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发酵(模糊匹配)
24条记录
不同辣椒品种对发酵剁辣椒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中国调味品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湖南不同辣椒品种对发酵剁辣椒品质及风味的影响,以13种辣椒为原料,对其风味及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剁辣椒品质差异较大,发酵后pH、蛋白质含量、L*降低,分别为4.63~4.88、5.53%~11.47%、31.92~38.88,总酸、氨基酸态氮含量上升,分别为1.45%~2.21%、0.36%~0.97%,色差在7.86~15.31之间,蛋白质含量和L*对感官品质有显著影响。发酵成熟的剁辣椒嗅觉上不易区分香气差异,但通过HS-SPME-GC-MS测定出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共检测出162种,包括醇类31种、酯类43种、醛类15种、酚类7种、烃类47种、酮类10种、酸类5种、其他类4种,醇类和酯类为发酵剁辣椒中的主要呈香物质,所有品种中H12和H13挥发性化合物最丰富。PCA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H10与其他品种相比风味差异大。供试品种H2、H7和H12不仅感官上色泽明亮,咀嚼性好,具有典型乳酸发酵香味,而且蛋白质、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挥发性风味成分丰富,适宜加工成剁辣椒。

关键词: 发酵 辣椒 品种 品质 风味 固相微萃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梅果酒发酵工艺的优化及香气成分分析

食品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杨梅果酒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酵母菌RY1发酵杨梅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8.47%、培养温度27℃、加糖量229.95 g/L、pH 3.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杨梅酒酒精度为11.1%vol。发酵后杨梅酒中共检测出27种香气成分,新生成了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月桂酸乙酯等16种化合物,癸酸乙酯、1-辛醇等醇类等酯类风味化合物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发酵后烯萜类相对含量下降了32.36%。该研究为杨梅酒的发酵工艺的优化和产品品质的提升提供试验依据。

关键词: 杨梅果酒 发酵 工艺优化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剁辣椒中优良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辣椒汁风味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湖南自然发酵剁辣椒为研究对象,分离筛选高产酸乳酸菌,利用形态观察和16S rDNA对其进行鉴定。通过生长曲线、耐酸性、耐盐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获得优良乳酸菌菌株,对其发酵辣椒汁过程中的乳酸菌数、pH与风味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自然发酵剁辣椒中分离出3株高效产酸菌株BLHN3、EJT2、PDJ1均被鉴定为发酵乳杆菌,其中,PDJ1菌株耐胁迫能力最强;辣椒汁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呈升高趋势,pH逐渐下降,PDJ1菌株发酵液的pH最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发酵辣椒汁挥发性成分比较:BLHN3(37种)>PDJ1(34种)>EJT2(28种),其中BLHN3产挥发性成分亚油酸乙酯、乙酸乙酯和辛酸乙酯相对含量最高,PDJ1产特殊呈香物质(E)-2-己烯-1-醇、香叶醇等相对含量最高,赋予辣椒汁果香、清香。BLHN3和PDJ1菌株发酵辣椒汁相对EJT2菌株风味较突出。

关键词: 剁辣椒 耐酸乳酸菌 分离鉴定 发酵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菌发酵紫薯制品对降血糖相关酶的影响及活性成分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抑制降血糖相关的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为指标,以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亚种、嗜热链球菌、低糖面包酵母、白酒酵母、葡萄酒酵母的单菌或其混合菌为发酵剂,分别对比以紫薯泥或紫薯汁为底物进行无氧或有氧发酵发酵紫薯制品的抑制效果,并分析制品中的多糖、多酚、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可提高制品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抑制效果,单一菌优于混合菌发酵制品,紫薯汁优于紫薯泥发酵制品.同时,发酵紫薯制品中非淀粉多糖、总酚、总酮含量对比未发酵紫薯均有提高.而其中以紫薯汁为底物,以低糖面包酵母为发酵剂的发酵紫薯制品对降血糖相关酶的活性抑制率最高,对α-淀粉酶的活性抑制率达到63.5%,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抑制率达到70.9%,制品中的非淀粉多糖含量为3.52%,总酚含量为10.68 mg/10 g,总酮含量为0.78 mg/10 g.

