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油菜(模糊匹配)
81条记录
基于SNP芯片的油菜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湖南省油菜种质资源库中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油菜组60K基因芯片对266份甘蓝型油菜品系及其10份近缘种品系10份进行全基因组SNP位点分析,原始数据通过Visual Basic软件筛选,利用Powermarker软件计算SNP位点PIC值和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SNP标记缺失率和染色体分布均匀度共筛选到24 593个SNP位点,平均每条染色体分布1 294个多态性位点,位点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主要等位基因频率(MAF)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0.401、0.688 3、0.316;276份供试材料间遗传距离在0.000 1~0.477之间,平均为0.329 6,Kinship值为0的占71.49%;供试材料可分成5个大类,其中最大类(含有250份种质)又可分为9个亚类,供试材料的类群分布与种质类型、地理来源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育种亲本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可更客观反映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为种质资源的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菜 近缘种品系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油菜生产现状、效益及提升策略

湖南农业科学 2023

摘要:油菜是我国第一大自产植物油源,对确保食用油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每年需进口大量食用油,自给率不足35%,因而大力发展油菜产业刻不容缓。基于国家统计年鉴资料,分析总结了2000—2018年油菜产业的发展情况,对影响油菜生产的成本及利润等方面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00—2018年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及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在当前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高油油菜是提高总产最有效的途径;2012年以来,净利润一直为负值,主要是肥料、人工投入及作业成本增幅过大所致。可通过发展油菜多用途等方法提高综合效益,增强农户生产积极性,促进油菜产业发展,确保我国食用油安全。

关键词: 油菜 产业发展 现状 效益 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模式对油菜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23

摘要:为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以中杂油19为试材,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开展了氮磷钾配施对油菜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的单位面积株数、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产量和纯收入指标值均是N、P、K肥配施(T4)处理的最高,而无氮(T1)处理的为最低,其中T4处理的产量分别比T1、T2(无磷)和T3(无钾)处理增加897.0、337.5和468.0 kg/hm~2,T4处理的纯收入最高达5 079.5元/hm~2,分别比T1、T2和T3处理高4 364.6、1 857.9和2 088.0元/hm~2;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的N、P、K积累量影响极显著,以N肥影响最大,K肥次之,P肥第三;T4处理的N、P和K肥利用率分别为34.96%、24.48%和47.35%,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施任意一种肥料,其他肥料的利用率均极显著降低。因此,在油菜生产中应该加强N、P、K肥料的配合施用,以提高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油菜 中杂油19 氮磷钾配施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沣油737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以甘蓝型油菜沣油737为材料,研究了油菜在不同生育期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活性,MD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在蕾薹期前逐步增加并在蕾薹期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渐下降;SOD活性在花期前无明显变化,在花期时下降至全生育期的最低值,在角果期则上升至全生育期的最大值;POD活性的最高值出现在蕾薹期,而蕾薹期前后差异不大;MDA含量在花期前逐步增加,但在花期时达到最低值,在角果期又达到最高值.

关键词: 油菜 沣油737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SOD POD MD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绿肥利用后鲜食玉米生长及磷素利用特征

湖南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绿肥专用品种油肥1号连续翻压还田对玉米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采用大田定位试验方法,以不施磷肥为对照(CK),研究单施氮磷钾肥(NPK)、油菜绿肥与氮磷钾肥配施(NPKRa)、油菜绿肥与氮钾肥配施(NKRa)共4种处理对鲜食玉米产量、玉米磷养分吸收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NPKRa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鲜食玉米地上部、茎+鞘+雄穗、苞叶和籽粒生物量,分别提高8.7%、5.5%、21.6%和10.5%,而NKRa处理鲜食玉米各部位生物量基本持平;油菜绿肥提高了鲜食玉米地上部磷素积累,NPKRa、NKRa处理与NPK处理相比,鲜食玉米茎+鞘+雄穗磷素吸收量分别提高了15.1%和27.3%,籽粒分别提高了12.5%和9.7%;油菜绿肥与化肥配施不仅能优化化学磷素养分利用,还可提高磷素利用效率,NPKRa、NKRa处理与NPK处理相比,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1%、7.7%;鲜食玉米收获后,NPKRa处理耕层(0~2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仍较NPK处理高9.9%.综上所述,油菜绿肥利用后油菜绿肥与化肥配施较单施化肥可以有效提高鲜食玉米对磷素吸收利用,进而优化玉米磷素分配,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关键词: 油菜 绿肥 磷肥利用效率 鲜食玉米 土壤有效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省3种粮油作物当季化肥利用率现状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22

摘要:肥料利用率是反映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关系的动态参数,也是衡量区域尺度上肥料施用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2018年在湖南省72个县区开展了178个田间试验,测算了目前湖南省水稻、油菜和玉米的当季化肥利用率、化肥偏生产力、化肥农学效率和作物生理利用率.结果表明:湖南省2018年水稻的氮肥、磷肥、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2.58%、16.56%、41.07%,油菜的氮肥、磷肥、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7.98%、20.85%、45.64%,玉米的氮肥、磷肥、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7.06%、20.09%、48.89%.当前湖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在不同种植区域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差异明显.为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需要结合湖南省不同地区土壤类型、基础地力、生态条件、施肥方法、耕作措施等因素进行分析,因地制宜优化施肥或种植策略.

