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李高阳(精确检索)
196条记录
基于GC-MS与电子鼻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不同品种桂花浸膏的挥发性成分

食品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电子鼻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品种桂花浸膏挥发性成分和整体气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MS检测到4种桂花浸膏中共65种,8大类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28种、酮类6种、醛类4种、酚类4种、酸类4种、烷烃类5种、酯类8种、其他类物质6种,其中醇类、酮类和酯类是桂花浸膏挥发性成分的主要贡献物质。GC-MS Venn图和聚类热图表明,4种桂花浸膏中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显著差异。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确定了4种桂花浸膏的9种差异性特征挥发成分,分别为正四十烷、氟丙酸、二氢-β-紫罗兰醇、二十八烷醇、棕榈酸、醋酸(9Z,12E)-9,12-四环戊二烯、2,3-二甲基环己醇、二氢-β-紫罗兰酮和豆甾醇。电子鼻结果显示,W2W、W2S、W1W、W1S、W5S是区分不同桂花浸膏气味的主要传感器。4种桂花浸膏的整体气味区分度较好,浏阳金桂和浏阳银桂浸膏挥发性成分更为接近,咸宁金桂和浏阳丹桂浸膏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这与GC-MS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挥发性成分对不同品种的桂花浸膏区分判别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桂花浸膏 挥发性成分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化学计量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生菌脐橙全果汁工艺优化及香气成分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的复合益生菌株制备脐橙全果发酵饮品,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对饮品的发酵温度、时间和接种量进行考察,通过指标(活菌数和感官评分)优化饮品发酵条件,并采用HSPME-GC-MS分析比较发酵前、后脐橙全果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脐橙全果发酵饮品的最优工艺为发酵温度34℃、时间23 h和接种量3%,测得活菌数(8.91±0.11)lg(CFU/mL),感官评分84.8分,在此条件下,饮品发酵后的香气含量更丰富,相对含量增加的成分有醇类8种,脂类2种,酮类5种,烯类6种,醛类2种以及其它类4种,醇类和烯类相对含量增加的种类最多,主要赋予了发酵后果汁更多的花果香。因此,发酵有利于脐橙全果汁的风味改善,赋予全果汁典型风味。

关键词: 益生菌 脐橙全果汁 工艺优化 香气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精油与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对柑橘绿霉病的抑制作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精油及其活性组分能降低柑橘采后病害且不影响果实品质,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杀菌剂,但存在易挥发和不稳定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将植物精油与环糊精包合能有效克服上述缺陷,提高植物精油的应用效果.为了提升植物精油组分反式-2-己烯醛对柑橘绿霉病菌的控制效果,该研究拟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反式-2-己烯醛与 α-环糊精(α-CD)、β-环糊精(β-CD)、γ-环糊精(γ-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考察包合物对指状青霉的离体和活体控制效果,在此基础上解析效果较优包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包合模式.结果显示,通过饱和水溶液法成功制备了反式-2-己烯醛与α-CD、β-CD、γ-CD和HP-β-CD的4种包合物(α-CDTH、β-CDTH、γ-CDTH和HP-β-CDTH).外观形态结果显示,α-CDTH、β-CDTH和γ-CDTH粉末细腻绵密,HP-β-CDTH粉末粗糙,颗粒分明.4种环糊精包合物均能有效抑制P.digitatum菌丝体的生长且具有浓度依赖性,β-CDTH和 γ-CDTH抑制P.digitatum菌丝体生长的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Fugicide Concentration,MFC)为1.00 mg/mL.包合率结果显示,γ-CDTH包合率最高,为75.36%.相溶解度结果表明,4种环糊精包合物的溶解性大小依次为HP-β-CD、γ-CD、β-CD、α-CD.综合离体抑菌效果、包合率和溶解性可知,γ-CDTH综合表现最佳.活体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γ-CDTH处理能不同程度降低柑橘果实绿霉病发病率(P<0.05),以8.00 mg/mLγ-CDTH处理效果最佳.此外,γ-CDTH处理能有效维持柑橘果实硬度,且对柑橘果实失重率、色泽、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无不良影响.微观结构观察表明,γ-CDTH与γ-CD、γ-CD与反式-2-己烯醛物理混合物的形状和大小有明显差异,表现在γ-CD形态大小不一,大部分呈无规则晶体,而物理混合物表面粗糙,γ-CDTH表面光滑,有类似片状的形态;γ-CD的H-3′和H-5′与反式-2-己烯醛的H-6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是γ-CDTH的形成基础.研究结果可为γ-CDTH用于降低柑橘采后病害提供直接的依据,也为植物源天然防腐剂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农产品 采后病害 γ-环糊精 反式-2-己烯醛 包合物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级醇沉紫薯多糖抗氧化活性与稳定性

食品与机械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紫薯多糖的组成成分、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提高分离纯化的效率。方法:对紫薯粗多糖进行分级醇沉,对比分析各醇沉组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对菜籽油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化学稳定性。结果:通过分级醇沉得到了PPSP-40%、PPSP-60%、PPSP-80%3种组分,三者多糖、蛋白质、硫酸基、糖醛酸含量高低顺序为PPSP-80%>PPSP-60%>PPSP-40%。其中,PPSP-80%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PPSP-60%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而PPSP-40%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差;对菜籽油抗氧化效果强弱顺序为PPSP-80%>PPSP-60%>PPSP-40%。PPSP-40%的稳定性最差,PPSP-60%在极端碱性条件下稳定性最好,而PPSP-80%在121℃高温条件下稳定性最好。结论:分级醇沉对紫薯粗多糖具有一定的分离效果,不同醇沉组分抗氧化效果及稳定性具有明显差异,且高浓度醇沉组分的抗氧化效果和稳定性较好。

