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杂交水稻(模糊匹配)
255条记录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的发展

杂交水稻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大面积应用。以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杂交水稻(第1代杂交水稻)和以光温敏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第2代杂交水稻)的研究相继成功与应用对国家粮食增产贡献巨大,但因三系配组受恢保关系制约,而两系不育系的育性易受环境影响,导致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总结第1代和第2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基础上,阐述了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第3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分析了该技术对杂交水稻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第3代杂交水稻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雄性不育 三系法 两系法 基因工程 育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玖两优1179

杂交水稻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玖两优1179(33S/湘恢1179)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与湖南泰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迟熟杂交晚籼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稳产性好、耐低温能力强、抗倒伏等特性。2015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优质 玖两优1179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稻苗头组合超优千号在高纬度地区试验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摘要:总结了超优千号在山东莒南县的试验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超优千号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湘丰优系列杂交稻组合的育种实践与体会

杂交水稻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从国外引进的优质香稻保持系IR58025B与国内优良保持系V20B、金23B等杂交和复交,并与V20A测交和逐代回交,育成了优良不育系湘丰70A,2005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通过"与早熟恢复系配组杂交早稻组合、与中迟熟恢复系或早熟弱感光恢复系配组杂交晚稻组合"的配组策略,育成了湘丰优9号、湘丰优103、湘丰优974、湘丰优186、湘优616、湘优华占等10个组合12次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介绍了湘丰70A及其所配部分代表性组合的主要特性以及育种体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香稻 湘丰70A 双季稻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发现利用研究及展望

科学通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交水稻研究50年来,红莲型杂交水稻采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相结合的模式为杂交水稻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orf H79位于线粒体基因atp6下游,编码79个氨基酸,具细胞毒性,与电子传递链复合体Ⅲ的蛋白亚基互作,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互作可能引起ROS的上升而导致花粉败育.对两个育性恢复基因Rf5,Rf6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PPR基因均不能与不育基因转录本直接互作,其中RF5与GRP162及RFC3等蛋白互作,以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加工不育基因转录本,而RF6与HXK6互作,形成新的蛋白复合体,二者育性恢复通路各自独立.以不育基因orf H79为分子标记,创制出一批新的红莲型细胞质不育系;以恢复基因Rf5,Rf6为分子标记,筛选出一批双恢复基因强恢复系,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红莲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红莲优6,粤优938和珞优8号等.红莲型杂交稻在中国长江流域、华南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同时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孟加拉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引种推广并表现优异,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红莲型 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种质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优518在湘北丘陵区桃江县作晚稻机插秧栽培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H优518在湘北丘陵区桃江县作晚稻机插秧栽培,表现生育期短,秧龄弹性大,适应性强,产量高,效益好。总结了其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H优518 机械插秧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分析

杂交水稻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中国杂交水稻从1976—2015年推广40 a之际,对中国杂交水稻、两系杂交水稻、杂交粳稻的推广历程与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6—2013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推广5.316 2亿hm2,并于1995年达到2 089.78万hm2的历史最大面积,占当年水稻面积的67.97%,但杂交水稻面积及其占水稻面积的比例在1999年以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至2013年维持在1 617.87万hm2,占水稻面积的53.37%;1996—2013年年推广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杂交水稻主要品种数量由133个增加到532个,而单个主要品种的平均年推广面积则由11.01万hm2下降到2.36万hm2,品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突破性品种匮乏;1996—2013年两系杂交水稻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由0.92%上升到33.59%,两系杂交水稻已经成为杂交水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杂交粳稻的年推广面积维持在20万~26万hm2,占杂交水稻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1%~1.5%的极低水平,杂交粳稻在杂交水稻中的地位还极其微弱。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两系杂交水稻 杂交粳稻 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研究50年

科学通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从1964年袁隆平在洞庭早籼南特号中发现水稻雄性不育株以来,杂交水稻研究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50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杂交水稻领域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成为世界杂交水稻研究的强国,为解决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回顾了我国杂交水稻50年研究历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其成功经验,为我国未来科技尤其是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借鉴.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三系法 两系法 发展历程 回顾与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处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筛选核心单株的效果研究

杂交水稻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安农810S、P88S、C815S生产用种作为试验材料,连续2 a用相对稳定低温处理处于幼穗分化雌雄蕊形成期的不育系群体,分析低温处理后群体的育性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根据光温敏核不育系鉴定时育性起点温度设定处理温度,不同不育系的群体育性分布频率不同;用接近鉴定时的育性起点温度的低温处理时,群体育性分布表现为偏向于完全不育和半不育的左截尾正态分布;用显著低于鉴定时的育性起点温度的低温处理时,群体育性分布表现为偏向于育性恢复的右截尾正态分布;第2年,用相对稳定低温处理核心株群体,3个不育系群体育性分布趋于一致,完全不育株占大多数,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半不育株和育性恢复50%以上的单株。因此,用低温处理生产用种来筛选核心单株时,需要用相对稳定的接近不育系鉴定起点温度的适宜低温连续筛选多年,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核心种子或者原原种。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提纯 繁殖 低温 育性 核心单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稻及其亲本稻米品质性状与遗传规律研究

中国稻米 2016

摘要:以通过审定并大面积推广和新配的18个杂交稻品种及其亲本为研究对象,以优质常规稻湘晚籼13号、湘晚籼17号、星2号和Basmati 370作对照,进行稻米品质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的糙米率和精米率的平均中亲优势和平均超亲优势均表现为正;杂交稻的整精米率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均表现为负;杂交稻平均千粒重为26.48 g,介于不育系和恢复系之间,平均中亲优势表现为正,平均超亲优势表现为负;杂交稻的平均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分别为6.59 mm、2.24 mm和2.98 mm,平均中亲优势和平均超亲优势均表现为正;杂交稻平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为7.5%和17.86%,平均中亲优势和平均超亲优势均表现为负;杂交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16.98%,介于不育系和恢复系之间,平均中亲优势表现为正,平均超亲优势表现为负;杂交稻的胶稠度平均为36.28mm,平均中亲优势和平均超亲优势均表现为负。因此,依据上述杂交稻亲本和杂种稻米品质遗传关联,可选择稻米品质适当的父母本来配置并选育具有理想米质的杂交稻组合。

关键词: 杂交稻 品质 中亲优势 超亲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