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金花”菌(模糊匹配)
4条记录
基于UPLC-ESI-Q-TOF-MS的“散茶发花”茯茶加工前后的物质变化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大红袍、红茶与茯砖茶原料为供试原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ESI-Q-TOF-MS)技术的代谢组学对不同茶叶原料茯茶的"发花"前后样品的整体成分组成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发花"前、后间差异成分数量均有不同,各组差异代谢化合物个数分别为大红袍49个、红茶40个、茯砖茶原料49个;综合3组茶叶的具体差异代谢化合物,发现其从类别上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即酯型儿茶素下降的极为显著,而简单儿茶素除没食子儿茶素(GC)变化无明显差异外,表儿茶素(EC)、儿茶素(DL-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的含量较原料都有所升高,原花青素和咖啡碱、可可碱、茶碱、黄嘌呤与次黄嘌呤也有相同的变化;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山奈酚、牡荆素和芦丁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大黄素则是在各原料"发花"后均新增的蒽醌类化合物。

关键词: 散茶发花 茯茶 “金花”菌 UPLC-ESI-Q-TOF-MS 差异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茶类发花茯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黄曲霉毒素分析

食品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5种茶样为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基于各成品茶中"金花"菌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运用微生物手段对各茯茶制品中"金花"菌进行差异分析,同时从形态与DNA序列分析角度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对其是否具备产黄曲霉毒素的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茶类发花茯茶成品中的"金花"菌实属同一种真菌,无异于原接种供试"金花"菌,该菌被鉴定为真菌门(Eumycota;Mycobion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真子囊菌亚纲(Euascomycetes)、曲霉目(Eurotiales)、曲霉科(Eurotiaceae)、散子囊菌属(Eurotium)、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无性型为针刺曲霉(Aspergillus spiculosus Blaser);此外,质谱数据显示未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和黄曲霉毒素G_2,表明该分离"金花"菌不具备产黄曲霉毒素的能力。

关键词: 茯茶 散茶发花 “金花”菌 鉴定 冠突散囊菌 黄曲霉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茯砖茶“金花”菌的分离、鉴定及转化葛根产物研究

茶叶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茯砖茶中"金花"菌是否能在葛根上生长,并进行生物转化,得到活性更高的发酵产物。从茯砖茶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株LS1,并进行鉴定;以野葛、粉葛、葛渣为底物进行固体发酵,以DPPH自由基清除法比较发酵前后产物抗氧化活性,并测定了总黄酮含量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葛根素质量浓度。结果表明,LS1经形态学观察及ITS-5.8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Gen Bank登录号为KR812327;野葛、粉葛、葛渣固体发酵后总黄酮和葛根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5.97%、12.33%、20.69%和20.48%、7%、20.29%。

关键词: “金花”菌 葛根 发酵 鉴定 抗氧化 葛根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茯砖茶"金花"菌的分离、鉴定及转化葛根产物研究

茶叶科学 2016 CSCD

摘要:为研究茯砖茶中“金花”菌是否能在葛根上生长,并进行生物转化,得到活性更高的发酵产物。从茯 砖茶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株 LS1,并进行鉴定;以野葛、粉葛、葛渣为底物进行固体发酵,以 DPPH 自由基 清除法比较发酵前后产物抗氧化活性,并测定了总黄酮含量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葛根素质量浓度。结 果表明,LS1 经形态学观察及 ITS-5.8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为冠突散囊菌 Eurotium cristatum,GenBank 登录 号为 KR812327;野葛、粉葛、葛渣固体发酵后总黄酮和葛根素含量分别提高了 15.97%、12.33%、20.69%和 20.48%、7%、20.29%。

关键词: “金花”菌 葛根 发酵 鉴定 抗氧化 葛根素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