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辣椒炭疽病菌(模糊匹配)
5条记录
辐射诱变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对辣椒炭疽病抑菌效果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23 CSCD

摘要:采用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射诱变贝莱斯芽孢杆菌选育遗传稳定的突变菌株,用平板对峙法及四点法对突变菌株进行初筛和复筛,研究其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菌悬液经60Co-γ射线辐照,贝莱斯芽孢杆菌D10值为2 366 Gy,在100~2 000 Gy诱变剂量范围内芽孢杆菌致死率随着辐照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在2 000 Gy辐照吸收剂量下,贝莱斯芽孢杆菌的致死率为81.8%,并筛选出5株(B004、B112、B114、B117、B118)突变菌株,其对辣椒炭疽病菌抑制率由出发菌株的51.2%分别提高到57.5%、58.0%、57.0%、57.7%和59.9%;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悬液经电子束(10 Me V)辐照,贝莱斯芽孢杆菌D10值为499 Gy,在100~600 Gy诱变剂量范围内,芽孢杆菌致死率随着辐照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在400 Gy辐照吸收剂量下,贝莱斯芽孢杆菌致死率为91.8%,筛选出2株(D115和D243)突变菌株,其对辣椒炭疽病菌抑制率由出发菌株的55.2%分别提高到58.4%和58.1%;B004、B112、B117、B118贝莱斯芽孢杆菌诱变菌株对辣椒炭疽病菌抑菌效果在6代内遗传稳定。研究结果表明: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在贝莱斯芽孢杆菌的诱变育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可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的诱变育种提供基础,为辣椒炭疽病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辣椒炭疽病菌 60Co-γ射线辐射诱变 电子束辐射诱变 抑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炭疽病菌效应因子NIS1-PCR-RFLP标记系统的建立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辣椒炭疽病菌种群复杂、田间复合侵染种群组成不清,导致防控相对困难的问题,建立一种快速直观的辣椒炭疽病菌区分标记系统,为其病害田间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r DNA-ITS通用引物克隆田间分离的22株辣椒炭疽病菌rDNA-ITS,通过其序列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初步确定22株供试菌株的种类和分类地位;选用效应因子NIS1基因为靶标,根据辣椒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黄瓜炭疽菌(C. orbiculare)NIS1基因比对分析,设计NIS1基因简并引物,克隆22株辣椒炭疽病菌的NIS1基因,利用其序列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比较rDNA-ITS和NIS1基因区分供试菌株的差异,进而对22株不同辣椒炭疽病菌NIS1基因进行分析,选择限制性内切酶,分析NIS1基因的PCR产物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差异,建立NIS1-PCR-RFLP标记系统。【结果】rDNA-ITS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22株辣椒炭疽病菌属于5种炭疽病菌,即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短孢炭疽菌(C. brevisporum)、尖孢炭疽菌(C. acutatum)、平头炭疽菌(C. truncatum)和黑点炭疽菌(C. capsici),其序列同源性为85.6%~99.8%,但C. capsici和C. truncatum处于同一混合组群;22株辣椒炭疽病菌的NIS1基因两端序列较保守,中间存在可变区,与已报道的C. orbiculare的NIS1基因同源性在34.6%~78.9%;NIS1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能将22株辣椒炭疽病菌分成5个组群,C. capsici和C. truncatum处于不同组群,表明其区分度优于rDNA-ITS;NIS1-PCRRFLP主要差异片段显示C. gloeosporioides和C. brevisporum的最大片段均为210 bp,但片段数目不同,而C. acutatum为292 bp,C. capsici为685 bp,C. truncatum为345 bp,参照菌株C. orbiculare为497 bp,能够直观观察区分。【结论】研究建立的NIS1-PCR-RFLP标记系统可简便、直观地区分不同辣椒炭疽病菌的差异,有望发展成为真菌新的分子标记应用于田间辣椒炭疽病菌种群的快速鉴定。

关键词: 辣椒炭疽病菌 效应因子NIS1 PCR-RFLP 标记系统 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rDNA-IT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胶孢炭疽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植物保护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辣椒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导致的辣椒炭疽病是辣椒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本文以辣椒胶孢炭疽菌CSLL11为供试菌株,采用PEG-CaCl_2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将含有潮霉素B抗性基因和eGFP表达基因的DNA片段成功转入辣椒胶孢炭疽菌的原生质体中,获得了稳定表达绿色荧光的转化子,从而成功建立了辣椒胶孢炭疽菌的遗传转化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可有效筛选阳性转化子的潮霉素B浓度为500 mg/L;PCR及Southern blot结果显示,eGFP表达基因已单拷贝整合至辣椒胶孢炭疽菌转化子的基因组中;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第一代及继代培养后的转化子,菌丝与分生孢子均表现出强烈的绿色荧光信号,说明GFP能在转化子中稳定遗传;将转化子与野生型菌株相比,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及致病力水平无明显差异。本研究建立了辣椒胶孢炭疽菌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了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转化子,对辣椒炭疽菌与寄主互作的研究及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辣椒炭疽病菌 遗传转化 GFP 生长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炭疽病菌拮抗内生菌培养条件优化

食品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辣椒炭疽病菌为指示菌,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内生枯草芽孢杆菌P5的发酵条件,并应用响应面法的Box-Behnken试验优化其发酵培养基组成成分。优化试验结果:拮抗内生菌P5的最佳生长代谢条件为初始p H7.0、温度28℃、装液量110 m L/250 m L、接种量3%、培养时间48 h、转速180 r/min;最适发酵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20 g/L、酵母膏9 g/L、CaCl_2 4 g/L。优化后拮抗菌株P5发酵滤液对辣椒炭疽病菌抑制率由22.65%提高至38.55%。

关键词: 内生菌 发酵 抑菌活性 辣椒炭疽病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辣椒炭疽病菌对唑菌酯的敏感性差异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炭疽病是辣椒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制约辣椒生产,唑菌酯防治辣椒炭疽病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不同炭疽病菌对唑菌酯的敏感性,并对其作用靶标基因细胞色素b基因(Cytb)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唑菌酯对Colletotrichum brevisporum YYGXZ07,C.truncatum CZHP03,C.acutatum HHBY48和C.gloeosporioides CSLL11的EC50分别为0.098、3.363、10.156和31.982μg/mL,而且供试菌株在含药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排序为C.truncatum CZHP03

关键词: 辣椒炭疽病菌 唑菌酯 生物测定 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