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鉴定(模糊匹配)
46条记录
混植法鉴定镉低积累水稻品种初探

湖南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研究以早、晚稻各4个品种为材料,以区试方法为对照,设计了品种两两混植的单行法和半行法进行验证评价。结果表明:区试鉴定早、晚稻4个品种镉积累特性比较分别为E3>E1>E4>E2、L4>L1>L3>L2,相同品种间数据重复性仅为16.67%;混植法早稻鉴定结果半行法与单行法一致,镉积累特性大小为E2>E1>E3>E4,相同品种间数据重复性仅为20.83%;混植法晚稻鉴定结果半行法与单行法一致,镉积累特性大小为L4>L1>L3>L2,相同品种间数据重复性仅为12.5%;区试结果与混植法结果存在差异。田间微小环境差异严重影响水稻镉积累评价,同一片大田中同一品种不同重复处理检测结果之间重复性差,国家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实施方案鉴定镉低积累水稻品种有一定局限,镉积累特性的评价应建立在细化试验单元、加密对照、就近比较的原则上。

关键词: 水稻 镉低积累 鉴定 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茶类发花茯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黄曲霉毒素分析

食品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5种茶样为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基于各成品茶中"金花"菌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运用微生物手段对各茯茶制品中"金花"菌进行差异分析,同时从形态与DNA序列分析角度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对其是否具备产黄曲霉毒素的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茶类发花茯茶成品中的"金花"菌实属同一种真菌,无异于原接种供试"金花"菌,该菌被鉴定为真菌门(Eumycota;Mycobion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真子囊菌亚纲(Euascomycetes)、曲霉目(Eurotiales)、曲霉科(Eurotiaceae)、散子囊菌属(Eurotium)、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无性型为针刺曲霉(Aspergillus spiculosus Blaser);此外,质谱数据显示未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和黄曲霉毒素G_2,表明该分离"金花"菌不具备产黄曲霉毒素的能力。

关键词: 茯茶 散茶发花 “金花”菌 鉴定 冠突散囊菌 黄曲霉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湘西武陵山区29个优良单株的鉴定与评价

茶叶通讯 2017

摘要:从湘西武陵山区的保靖、古丈、永顺3个地方茶树群体种质资源中筛选出29个优良单株,分别对各单株的芽叶特征、发芽期、生长势以及抗寒、抗旱性等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并对鲜叶叶绿素含量、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以及感官品质审评。结果表明,芽叶色泽呈深绿或紫绿的单株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其中BJ-8、GZ-6与YS-8叶绿素含量比对照(CK,福鼎大白茶)分别高21.85%、27.73%和43.14%;BJ-3、BJ-9、GZ-7与YS-4等4个单株发芽期比对照早;BJ-4、BJ-9、GZ-5、GZ-8和YS-7等5个单株生长势优于对照;BJ-4、BJ-9、GZ-5、GZ-7、GZ-8与YS-7等6个单株抗寒性比对照强;BJ-3、BJ-9、GZ-3、GZ-5、GZ-7、YS-2与YS-7等7个单株抗旱性比对照强;BJ-2、BJ-6、BJ-8、BJ-9、GZ-1、GZ-3、GZ-4、YS-1、YS-2、YS-3与YS-4等11个单株的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对照;BJ-7、BJ-9、BJ-10、BJ-12、GZ-5、YS-7与YS-8等7个单株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酚氨比值约为3~5,其余单株的酚氨比值也均小于8,适合制绿茶。审评总分高于对照(94.5分)的单株共16个,其中BJ-4、BJ-9、BJ-10、BJ-12、GZ-2、GZ-5、GZ-6、YS-4、YS-7与YS-8等10个单株明显比对照优,总评分高出0.5分以上。说明29个优良单株中有很大一部分单株具备比对照优或相当的特点,其中BJ-4、BJ-9、GZ-5、GZ-8、YS-4和YS-7等单株综合表现较好,属于早生、优质、抗逆性强的茶树优良单株;GZ-6、YS-4与YS-8等单株花香浓郁并持久,有望培育出花香型特色绿茶新品种。

关键词: 茶树 武陵山区 优良单株 鉴定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茯砖茶“金花”菌的分离、鉴定及转化葛根产物研究

