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籼稻(模糊匹配)
19条记录
籼稻耐盐不育系的筛选及其生理分析

杂交水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定耐盐不育系是选育耐盐杂交稻的基础。本研究利用苗期形态分析法筛选籼型耐盐不育系,分析了其生理特点。结果发现:在1.0%的NaCl盐溶液处理下,17个籼型不育系中有5个耐盐性强,其中广湘24S、野香A和广8A为“极强”级,存活率分别达88.54%、87.58%和84.61%,天丰A和爽1S为“强”级,存活率分别达74.82%和72.84%;与盐敏感(“不耐”级)材料粤泰A和泰丰A相比,5个耐盐材料的平均叶绿素相对含量高27.58%,平均相对生物量是盐敏感材料的1.40倍,平均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对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盐敏感材料的2.23和1.67倍,活性氧积累量少。表明耐盐不育系具有良好的营养生长优势、渗透胁迫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胁迫能力。本研究所筛选到的耐盐不育系为耐盐杂交稻培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籼稻 不育系 盐胁迫 耐盐性 可溶性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华占S的选育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摘要:华占S是以抗倒优质温敏核不育系武香S为母本与强优恢复系华占杂交,经6年定向选择培育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株叶形态好,株高适中,开花习性优,异交结实率高和配合力强等特点。于201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籼稻 温敏核不育系 华占S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育种骨干亲本的米质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全面系统地评价杂交水稻骨干育种亲本的米质性状,对于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274份来源于中国十余个水稻主产区的骨干育种亲本及部分国外来源的育种材料进行了基于类群划分的米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项米质性状中,籼稻糙米率、透明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到三等以上标准,粳稻糙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到三等以上标准。籼稻米质性状优质达标率变化范围为27.7%~97.7%,粳稻米质性状优质达标率变化范围为16.7%~100%,籼、粳稻垩白性状的优质达标率均较低。籼稻类群中,恢复系和保持系的垩白性状和直链淀粉含量是米质性状改良的重点,常规稻直链淀粉含量较优,热带籼稻中IR43、GIZA 178等米质性状优良,是杂交育种的有利种质资源。筛选出10项米质指标均达三级以上的各类亲本材料共23份,这些育种材料可以作为优异的米质性状改良的基因供体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应加强垩白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

关键词: 水稻骨干亲本 籼稻 粳稻 米质 品质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稻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体系优化及愈伤组织褐化原因剖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杆菌(Agrobact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转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粳稻品种(Oryza sativa ssp.japonica)中,但迄今未能找到适合于籼稻品种(O.sativa ssp.indica)高效遗传转化的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籼稻品种的愈伤组织在继代过程中的严重褐化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本研究以籼稻品种93-11为材料,通过响应面设计分析方法,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拟合,预测数学模型,研究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浓度、N6-呋喃甲基腺嘌呤(kinetin,KT)浓度和碳源中蔗糖和麦芽糖的比例对籼稻品种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确定了最适宜93-11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成分: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2.92 mg/L 2,4-D、0.59 mg/L KT、16.37 g/L蔗糖和13.63 g/L麦芽糖;并以此优化培养基继代籼稻愈伤组织。为了研究93-11愈伤褐化的原因,采用组织学与解剖学方法,观察93-11正常愈伤组织和褐化愈伤组织。结果表明,两者的表观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正常愈伤组织表面粗糙,凹凸不平;褐化愈伤组织表面结构看似光滑,但是放大后发现这种平滑结构是由于所有细胞失去规则圆形变为无活性扁平状,且细胞不易成团,细胞之间空隙小而少形成的。用q RT-PCR技术分析了褐化相关基因在褐化愈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切伤后与褐化相关的基因生长素输入载体1基因(auxin1,AUX1)和蔗糖非依赖1蛋白激酶2基因(sucrose non-fermenting 1-related nrotein kinase 2,Sn RK2)的表达量虽然都比较低,但是在93-11成熟胚诱导的正常愈伤组织和褐化愈伤组织中存在明显差异,而酚类物质氧化途径中与酚类物质合成的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和多酚氧化酶基因(polyphenol oxidase,PPO)在正常愈伤组织还是褐化愈伤组织中都没有检测到表达量。发现组织培养切伤是愈伤组织褐化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阐明愈伤组织的褐化机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籼稻 93-11 组织培养 褐化 原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因素及中国籼稻食味品质改良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杂交水稻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食味品质进行遗传改良是实现籼稻优质化的关键。综述了籼稻食味品质的影响因素、中国籼稻食味品质遗传改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籼稻食味品质遗传改良的策略。

关键词: 籼稻 食味品质 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超级稻恢复系明恢86的应用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摘要:明恢86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集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高、中抗稻瘟病、米质优、再生力强等特点于一体的超级稻恢复系。到2010年止,全国以明恢86为父本配组育成了11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3个组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1个组合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组合。从1997~2010年,用明恢86配组的所有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221.13万hm2。明恢86还是选育新恢复系的重要骨干亲本。到2011年止,全国各育种单位以明恢86为亲本选育的新恢复系有44个,这些新恢复系配组了65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5个组合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组合。从2004~2010年,这些恢复系配组的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131.27万hm2。最后分析了明恢86所配组合的超高产特性。

关键词: 籼稻 超级稻 恢复系 明恢86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癌农杆菌介导籼稻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摘要:系统分析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籼稻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比较不同培养基、培养条件、继代次数、菌液浓度、侵染时间等因素对籼稻遗传转化的影响,并组建一个高效的籼稻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成熟胚或幼胚经过NMB培养基诱导,NB培养基继代培养这样的培养基组合比较适合籼稻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在农杆菌介导转化时控制好菌液浓度、侵染时间以及分化培养基中KT和NAA的浓度配比,并进行预分化处理,可显著提高抗性植株的分化效率,减少白化苗的产生,最终使转化率提高到8%。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籼稻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星光S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星光S是以培矮64S为母本,香125S/浙9248的F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光身光温敏核不育系,表现育性稳定,败育彻底,育性转换临界温度较低(<23.5℃),株叶形态好,可繁性好,抗性较好,米质优,2012年5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籼稻 光身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星光S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籼稻新品种稻曲病抗性评价初步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注射菌丝碎片与分生孢子混合液的人工接种方法,对近年来的华南水稻籼稻新品种(组合)140个在网室内进行了稻曲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该接种方法是成功可行的,55.8%的参试品种病粒率在30%以下,筛选出6个高感品种可作为人工接种的感病对照,病粒率小于10%的材料有32个。

关键词: 籼稻 稻曲病 抗性评价 华南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对籼稻品质改良的研究进展

作物研究 2011

摘要:应用转基因技术对水稻抗性、品质等性状进行改良,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是遗传转化率低、愈伤诱导困难等问题仍限制水稻尤其是籼稻的转基因育种。分析转化体系中的组分因子,优化转化体系,可为建立高效的籼稻遗传转化体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 籼稻 转基因 遗传转化 品质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