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袁隆平(精确检索)
113条记录
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性状的表现及配合力研究

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长江流域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6个早籼稻不育系和5个早籼稻恢复系,采用NCⅡ设计配制30个杂交早稻组合,对各组合的12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垩白和整精米率是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改良的主要限制因子。12个主要品质性状组合间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各品质性状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杂交早稻的品质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各品质性状狭义遗传力为长/宽>粒长>垩白度>粒宽>整精米率>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率>垩白面积>出糙率>胶稠度>精米率。出糙率与精米率,整精米率与糊化温度,粒长与长/宽,粒宽与垩白粒率、垩白面积、直链淀粉,垩白粒率与精米宽、垩白面积、直链淀粉含量,垩白面积与粒宽、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长/宽与粒宽、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对杂交早稻品质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遗传以及品质改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杂交早稻 品质性状 配合力 遗传力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杂交稻模式株型的光合优势

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三系杂交稻汕优63为对照,比较研究表明,具有超级杂交稻模式株型的培矮64S/E32有以下生理优势:(1)叶面积指数前期较小,中期稳健,后期衰减缓慢、维持较高水平;(2)抽穗后剑叶和倒2叶的比叶重显著或极显著大于对照;(3)后期上3叶叶绿素含量衰减缓慢,变化平稳;(4)上3叶单位叶面积气孔数目比对照多19.2%,达极显著;(5)群体光合生产力比对照高,耐低浓度CO2胁迫能力强;(6)抽穗后具有较快的干物质积累速率,与对照相比总干物质积累速度高18.1%,群体生长率高14.6%。对现阶段超级杂交稻育种中的有效“增源”途径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模式株型 光合生理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杂交稻模式组合的形态学优势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以超级杂交稻模式组合培矮64S/E32为主要材料、以三系高产杂交稻汕优63为对照,对冠层形态性状及其群体动态和光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模式组合具有以下形态学优势:①上3叶叶面积较大,叶片基角、披垂角较小;②上3叶卷叶指数较高,有利于叶片直立和改良群体内部光分布;③晴天,群体下层叶片处于光补偿点之上的时间比对照多7个多小时,有利于延长群体下层叶片的光合功能期;④群体消光系数小,可以容纳较大有效叶面积,理论最适叶面积系数比对照高66.2%。模式组合的优良形态有利于改良群体内部光分布,提高群体光合速率,增加群体“源”的供应能力。对模式组合的株叶形基础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模式组合 形态学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SSR分子标记鉴定超级杂交水稻组合及其纯度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超级杂交稻5 个组合(HYS 1/R105、培矮64S/E32、两优培九、88S/0293、J23A/Q611)及其9个亲本进行了鉴定。用144对SSR引物进行筛选,有47对能够在实验材料中显示较好的多态性,其中,RM337与RM154呈现丰富多态性,可鉴别供试组合并分别与其亲本区分开。对于水稻的每一条染色体,各筛选出两条产生多态性的引物,共24对,并提供一组作为鉴定参考的图谱;通过杂种表现为父母本互补带型的特点,找到在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引物,筛选出5对引物分别作为鉴定上述5个超级杂交稻组合的特异引物,进而针对杂交稻不同的纯度问题设计鉴定方法。

关键词: 分子标记 微卫星标记 超级杂交稻 品种鉴别 纯度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F_1代性状间关系的研究

杂交水稻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29个籼爪交组合、98个粳爪交组合的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对籼爪交和粳爪交组合的单株粒重、结实率进行了通径分析,对籼爪交组合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籼爪交和粳爪交组合间性状相关性表现不同,独立性强的性状籼爪交组合中为谷长、粳爪交组合中为谷宽,其余性状间表现出复杂的相关关系。籼爪交和粳爪交组合均表现每穗实粒数和单株穗数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正效应大;每穗实粒数多、单株穗数多且生育期短或适中是提高籼爪交组合单株粒重的选育方向;粳爪交杂种提高单株产量的育种方向是选育每穗实粒数多并且单株穗数也多的组合,同时要兼顾增加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对籼爪交杂种结实率的直接正效应大,籼爪交杂种结实率的提高主要依赖每穗实粒数的增加,而其它性状的选择和改良作用不大。提高粳爪交杂种结实率可从3个方面入手,即选育每穗实粒数较多、每穗总粒数较多、且千粒重较大的组合,但主要是提高每穗实粒数。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间存在典型相关。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籼爪交杂种 粳爪交杂种 农艺性状 米质性状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分子育种取得重大进展(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5

