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品质性状(模糊匹配)
13条记录
我国不同产区马铃薯栽培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比较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我国不同产区马铃薯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为今后马铃薯育种目标的制定及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从我国华北、西北、西南马铃薯主产区收集48个国内种植广泛且性状优良的马铃薯栽培品种,测定鲜薯的干物质、淀粉、总糖、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法对不同产区马铃薯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8个马铃薯品种的干物质含量在13.71%~20.01%,平均值为16.85%;淀粉含量在7.94%~15.72%,平均值为11.24%;其中,中薯17号、中薯5号、陇薯7号和康尼贝克的干物质和淀粉含量较高,具有作为全粉或淀粉加工品种的潜力.48个马铃薯品种鲜薯总糖含量在55.25~287.70 mg/g,平均值为140.10 mg/g;可溶性糖含量在2.60~26.78 mg/g,平均值为7.81 mg/g;还原糖含量在0.16~6.08 mg/g,平均值为3.12 mg/g;其中,云薯304、中薯16号、中薯26号、大西洋(石家庄)和中薯18号的还原糖含量较低.不同产区马铃薯品种品质性状存在差异,河北张家口和甘肃兰州的马铃薯品种干物质和淀粉含量较高;云南昆明和河北石家庄的马铃薯品种干物质和淀粉含量相对较低;云南昆明和河北张家口的马铃薯品种还原糖含量较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聚类分析将48个马铃薯品种分为3类,第I类包含青薯168、HF-10、丽薯10号和陇薯7号,具有较高的干物质、淀粉和总糖含量;第Ⅱ类包含青薯6号、青薯9号(西宁)、下寨65、丽薯6号、青薯10号和乐薯1号,具有较低的总糖含量;其余品种无明显的优势性状特点.5个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77~2.03,总糖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淀粉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结论]我国马铃薯品种干物质和淀粉含量总体水平较低,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将近一半的品种还原糖含量满足油炸食品生产要求.与淀粉和干物质含量相比,糖含量受环境因素及栽培措施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马铃薯品种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莽山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湖南莽山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本研究调查和收集了33份湖南莽山茶树资源,对其中的24份资源进行了生物学性状考察,27份资源进行了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4份资源树型多为小乔木,树姿多为直立状,芽叶多为无茸毛或少茸毛,芽叶色泽淡绿色或黄绿色,叶色绿色或深绿,叶片锯齿密度中或稀、锐度中,叶缘平,叶面微隆起,叶尖渐尖,叶质中,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8.07%~77.90%,平均值为58.70%,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1~1.05,平均值为0.81。27份资源的18项品质成分变异系数在4.86%~71.32%之间,平均值为28.29%;多样性指数在1.59~2.03之间,平均值为1.86;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4.36%;通过聚类分析将27份资源聚为5大类群,类群Ⅰ含15份资源并分为了2个亚群,类群Ⅱ含5份资源,类群Ⅲ含5份资源,类群Ⅳ和类群Ⅴ各包含1份资源;初步筛选出1份低咖啡碱资源和3份高咖啡碱资源。本研究为湖南莽山茶树资源挖掘与利用以及湖南茶树演变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湖南莽山 茶树 种质资源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进展及在水稻品质研究中的展望(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摘要:该文简要回顾了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s,ZFNs)、类转录激活子效应蛋白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巨核酶(Mega nucleases,MGNs)及CRISPR/Cas(The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历程,重点总结了在水稻基因组编辑中的应用与发展和近年来水稻品质性状研究成果,并对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水稻品质性状改良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 基因编辑 水稻(O.sativa) 品质性状 ZFNs TALENs CRISPR/Ca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新品种主要性状比较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13-2015年江苏省粳稻新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对参试的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抗病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粳稻相比,杂交粳稻在株高、分蘖率和每穗总粒数上具有较强的正向竞争优势,但成穗率、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为负优势,杂交粳稻在产量上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对杂交粳稻产量贡献最大。杂交粳稻的主要品质性状与常规粳稻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各类型品种(组合)间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其他品质性状。杂交粳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优质达标率均偏低,表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高以及直链淀粉含量偏低是制约江苏省杂交粳稻品质性状提高的主要因素。杂交粳稻对苗瘟、穗颈瘟、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总体强于常规粳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总体弱于常规粳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与常规粳稻相比,杂交中粳较弱,杂交晚粳较强。综上所述,江苏省杂交粳稻育种中在提高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基础上应加强垩白性状的改良,并重视综合抗病性的选择。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常规粳稻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杂交水稻主要品质性状的选育提供依据,本研究以三系野败型杂交水稻的恢复系和微核心种质构成的112份优异品种为父本,以四个两系不育系和一个三系不育系为母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了560个组合,分析各组合及其亲本的12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力。结果显示考查的12个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和特殊配合力(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SCA)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各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其中在直链淀粉含量、粒长宽比、粒长、粒宽、垩白粒率及垩白度等性状上基因的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在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及碱消值级等性状上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同一组合在不同性状间及同一亲本所配的不同组合的SCA差异较大,最高或最低SCA的组合可来自不同GCA的亲本组合类型,表明亲本GCA与SCA没有固定联系。母本的GCA方差贡献率为0.76%~26.21%,父本的GCA方差贡献率为17.47%~81.94%,在各性状上母本GCA方差贡献率均比父本GCA方差贡献率小,说明各性状受母本(不育系)的影响均较小。直链淀粉含量、粒长宽比、粒长、粒宽、垩白粒率及垩白度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均在50%以上,可在低世代进行选择。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品质性状 配合力 遗传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水稻的抗性淀粉含量与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差异性