关键词: 紫薯多糖 醇沉 抗氧化作用 自由基清除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银诱导微生物氧化应激及其抗菌机制

中国食品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为解决致病菌的耐药性问题,多种新型抗菌剂应运而生。其中,银纳米粒子(AgNPs)的抗菌效果颇为突出,受到广泛关注。AgNPs抗菌性涉及生物膜、细胞损伤和基因表达等复杂的生物过程。氧化应激反应在这一生物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AgNPs胁迫下,微生物胞内产生过量的活性氧(ROS),激发胞内的氧化应激,并产生以下3个方面的作用:破坏细胞壁、细胞膜及其内容物;影响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表达;影响蛋白质翻译过程和代谢通路的变化。基于此,本文将介绍AgNPs胁迫下微生物氧化应激的产生,重点阐述氧化应激在细胞、基因表达、转录组和蛋白组水平对微生物的影响机制,以便深入了解氧化应激在AgNPs抗菌中的作用。

关键词: 银纳米粒子 氧化应激 抗菌机理 活性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桃果实冷害识别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采用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光谱技术对水蜜桃低温冷害褐变进行识别分析.分别建立了水蜜桃低温贮藏期间不同冷害阶段的两分类和多分类模型,讨论了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并比较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主成分判别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dis-criminant analysis,PCA-DA)、K-最邻近(K-nearest neighbor,K-NN)、簇类独立软模式(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y,SIMCA)4种建模方法的分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PLS-DA模型效果最好,两分类和多分类模型的总准确率为分别为0.93和0.71.两分类模型可较准确地对冷害褐变进行快速识别分类,多分类模型可用于水蜜桃低温贮藏期间不同冷害阶段的初步筛查.

关键词: 水蜜桃 近红外光谱 低温冷害 化学计量学 分类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预处理对蓝莓NFC果汁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预处理对蓝莓NFC果汁品质和风味的影响,以新鲜蓝莓为原料,探讨热水漂烫和酶解前处理对蓝莓果汁感官品质、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花色苷含量、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水热烫可使蓝莓PPO、POD活性显著降低,蒸汽热烫可在60 s内使POD残余酶活力降至7.10%, 80℃热烫2min对蓝莓褐变酶活性的钝化效果最佳,花色苷损失较少,色泽较好;优选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按4∶1酶解处理,出汁率高达(81.8±1.5)%,可溶性固形物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4°Brix,花色苷提高1.92倍;酶解后的果汁香气成分增加,酯类含量增加20%,其中乙酸乙酯、异戊酸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增加,同时增加了乙酸异戊酯和苯甲酸乙酯新成分,起到增香的效果。

关键词: 蓝莓 漂烫 酶解 出汁率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圣草次苷的合成及其对过氧化氢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食品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橙皮苷为原料,经三氯化铝-吡啶去甲基反应合成药用天然产物圣草次苷,产物通过1H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和13C NMR进行结构确证,并探究其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氧化应激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圣草次苷对HUVEC细胞无毒性作用,能显著提高氧化损伤HUVEC细胞的存活率(P<0.05),但无显著剂量效应;显著降低细胞中活性氧水平和丙二醛含量(P<0.05),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的活力(P<0.05);显著上调Bcl-2/Bax蛋白比值和下调p53蛋白表达(P<0.05)。结论:圣草次苷能有效阻止H2O2所致HUVEC细胞损伤,该作用与圣草次苷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细胞死亡有关。

关键词: 圣草次苷 合成 氧化损伤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C-IM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不同采后处理对柑橘果皮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热处理(heat treatment,HT)与臭氧熏蒸(ozone fumigation,OF)对柑橘进行采后保鲜处理,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处理前后柑橘果皮挥发性化合物变化。本研究鉴定了49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3种醇类、12种醛类、9种萜烯类、7种酯类、4种酮类、3种呋喃类、1种酸类,并建立不同组之间的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分析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处理组样品。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17个标志挥发性化合物(VIP>1),并对其进行热图聚类分析,HT与OF处理样品的标志挥发性化合物较为相似。结果表明,HT和OF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柑橘果皮中醇类、醛类、酯类和萜烯类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增强其抗病性,延长货架期。GC-IMS可以实现对不同处理样品挥发性化合物的差异进行快速分析。

关键词: 柑橘果皮 挥发性化合物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热激处理 臭氧熏蒸处理 化学计量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前套袋与未套袋处理对黄桃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桃为材料,研究采前套袋和未套袋处理对其采后贮藏期间果肉褐变指数、硬度、总糖、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维生素C(VC)、总酚、总黄酮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未套袋组黄桃果实的腐烂和褐变程度较套袋组轻,贮藏8 d时,腐烂率分别达90%(套袋组)和80%(未套袋组),褐变指数分别达78.3%(套袋)和67.5%(未套袋)。品质分析表明,采前未套袋处理延缓了黄桃果肉硬度、TA、总糖、SSC、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降低。抗氧化分析表明,采前未套袋处理可保持PPO、POD、SOD和CAT活力,且在贮藏后期具有更高的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表明,腐烂率与抗氧化剂含量、抗氧化酶活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但分别与营养组分、总抗氧化活性呈高度负相关。抗氧化剂(VC,总酚和总黄酮)与抗氧化酶活性(PPO,POD和SOD)呈显著正相关(P<0.05)。分层聚类分析将17种生理生化指标分为2大类,该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可反映黄桃果实生理、生化指标间的相似与差异。结论:采前未套袋处理的黄桃果实贮藏品质优于采前套袋处理的黄桃果实。

关键词: 黄桃 套袋 贮藏品质 抗氧化酶 果肉褐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