茶叶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茯砖茶中"金花"菌是否能在葛根上生长,并进行生物转化,得到活性更高的发酵产物。从茯砖茶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株LS1,并进行鉴定;以野葛、粉葛、葛渣为底物进行固体发酵,以DPPH自由基清除法比较发酵前后产物抗氧化活性,并测定了总黄酮含量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葛根素质量浓度。结果表明,LS1经形态学观察及ITS-5.8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Gen Bank登录号为KR812327;野葛、粉葛、葛渣固体发酵后总黄酮和葛根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5.97%、12.33%、20.69%和20.48%、7%、20.29%。

关键词: “金花”菌 葛根 发酵 鉴定 抗氧化 葛根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茯砖茶"金花"菌的分离、鉴定及转化葛根产物研究

茶叶科学 2016 CSCD

摘要:为研究茯砖茶中“金花”菌是否能在葛根上生长,并进行生物转化,得到活性更高的发酵产物。从茯 砖茶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株 LS1,并进行鉴定;以野葛、粉葛、葛渣为底物进行固体发酵,以 DPPH 自由基 清除法比较发酵前后产物抗氧化活性,并测定了总黄酮含量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葛根素质量浓度。结 果表明,LS1 经形态学观察及 ITS-5.8S rDNA 序列分析,鉴定为冠突散囊菌 Eurotium cristatum,GenBank 登录 号为 KR812327;野葛、粉葛、葛渣固体发酵后总黄酮和葛根素含量分别提高了 15.97%、12.33%、20.69%和 20.48%、7%、20.29%。

关键词: “金花”菌 葛根 发酵 鉴定 抗氧化 葛根素

辣椒VQ基因家族的鉴定与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摘要:目的从辣椒(Capsicum annuum L.)全基因组中鉴定VQ基因,并进行基因结构、基因进化、染色体定位以及组织表达和低温诱导表达分析。方法利用辣椒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辣椒基因(Ca VQ)家族成员;利用MEME、GSDS 2.0、DNAMAN8、Map Inspect等软件进行基因结构及染色体定位分析;采用MEGA6.0软件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利用RNA-seq数据及q RT-PCR的方法进行辣椒组织表达模式和低温胁迫分析。结果辣椒全基因组中含有29个Ca VQ基因;Ca VQ基因结构相对简单,不均匀地分布在辣椒各染色体上;Ca VQ基因家族分为2组(GroupⅠ和GroupⅡ)及6个亚组(GroupⅠa、GroupⅠb、GroupⅠc、GroupⅡa、GroupⅡb和GroupⅡc);不同组织中Ca VQ基因的表达量具有一定差异,低温胁迫可抑制或激活部分Ca VQ基因表达量。结论 Ca VQ基因家族包括29个成员,分为2组,6个亚组,分布于10条染色体上,其组织表达模式及基因响应具有多样性。

关键词: 辣椒 VQ基因家族 鉴定 低温胁迫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乡野生稻有利性状鉴定与育种利用研究进展

杂交水稻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乡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水稻育种的宝贵资源。综述了东乡野生稻高产性状、抗病性、抗虫性、耐寒性、抗旱性、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和其它优良性状的鉴定、基因定位、遗传及其育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有利性状 鉴定 基因定位 育种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省辣椒上首次发现象耳豆根结线虫

植物保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线虫比较形态学、同工酶技术和IGS-PCR技术,对采自湖南省永州地区辣椒上的根结线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线虫为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这是首次在湖南地区发现象耳豆根结线虫。

关键词: 象耳豆根结线虫 辣椒 鉴定 湖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杂交稻及其亲本的耐冷性研究

杂交水稻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人工低温和自然低温条件下,研究了超级杂交稻及其亲本在芽期、苗期和抽穗扬花期的耐冷性。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Y两优2号、Y两优1号及亲本远恢2号在芽期、苗期和抽穗扬花期均具有较强的耐冷性,不育系芽期耐冷能力依次为Y58S>培矮64S>广占63-4S,芽期5℃低温处理4 d的秧苗成苗率可作为籼稻耐冷性鉴定指标。杂交稻的耐冷性与父母本及其杂种优势均有关,选育耐冷性强的亲本,可提高杂交稻的耐冷能力。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耐冷性 鉴定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柚苷酶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中国食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柚苷为诱导底物,通过稀释平板法和透明圈法,从柑橘林下土壤和腐烂柑橘皮中筛选出1株柚苷酶生产菌株。该菌株摇瓶发酵酶活力达264.07 U/m L。通过微生物形态学鉴定以及基于r 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为棘孢曲霉。该菌株具有较强的降解柚苷能力以及较好的选育潜力。

关键词: 柚苷酶 棘孢曲霉 选育 鉴定 系统发育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