将参试品系分成4个类群;(3)结合分子标记和性状数据分成的9个类群中,首先考虑发酵性,兼顾功能成分,最终选择A36-1、B13-1、B6-2、B17-2、B19-1、A24-2、B19-2、A3-1、A9-1、B1-1、A8-1,共11个优势红茶备选单株。

关键词: 江华苦茶 农艺性状 SSR 聚类分析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