福建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的米质和抗性淀粉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根据各基因型水稻的米质进行了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粳稻米质优于籼稻;抗性淀粉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粒率有显著的相关性,籼稻中的抗性淀粉含量与品质性状有着更宽范围的相关性;聚类分析以欧式距离24.55为标准,将37份水稻材料分为6类,且具有明显的米质优劣划分;主成分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程度为:外观品质因子>蒸煮品质因子>碾磨品质因子,而抗性淀粉可归类到蒸煮品质因子中,对米质影响的贡献率达到19.48%。

关键词: 水稻 抗性淀粉 品质性状 相关性 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优质稻品种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稻米 2015

摘要:对湖南省评选出的221个优质稻品种(组合)的主要米质指标进行了分析,探析了品质性状与评定等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越大,等级越低;而粒型长宽比和胶稠度越大,等级越高。湖南省二、三等优质品种的出糙率要求高于国家相应标准,垩白度和胶稠度要求低于国家相应标准。30年来,湖南省评选的优质稻品种米质有较大改善,但垩白粒率、垩白度仍普遍偏高。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稻米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粒率、垩白度与出糙率、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粒型长宽比、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和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粒型长宽比、整精米率与胶稠度、碱消值和食味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优质稻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质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研究

作物研究 2009

摘要:以3个不育系和11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水稻12个品质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力的表现规律。结果表明:(1)大部分性状特殊配合力方差极显著,即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作用;少部分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显著或极显著,即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且非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2)糙米率、粒长和垩白面积等受不育系影响较大,整精米率和糊化温度受恢复系影响较大,精米率、长/宽和垩白粒率等受父母本影响相当。(3)各性状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糊化温度、糙米率、垩白面积、粒长、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4)亲本以星城A和明恢77较为理想,组合以星城A/TO 974和金23A/R 207较为理想。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品质性状 配合力 遗传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产量和品质性状Hayman遗传分析

园艺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辣椒(Capsicam annuumL.)6个亲本,按(1/2)n(n-1)双列杂交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用Hayman双列杂交分析法估算5个关于产量、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Wr对Vr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小区产量、辣椒素和干物质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早期产量的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Wr+Vr与Yr间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小区产量、早期产量和干物质含量呈负相关,说明含有更多显性基因的亲本具有较小的Wr+Vr值;辣椒素含量呈正相关,说明含有较多辣椒素显性基因的亲本具有较大的Wr+Vr值。遗传参数估算表明,辣椒素和干物质含量的遗传是加性效应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效应方差;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的遗传加性效应方差明显小于显性效应方差;早期产量的遗传是显性效应方差显著大于加性效应方差,同时还存在显著的、复杂的上位性效应。

关键词: 辣椒 双列杂交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遗传参数估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性状的表现及配合力研究

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长江流域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6个早籼稻不育系和5个早籼稻恢复系,采用NCⅡ设计配制30个杂交早稻组合,对各组合的12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垩白和整精米率是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改良的主要限制因子。12个主要品质性状组合间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各品质性状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杂交早稻的品质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各品质性状狭义遗传力为长/宽>粒长>垩白度>粒宽>整精米率>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率>垩白面积>出糙率>胶稠度>精米率。出糙率与精米率,整精米率与糊化温度,粒长与长/宽,粒宽与垩白粒率、垩白面积、直链淀粉,垩白粒率与精米宽、垩白面积、直链淀粉含量,垩白面积与粒宽、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长/宽与粒宽、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对杂交早稻品质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遗传以及品质改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杂交早稻 品质性状 配合力 遗传力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