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香气(模糊匹配)
12条记录
变温发酵对保靖黄金茶1号夏季鲜叶制成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变温发酵是指通过调整不同发酵时间段的温度以控制酶活性,充分发挥酶促氧化作用,实现工夫红茶品质提升的发酵方法.为筛选适合保靖黄金茶1号夏季原料实践生产的工夫红茶最优变温发酵参数,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等主要滋味物质,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C-MS,SPME/GC-MS)测定主要香气成分,结合感官审评及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e value,OAV)分析样品关键风味成分.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变温发酵优于恒温发酵和自然发酵,变温发酵以28℃2 h+22℃1 h制得茶样审评得分最高,具有香气持久、甜香带花香、滋味甜醇回甘的特点.OAV分析表明,β-芳樟醇、香叶醇、反-2-壬烯醛、2-甲基丁醛是保靖黄金茶1号变温发酵28℃2 h+22℃1 h形成甜香带花香品质的重要贡献化合物.

关键词: 夏季红茶 工夫红茶 变温发酵 滋味 香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茶叶香气研究进展

茶叶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979—2019年WOS(Web of science)和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收录的茶叶香气品质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分别从年代、作者、机构、国家、研究热点、演进趋势等方面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以后相关研究文献呈显著增长趋势,目前已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但各群体间的合作研究相对较少;在该研究领域,我国影响力最大,其次是日本和美国;热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香气形成机理、香气物质提取方法、检测手段及关键香气物质等方面。综上结果,结合时区图谱,进一步指出茶叶香气的研究历程及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 茶叶 香气 CiteSpace 可视化 知识图谱 进展 热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茶树品种绿茶干茶色泽及香气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湘波绿2号'等8个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绿茶茶样,进行了干茶色泽与色素组成的相关性分析,并对香气组分进行分类和主成分提取,构建香气评价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绿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与色泽密切相关,其中叶绿素a含量与L*值成正相关,与a*、b*和C*成负相关,即叶绿素a含量的增加,使干茶叶色明度增加,红、蓝色调减退,绿、黄色调增强,同时,整体彩度降低;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a*、b*和C*成正相关,与L*成负相关,即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增加,将使叶片红、蓝色调及整体彩度升高,明度和绿、黄色调降低.通过对回归方程相关系数的分析了解到对干茶色泽的影响: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2)对检测出的44个香气成分进行感官审评和主成分分析,前6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95.016%,主要代表成分为壬醛、α-荜澄茄油烯、脱氢芳樟醇、顺-己酸-3-己烯酯、2-正戊基呋喃和顺-3-己烯顺-3-己酸酯、己酸己酯、顺-β-罗勒烯和1-乙基-2-甲酰吡咯、β-紫罗酮、香叶醇、辛醇、苯乙醇、甲基香叶酯和茉莉酸甲酯、苯甲醇、α-萜品醇、β-紫罗酮.

关键词: 绿茶 色泽 色素 相关性分析 香气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嫩栗香型绿茶香气组分主成分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分析嫩栗香型绿茶的特征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测定了6种嫩栗香型茶叶的香气成分,并对6个茶样的共有香气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嫩栗香型绿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建立了嫩栗香茶叶的香气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嫩栗香茶叶的特征香气成分有14种,分别是δ-杜松烯、α-法尼烯、α-摩勒烯、β-芳樟醇、橙花叔醇、α-萜品醇、橄榄醇、橙花醇、顺-己酸-3-己烯酯、水杨酸甲酯、二甲基戊酸甲酯、己酸己酯、丙烯酸丁酯和二甲硫,通过构建的香气评价模型计算各茶叶样品得分,其判断结果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

关键词: 嫩栗香型 绿茶 香气 主成分分析 特征香气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花”散茶冲饮条件优化及应用

