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被引量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456条记录
基于地貌形态的湖南星级农庄空间分布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摘要:通过研究星级农庄位点的地形数据,揭示出基于地貌形态的星级农庄空间分布特征。以30 m精度SRTM1 DEM数据为基础,湖南地区971个星级农庄为样本,采用GIS定量分析和GIS可视化技术对地貌形态和星级农庄地形数据进行测度,分析归纳星级农庄位点的地貌形态分布规律,划分星级农庄类型。湖南省星级农庄在东部地区分布密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主要分布在湘北、湘中、湘南的低海拔丘陵平原,及东、西、南三面山区中海拔较低的山谷盆地;位于海拔500 m以下、坡度25°以下、起伏度200 m以下的星级农庄分别占比达92.07%、93.92%、96.71%;在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8个坡向区域,星级农庄分布数量占比在11.43%~13.39%之间。湖南省星级农庄空间分布受地貌形态影响明显,整体呈现为"东密西疏、区域集聚、低海拔分布"的特点,趋向于集中分布在海拔较低、地势平缓、适宜农业耕作的地形区域,在地形坡向上分布数量相对均衡。依据地貌形态星级农庄初步划分为湖区平原型、平原台地型、丘陵山岗型、低海拔山地型、高海拔山地型5种类型。该研究可宏观上为休闲农业发展布局及休闲农庄建设选址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地貌形态 高程 坡度 坡向 起伏度 星级农庄 空间分布特征 农庄类型 SRTM1 DEM 休闲农业 发展布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和优化预处理方法的不同品牌燕麦无损鉴别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

摘要:目的建立红外光谱预处理方法以实现对不同品牌燕麦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通过对不同品牌燕麦样品近红外光谱进行采集,结合单一以及组合光谱预处理方法消除光谱干扰,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稳健的鉴别模型。结果光谱预处理有效消除了变动背景以及基线漂移干扰,最佳预处理方法为二阶导数,可以实现进口、国产、劣质燕麦之间的完全鉴别。结论通过近红外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图进行处理,可以提取光谱图中有用信息,消除样品自身不均等因素对光谱的影响,提高不同品牌燕麦鉴别的准确率。

关键词: 燕麦 近红外光谱技术 光谱预处理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泸溪县早春辣椒避雨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湘西地区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多,辣椒直播、不覆膜栽培风险大,采用避雨栽培技术,设施成本低廉,可使辣椒提早25 d(天)上市,每667 m~2产量提高30%,已在泸溪县及周边县市推广近533.3 hm~2(8 000亩)。泸溪县地处湖南湘西地区,辣椒种植历史悠久,是湖南省重要的辣椒产业大县,目前年种植面积3 800 hm~2(5.25万亩)以上。湘西地区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多,采用直播、不覆膜栽培,辣椒生长缓慢,易出现低温危害、严重死苗的现象,产量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防控模式对茶角胸叶甲的田间药效试验

茶叶通讯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茶角胸叶甲日益成为影响我国南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大害虫,为害日趋严重。但至今在我国尚无防治茶角胸叶甲的登记农药品种,用药短缺问题突出。2019年笔者选用联苯菊酯、黄板、黄板+白僵菌、联苯菊酯+黄板+白僵菌4种模式防治茶角胸叶甲。结果表明:应用联苯菊酯防治成本较低、效果较好,结合黄板与白僵菌防控效果有所提升,而有机茶园适宜使用黄板与黄板+白僵菌防治模式。

关键词: 茶角胸叶甲 防控模式 药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茉莉花香茶更香——广西横县茉莉花茶窨花工艺调查记事

茶叶通讯 2010

摘要:今年八月中旬,我们在广西省农科院机关党委书记和横县茉莉花局黄局长等人的陪同下,驱车行往中国茉莉花之乡——广西横县。横县是我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基地和花茶加工集散中心,有文字记载的茉莉花种植历史已有400多年,近几年横县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支撑园艺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