关键词: 水稻 玉米 油菜 肥料利用率 湖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亲本系和杂交系发芽阶段的耐低温评价(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1

摘要:为了在三熟制区筛选耐低温的油菜品系,本研究以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为指标,通过综合隶属函数法对176份自交或杂交的甘蓝型油菜材料进行耐低温评价。结果表明在9℃处理下鉴定出了103份耐低温和27份低温敏感型材料。其中,各材料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杂交系等不同材料类型间差异不显著,同时,综合隶属函数值与各因素存在显著相关性,可在后期为长江流域选育耐低温品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 油菜 耐低温 种子萌发 综合隶属函数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1969-2018年FAO数据的世界油菜种植情况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2021

摘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发布的有关数据,从年产量、收获面积、单位面积产量3个方面总结了1969—2018年世界油菜的生产状况,分析了世界油菜的种植特点,提出了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推动数字农业建设;加大科研投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集约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提高产业经济效益;积极开拓油菜高附加值产品,优化产业结构等促进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油菜 年产量 收获面积 单位面积产量 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品比试验下油菜收获密度及根茎粗分布差异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探讨相同留苗密度下不同油菜品种的收获密度差异及根茎粗分布特征,试验对2017—2018年度长江中游区油菜新品种多点测试试验(长沙试验点)24个参试组合的收获密度、根茎粗进行测定分析,并引用Gini系数反映根茎粗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2.70万株/667m2的定苗密度下,参试组合收获密度为1.85万~2.70万株/667m2,即成株率为68.3%~100.0%;总株(成活株+死亡株)根茎粗Gini系数为0.16~0.42,变异系数为26.86%,各组合的根茎粗不等性变异程度较高;收获密度最低的组合A9 的Gini系数较大,个体大小呈"L"型分布;收获密度最高的组合A19的Gini系数较小,个体大小呈正态分布;相关分析表明,各组合的收获密度与根茎粗Gini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在同一定苗密度下不同品种间收获密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收获密度下群体的根茎粗分布呈现不同规律,可为油菜品种耐密性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油菜 留苗密度 收获密度 根茎粗分布 Gini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冬季作物对稻田蚯蚓及蚯蚓粪产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大田调查,结合2017—2020年的降雨量及积温数据,研究了稻田种植不同冬季作物(T1,冬闲; T2,冬种紫云英; T3,冬种油菜)对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产量及蚯蚓粪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稻田蚯蚓增效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蚯蚓产量、蚯蚓粪产量及冬季作物产量在不同年度间的波动幅度均较大,不同年度间的蚯蚓产量变异系数(CV)与冬季作物产量CV值极显著(P<0.01)正相关; 2018—2019年10—12月的持续降雨及12—2月的低温导致冬季作物及蚯蚓产量大幅下降。蚯蚓产量、蚯蚓粪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冬季作物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冬闲、冬种紫云英和冬种油菜的蚯蚓密度分别为8.4~12.8条·m-2、11.2~30.8条·m-2和20.4~49.1条·m-2,蚯蚓平均密度分别为10.8条·m-2、20.7条·m-2和36.3条·m-2;蚯蚓产量分别为290~428 kg·hm-2、368~1054 kg·hm-2和763~1845 kg·hm-2,蚯蚓平均产量分别为373 kg·hm-2、695 kg·hm-2和1364 kg·hm-2;蚯蚓粪产量分别为1921~3126 kg·hm-2、3023~10 116 kg·hm-2和6034~18 958 kg·hm-2,蚯蚓粪平均产量分别为2652 kg·hm-2、6438 kg·hm-2和12 545 kg·hm-2;平均值均表现为油菜>紫云英>冬闲。粪蚓比伴随冬季作物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平均为8.8。油菜不同产量水平间的蚯蚓产量及蚯蚓粪产量的变幅均小于紫云英。综上,蚯蚓产量及蚯蚓粪产量受年际间气候干扰较大,冬季作物高产田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提高蚯蚓产量、蚯蚓粪产量及其产量稳定性,且冬种油菜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 蚯蚓 蚯蚓粪 土壤有机质 产量 稻田 冬季作物 油菜 紫云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