摘要:通过“穗茎注射法”,将小粒野生稻(O.minuta)、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等远缘物种的基因组DNA导入杂交水稻亲本品系,培育出在产量、品质等性状有显著改良的新不育系资100A、保持系资100B和恢复系RB207。用RB207配制的杂交组合在湖南进行的生产试验中产量超过13.5t·hm-2。RAPD、SSR及AFLP分析表明:变异系与受体存在5%左右的遗传多态性,特别是变异系含有供体特异分子标记;特异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及Southen杂交分析,进一步从分子水平证明远缘物种特异DNA片段向栽培稻的转移。研究结果说明,导入远缘物种基因组DNA是创造水稻新种质、进而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分子育种 基因组DNA转移 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杂交稻的光合特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7个冠层形态性状具有一定差异但又具有较高产量水平的杂交稻组合与对照组合汕优63的光合形态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比对照显著增产的4个组合具有以下光合作用优势:在每穗粒数增加、库容扩大的基础上,剑叶长度增加、叶角较小,冠层各部光的分布比较均匀(消光系数小);在孕穗末期、抽穗后10d和抽穗后30d的光饱和光合速率及抽穗后10d的群体光合速率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增加;抽穗前茎鞘中能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并能有效运转至籽粒。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群体改良技术选育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的研究

作物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随机多交加混合选择的方法 ,不仅可以改良单个性状柱头外露率 ,而且可以改良配合力、品质、抗性等综合性状。从用N8S、怀早 4号、香 2B和早优 1号构建的两次随机多交加混合选择的群体中选育出一个柱头外露率高、配合力、品质和抗性都较对照V2 0A有明显改善的实用温敏核不育系准S。准S柱头外露率达 78 6 % ,比对照V2 0A高72 4 %。用准S与R4 0 2、明恢 77和明恢 6 3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比V2 0A的对应组合增产 3 8%~ 5 8% ,垩白度小 82 1%~ 84 4 %。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 柱头外露率 产量 抗性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选育的反向杂交法研究

种子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的部分保持系可能存在不同的微效恢复基因 ,通过有性杂交 ,产生基因重组 ,能够获得完全保持系类型 ,但只有在不育细胞质中才能观察得到微效恢复基因是否存在以及它们的作用大小。反向杂交法以不育细胞质为选择背景 ,在杂交后代植株中直接观察到微效恢复基因的表达 ,获得的完全不育株 ,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微效恢复基因 ,不育株再通过高温处理转换为可育后自交 ,来自不育株的微效恢复基因可以进一步排除掉 ,从而产生出没有 (或很少 )微效恢复基因的“亲本”,利用该“亲本”高温处理后仍可转换为可育的特性 ,作为父本进行杂交或回交育种 ,在其后代中获得没有微效恢复基因的完全保持系。该研究为 Cp2 6不育细胞质源创造出了完全保持系。如果在田间鉴定出优异的完全不育株 ,对其进行单倍体育种 (诱导孤雌生殖或花培 ) ,选择到没有 (或很少 )微效恢复基因的纯合不育株。再对其进行花培 ,筛选可育的突变体 ;或者利用纯合不育株的原生质体与一个已破坏细胞核的可育系原生质体融合 ,都可能得到具有纯合不育株细胞核和可育细胞质的保持系 ,而能够完善和改进反向杂交法。反向杂交法不但能够为所谓不能保持的不育细胞质源创造出保持系 ,而且有利于加强新不育系选育的目标性和预见性 ,提高不育系配合力和培育不同类

关键词: 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转换 单倍体育种 反向杂交法 原生质体融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