湖南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一、园艺产业兴旺是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园艺产业对于推动农村产业振兴作用重大,蔬菜、瓜果、水果、茶叶和花卉等园艺产业不但具有较强经济生态功能,还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据统计,2016年我国园艺产业产值已超过3.5万亿元,占农业种植业总产值的60%以上,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的支柱产业。二、园艺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发展区域特色不鲜明,许多地方缺乏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香、五味子及壳聚糖复合保鲜剂对蓝莓贮藏品质及抗病酶活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前期获得的丁香、五味子抑制蓝莓病原微生物的体外抑菌效果基础上,研究丁香、五味子及壳聚糖复合保鲜剂对"粉蓝"蓝莓的贮藏品质及抗病相关酶活影响。采后蓝莓在质量分数(m/m)分别为0.5%和1.0%的复合保鲜剂中浸泡5 min,晾干后(4±0.5)℃贮藏,每7 d测定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硬度、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总黄酮(TFC)、总酚(TPC)、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以无菌水相同处理为对照。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采用复合保鲜剂进行保鲜处理并结合4℃冷藏,可抑制蓝莓果实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和腐烂率;抑制果实硬度的下降;延缓DPPH·清除能力下降;延缓细胞膜透性增加及丙二醛含量的上升;提高了总酚、总黄酮含量等抗氧化、抗菌物质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蓝莓果实中参与苯丙烷代谢的PAL、PPO、POD活性及CAT活性,并在贮藏过程中维持较高的活性,减轻了自由基对果肉组织的侵害,延缓衰老进程。处理2(1.0%复合保鲜剂)对蓝莓的贮藏保鲜效果较好,该复合保鲜剂用于蓝莓保鲜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毒、效果显著的特点,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蓝莓 复合保鲜剂 贮藏品质 抗病酶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过程中鲊鱼的细菌群落动态和品质特征变化

食品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传统固态发酵鲊鱼发酵过程中细菌菌群结构演变规律及自然发酵本质,采用Illmina H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酵0~180 d共10个时间点的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同时对其质构特征、氨基酸组分、脂肪酸组分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发酵阶段,包含10个门类群、30个纲类群、60个目类群、90个科类群、130个属类群。在发酵初期(0~10 d),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相对丰度大于0.1%的科水平达40多个,其优势菌为葡葡萄球菌科(Staphylococcaceae)(48%)、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9.46%)、餐古菌科(Cenarchaeaceae)(5.57%)、红细菌科(Rhodobacteraceae)(2.12%)。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10~50 d),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相对丰度值由0.017%上升为1.35%,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由0.018%上升为0.88%,明串珠菌科(Leuconostocaceae)由0.0%上升为0.61%,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由0.002%上升为0.32%,莫拉菌科(Moraxellaceae)由0.006%上升为0.31%;而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海洋螺菌科(Oceanospirillaceae)、假交替单胞菌科(Pseudoalteromonadaceae)、交替单胞菌科(Alteromonadaceae)等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快速下降,餐古菌科(Cenarchaeaceae)下降为零,其优势菌转变为葡萄球菌、肠球菌和乳酸类细菌。另外,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在发酵50 d后有快速生长的趋势,对发酵有不利影响。同时发现质构指标、氨基酸组分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显下降趋势,并与时间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负相关。因此,发酵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 鲊鱼 固态发酵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动态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的新寄主:水茄(Solanum torvum Swartz)

植物病理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褪绿病毒 (Tomato chlorosis virus),属于长线形病毒科(Closteroviridae)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 主要由两条二分体线形正义单链RNA(+ssRNA)组成 [1].该病毒1998年在美国弗罗里达州首次报道[2].迄今,ToCV已蔓延至我国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浙江、内蒙古、广东、湖南等地,给我国蔬菜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3].其危害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脉间黄化褪绿,叶片卷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甲烷排放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采集田间试验区连续3a施入有机肥的稻田耕层土壤,分析土壤中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可矿化有机碳(readily mineralizable carbon,RMC)等活性有机碳的含量,稻田甲烷(CH_4)的排放通量,探讨施用有机肥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及与CH_4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施有机肥对土壤中的活性有机碳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a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DOC、ROC、MBC和RM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3.6、2501.2、640.4 mg/kg和291.7 mg/kg。3a施猪粪(猪粪+化肥,PM)、鸡粪(鸡粪+化肥,CM)和稻草(稻草+化肥,RS)的DOC的含量分别比化肥(CF)处理增加5.6%、6.7%和19.3%,ROC的含量分别比CF增加6.6%、8.4%和9.8%;MBC含量分别比CF增加5.1%、14.8%和21.5%,RMC增加6.8%、22.0%和33.9%。不同施肥处理的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为分蘖期高于成熟期。(2)施肥处理显著增加稻田CH_4排放,CH_4分蘖期的排放通量是成熟期的143倍,3a PM、CM和RS处理的CH_4排放分别比CF处理增加37.0%(P<0.05)、92.7%(P<0.05)和99.4%(P<0.05)。(3)不同施肥处理的DOC、ROC、MBC和RMC含量与CH_4排放通量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OC与CH_4排放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754(P<0.01),且4种有机碳间关系密切。稻田分蘖期土壤中的活性有机碳与稻田CH_4排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综合分析,在4种有机碳中,土壤中ROC和MBC的含量直接影响CH_4排放。

关键词: 土壤活性有机碳 水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易氧化有机碳 可矿化有机碳 甲烷排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