茶叶通讯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给广大饮茶者提供"金花"散茶最佳冲泡口感,以天尖、特级茶坯以及小片碎茶等原料进行"冠突散囊菌"发花而成"金花"散茶,参考黑茶审评国家标准,设立不同茶水比、冲泡时间和冲泡次数,在优化单因素基础上设定L_9(3~3)正交实验进行冲泡条件优化。结果发现:最浓茶水比不超过1∶75,茶水比1∶100、5 min冲泡2次,茶水比1∶125、6 min冲泡1次,可得到受大众消费喜好的冲泡口感;茶香、菌香调和;滋味醇厚/醇和,回味甘甜;茶汤明亮、色泽红橙/橙黄;色差分析与感官审评色泽评价相符;电子鼻聚类分析将发花前茶样、发花后茶样及金花菌粉自动归成3类,与感官审评香气区分一致;茶汤p H值变化差异小。

关键词: 金花 冲泡条件 感官品质 色差 香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金茶群体等5个品种(系)制茶品质研究

茶叶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对黄金茶群体、保靖黄金茶1号、黄金茶2号、黄金茶8号和黄金茶168号等5个品种(系)主要生化成分和绿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金茶各品种(系)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含量36.42%~40.17%,茶多酚含量20.79%~29.89%,游离氨基酸含量3.03%~6.31%,咖啡碱含量3.82%~4.57%,儿茶素总量8.31%~14.90%;黄金茶群体、保靖黄金茶1号、黄金茶2号、黄金茶8号和黄金茶168号依次检测出香气成分47、30、40、43种和46种,其中共性成分18种,醇类是黄金茶各品种(系)所制绿茶的主要香气组分;感官审评结果显示黄金茶群体等5个品种(系)均适制名优绿茶。

关键词: 黄金茶品种(系) 生化成分 香气 制茶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栗香型毛尖绿茶品质成分分析

茶叶通讯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分析栗香型毛尖绿茶品质特征,试验选用5个栗香型毛尖绿茶为实验材料,对供试茶样主要品质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栗香型毛尖绿茶品质成分含量丰富,酚氨比适度(4.87~6.79);检出的香气物质以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28.81%~39.20%)、其次是碳氢类(16.38%~21.75%)和酯类(17.66%~29.56%),通过对供试茶样8大类香气物质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栗香型绿茶的香气预测模型,为栗香型毛尖绿茶的香气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栗香型 毛尖绿茶 香气 品质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红茶香气成分的测定及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2017

摘要: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8个不同产地红茶的香气成分,采用气质联用(GC-MS)测定了各香气成分含量,对其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种红茶共检测出182种香气化合物,其中信阳红茶60种、祁门红茶75种、正山小种59种、凤庆红茶72种、英红九号64种、石门怡红87种、锡兰红茶75种、印度大吉岭红茶96种;红茶香气化合物以醇类、醛类为主,其含量超过了总香气物质的50%;祁门红茶、凤庆红茶和印度大吉岭红茶以醇类的相对含量偏高,信阳红、英红九号、石门怡红和锡兰红茶以醛类的相对含量偏高,而正山小种二者相对含量较接近;祁门红茶和正山小种萜烯指数较低,其香气类型为香叶醇占主导地位的典型中国变种红茶香气;英红九号、石门怡红、锡兰红茶、凤庆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信阳红茶的萜烯指数较高,它们的香气属于芳樟醇占优势的香型。

关键词: 红茶 香气 同时蒸馏萃取 气质联用 产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磨皮取油后橙皮的二次利用对精油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开发利用工业化生产中磨皮取油后的剩余橙皮,提高橙皮精油得率,以伏令夏橙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机器磨皮所得油水混合物及磨皮后剩余橙皮的精油,计算两者精油得率并比较成分差异,从橘红和橘白中提取的挥发油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剩余的橙皮回收利用可使橙皮精油得率提高11.55%。GC—MS分析发现油水混合物和剩余橙皮提取的精油成分有较大不同。与油水混合物提取的精油相比,剩余皮精油中的酮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较高,而烃及其衍生物的相对含量较低。试验表明回收利用磨皮后的剩余橙皮可以提高橙皮精油产量,并具有浓郁的香气

关键词: 夏橙 精油 得率 GC—MS 香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香红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茶叶通讯 2012

摘要:我国大部分红茶香气品质不高,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总结了近15年来红茶加工技术与香气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为生产高香红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红茶 香气 加工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