关键词: 紫薯 发酵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降血糖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靖州杨梅果酒发酵菌种筛选、鉴定及发酵性能研究

食品与机械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杨梅园杨梅鲜果、杨梅叶和果园土壤为原料,共分离得到172株酵母菌。采用显色法、杜氏管法、糖发酵法和杨梅酒发酵法进行四级筛选,获得3株综合性能优良的菌株;经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RY1、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opuntiae)DY5与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pseudoquilliermondii)JW14。通过发酵性能研究发现,3株酵母均能耐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为32%、SO_2添加量为200mg/L、酒精含量为16%Vol、pH为2.0的环境;RY1酵母具有较强的发酵性能及耐受能力,适宜发酵杨梅果酒,DY5和JW14酵母具有较好的产香能力,适宜辅助发酵为杨梅酒增香。

关键词: 杨梅果酒 发酵 菌种筛选 鉴定 耐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葛根、紫薯复合手工酸奶的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优化得出葛根、紫薯复合手工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以葛根粉、紫薯粉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种进行发酵,制备复合手工酸奶。以感官评价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酸奶的最优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在100 m L鲜牛奶为基准的条件下,添加质量分数25%的葛根浆和10%的紫薯浆各20 m L,蔗糖添加量10 g,菌种接种量0.15 g,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8 h,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组织状态均匀,酸甜适中,有浓郁的酸奶特殊香气和紫薯味,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关键词: 葛根 紫薯 酸奶 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和渥堆联用技术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茶叶通讯 2017

摘要:为了开发出高茶黄素含量,同时滋味又相对醇和的高品质红茶,实验采用发酵和渥堆联用新技术来进行加工,发现在红茶制作过程中通过适度短时(2.5 h)发酵后,再在初干后通过汽蒸渥堆处理(20 h),红茶产品中茶黄素含量比传统提高25%以上,滋味也得到明显的醇化。

关键词: 发酵 渥堆 联用 红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炭疽病菌拮抗内生菌培养条件优化

食品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辣椒炭疽病菌为指示菌,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内生枯草芽孢杆菌P5的发酵条件,并应用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试验优化其发酵培养基组成成分。优化试验结果:拮抗内生菌P5的最佳生长代谢条件为初始p H7.0、温度28℃、装液量110 m L/250 m L、接种量3%、培养时间48 h、转速180 r/min;最适发酵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20 g/L、酵母膏9 g/L、CaCl_2 4 g/L。优化后拮抗菌株P5发酵滤液对辣椒炭疽病菌抑制率由22.65%提高至38.55%。

关键词: 内生菌 发酵 抑菌活性 辣椒炭疽病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茯砖茶“金花”菌的分离、鉴定及转化葛根产物研究

茶叶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茯砖茶中"金花"菌是否能在葛根上生长,并进行生物转化,得到活性更高的发酵产物。从茯砖茶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株LS1,并进行鉴定;以野葛、粉葛、葛渣为底物进行固体发酵,以DPPH自由基清除法比较发酵前后产物抗氧化活性,并测定了总黄酮含量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葛根素质量浓度。结果表明,LS1经形态学观察及ITS-5.8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Gen Bank登录号为KR812327;野葛、粉葛、葛渣固体发酵后总黄酮和葛根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5.97%、12.33%、20.69%和20.48%、7%、20.29%。

关键词: “金花”菌 葛根 发酵 鉴定 抗氧化 葛根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茯砖茶"金花"菌的分离、鉴定及转化葛根产物研究

茶叶科学 2016 CSCD

摘要:为研究茯砖茶中“金花”菌是否能在葛根上生长,并进行生物转化,得到活性更高的发酵产物。从茯 砖茶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株 LS1,并进行鉴定;以野葛、粉葛、葛渣为底物进行固体发酵,以 DPPH 自由基 清除法比较发酵前后产物抗氧化活性,并测定了总黄酮含量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葛根素质量浓度。结 果表明,LS1 经形态学观察及 ITS-5.8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为冠突散囊菌 Eurotium cristatum,GenBank 登录 号为 KR812327;野葛、粉葛、葛渣固体发酵后总黄酮和葛根素含量分别提高了 15.97%、12.33%、20.69%和 20.48%、7%、20.29%。

关键词: “金花”菌 葛根 发酵 鉴定 抗氧化 葛根素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