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籼稻(模糊匹配)
19条记录
外源多胺调节剂对渗透胁迫下水稻胚芽鞘和幼根生长以及多胺含量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抗旱性不同的籼稻品种湘早籼32号、嘉早935和旱116为材料,研究了渗透胁迫下外源多胺调节剂对水稻胚芽鞘和幼根生长及多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水稻胚芽鞘和幼根生长受到抑制,胚芽鞘和幼根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的含量上升,抗旱性强的嘉早935和旱116的上升幅度大于抗旱性弱的湘早籼32号;外源D-精氨酸(D-Arg)和鸟嘌呤腙(MGBG)抑制水稻胚芽鞘和幼根中Put、Spd和Spm含量的上升,加剧渗透胁迫下水稻胚芽鞘和幼根生长的受抑制程度;外源Spd能提高水稻胚芽鞘和幼根中Put,Spd和Spm含量,缓解渗透胁迫下水稻胚芽鞘生长的受抑制程度,但加剧了渗透胁迫对幼根的伤害程度。

关键词: 籼稻 多胺 渗透胁迫 胚芽鞘 幼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直立穗型性状分子标记开发及籼稻直立穗型育种探讨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直立穗型基因是水稻中与株型相关的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基因。通过对直立穗型的性状遗传、籼稻直立穗型与弯穗型品系的性状比较、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和杂交后代的标记辅助选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无论在粳稻还是在籼稻遗传背景中均表现为单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显性度达到73.3%~93.7%。直立穗型基因与第9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566、RM24423和RM7048紧密连锁,图距分别为5.8、0.43和0.85 cM,用这3个标记对杂交后代辅助育种选择的准确率在66.7%~100%之间,其中RM24423辅助选择的准确率为100%。与弯穗型杂交后代育种品系比较,籼稻直立穗型品系株高和穗长略短、穗数略少,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均增加且达显著水平,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均降低,但只有结实率达显著水平。因此,育种上可依据这些性状效应来探索直立穗型籼稻的株型设计和品种培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 籼稻 直立穗型 分子标记 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早籼品种抗寒性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用早籼稻品种(系)分期播种,露地育秧,在自然低温条件下评价苗期抗寒性,并分析了供试品种的感温指数。结果表明,早籼品种的苗期抗寒性因其遗传背景不同而差异显著。湘糯1号和野生稻杂交后代的抗寒性最强,籼粳交和籼籼交后代中抗的多。早籼稻苗期抗寒性与其感温指数显著相关,抗寒性强的品种其感温指数小,抗寒性弱的品种感温指数大。经连续低温胁迫定向选择,育成抗寒、生态适应性强、高产稳产新品种湘早籼19号和湘早籼29号。利用野生稻抗寒基因,创制出HA8805、HA8807、HA88494等8个抗寒新种质。

关键词: 早稻 籼稻 品种 抗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杂交水稻杂种与亲本的稻米品质比较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具广泛代表性的 7个不育系和 9个恢复系及其配制的 6 3个组合为材料 ,对籼型杂交水稻 11个稻米品质性状的杂种与亲本的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就全部杂交组合各品质性状相对优势而言 ,无论是超亲优势、完全显性还是部分显性 ,都表现为负向的几率远大于正向。组合间杂种品质表现的差异因性状而异 ,无论是中亲优势指数、超高亲优势指数 ,还是超低亲优势指数 ,均以垩白大小、垩白粒率、胶稠度和整精米率等性状组合间变异为大。全部性状杂种平均值都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高亲值。除精米长和直链淀粉含量杂种值极显著高于中亲值外 ,其余性状都与中亲值接近或极显著低于中亲值。除糙米率、精米率和胶稠度杂种值低于低亲值外 ,其余性状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亲值。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籼稻 品质 相对优势 优势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水稻籼型恢复系和不育系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二系杂交水稻亲本籼型恢复系 2 88,198,112 5和籼型不育系株 1- s进行了离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 ,建立了这些籼稻新品系的胚性愈伤组织高频诱导与再生系统及其基因枪转化系统 .它们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可达 87.4 % ,90 .6% ,78.9%和 88.0 % ;其分化率分别可达 60 .0 % ,4 5 .8% ,4 6.9%和 60 .6% ;其基因枪转化率分别可达 16.69% ,2 .65 % ,2 .0 4 %和 10 .78% ,并获得了一批可育的水稻转基因植株

关键词: 籼稻 恢复系 不育系 离体培养 基因枪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F_2群体育性分布多态性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 ,同一光温敏不育系与不同生态型常规籼稻品种杂交F2 后代育性频率分布 ,在可育峰数目和主峰位置上存在差异。在同一父本的遗传背景下 ,不同不育系F2 的分离谱有所不同 ,并因采用的父本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分析认为 :光温敏不育性的遗传分离多态性可能与不同生态型的常规籼稻品种的遗传背景有密切关系 ,并从系谱上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籼稻 光温敏 核不育 群体育性分布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研究

杂交水稻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安农S 1等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和二九青等不同生态型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 ,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考察分离群体单株的套袋自交结实率 ,应用极大似然法系统研究了籼型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a)安农S 1、测 6 4S、衡农S 1和W6 15 4S等不育系的不育性遗传受 1对隐性主基因控制 ,而W7415S的不育性受至少 2对隐性主基因控制 ;b)光温敏不育主基因的表达受微效多基因的修饰 ,不同不育系的微基因效应有明显差异 ;c)不同生态型常规籼稻品种中均具有主效恢复基因 ,同时也存在相应的影响不育性表达效果的遗传背景 (其实质就是微效多基因群 ) ,而且品种间有较大差异。对光温敏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移”机制以及在育种实践中如何选育不育起点温度“缓漂移”的实用光温敏新不育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籼稻 光温敏核不育性 遗传 极大似然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早熟晚籼新品种-湘晚灿12号

农业科技通讯 2001 北大核心

关键词: 籼稻 湘晚籼 12号 品种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与早熟性遗传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以不同来源的典型籼稻光温敏不育系和不同生态类型的常规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其光温敏核不育性遗传规律及其与生育期的关系 ,结果表明 :(1)不同生态类型的常规籼稻品种均能恢复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 ;(2 )不同来源的光温敏不育基因在可恢程度上有明显差异 ;(3)不同来源的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均能在不同生态类型的常规籼稻品种遗传背景中表达 ;(4)育性遗传与生育期遗传是完全独立的 ,以迟熟、强感光的晚稻常规品种为不育基因受体亲本 ,也能选育到早熟的完全不育株 ;(5 )在与早、中稻常规籼稻品种杂交时 ,早熟性遗传表现为超显性、完全显性或部分显性 ,但在与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杂交时 ,母本不育系的生育期对杂种生育期有较大的影响。对光温敏不育系可恢性较差的遗传机制以及早熟、优质实用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策略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籼稻 光温敏不育系 育性 生育期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