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早稻(模糊匹配)
37条记录
氮素对超级早稻冠层叶片光合生理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超级稻中早39和中嘉早17为材料,系统比较了施氮肥与不施氮肥2个处理下冠层上三叶光合特性、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旨在探明氮素对超级早稻冠层叶片光合生理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能够不同程度增加超级早稻幼穗分化5期冠层上三叶(完全叶)的叶面积、叶片厚度和SPAD值,且施氮能够不同程度减缓叶片衰老,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成熟期中早39和中嘉早17倒1叶的饱和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增加了35.1%、28.8%,有利于保持较强的光合作用。同时施氮处理能够提高2个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显著增加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其中中早39分别增加了34.5%、19.0%和8.5%,中嘉早17分别增加了44.0%、30.2%和7.3%。与不施氮处理相比,中早39和中嘉早17施氮处理分别增产57.4%、91.9%。综上,施氮处理能够显著增加超级早稻冠层叶片的光合能力,同时显著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进而提升了产量。

关键词: 超级稻 早稻 光合作用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省早稻集中育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中国稻米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集中育秧具有水稻品种统一、浸种播种同步、秧田用工集中和秧田管理便利等优势,有利于实施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和机械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和粮食产量。本文从湖南省早稻集中育秧的发展现状、主要形式、具有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发展着力点和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全面推进早稻集中育秧模式和技术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早稻 集中育秧 统防统治 机械化 育秧成本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翻压紫云英对早稻产量、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翻压紫云英对2种不同类型土壤早稻产量、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连续5年田间微区模拟池试验,各处理为不施肥(CK)、单施紫云英(GM)、纯化肥(F)及紫云英配施化肥(F+GM),2种类型土壤分别为红黄泥与河沙泥.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可使早稻增产,尤其在红黄泥中F+GM的增产效果更好,比F增产10%;2种土壤中,F+GM与F相比稻草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与CK相比,2种土壤的F+GM与GM可促进早稻生长前期各营养器官(根、茎叶)干物质的增加,后期F+GM与GM营养器官的干物质不再增加而有所降低;F+GM和GM的水稻籽粒干物质比CK高,而且持续增加.翻压紫云英可改善早稻的光合特性,2种土壤F+GM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最高,胞间CO2浓度除了河沙泥灌浆期高于GM外,其余均为最低.在2种土壤中表现出类似趋势,紫云英配施化肥可以增强早稻光合能力,增加干物质量,进而实现早稻增产.

关键词: 早稻 紫云英 产量 光合特性 干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氨酯包膜尿素掺混比例对早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一次性施肥条件下,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掺混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并评价其经济增长效益。连续两年(2018~2019年)在洞庭湖典型双季稻种植区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N肥(CK)、优化施肥(CU)、40%释放期90 d聚氨酯包膜尿素+60%常规尿素掺混(0.4PuCU+0.6CU)、60%释放期90 d聚氨酯包膜尿素+40%常规尿素掺混(0.6PuCU+0.4CU)、释放期90 d聚氨酯包膜尿素(PuCU)共5个处理,研究包膜尿素与常规尿素不同掺混比例对双季早稻产量、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包膜尿素掺混比例对双季早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与CU处理相比,0.4PuCU+0.6CU、0.6PuCU+0.4CU和PuCU处理的2018年双季早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4.55%~6.19%和4.69%~6.96%,有效穗数和总实粒数分别提高9.17%~13.17%和16.43%~23.51%;2019年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9.42%~24.00%和21.29%~26.90%,有效穗数和总实粒数分别提高2.28%~14.61%和16.00%~36.58%。其中,不同比例包膜尿素掺混处理作用效果优于单施包膜尿素处理。0.6PuCU+0.4CU处理控释氮所占比例高于0.4PuCU+0.6CU处理,较优化施肥处理增产增效。相关分析表明,株高、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分别与双季早稻籽粒产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一次性施入聚氨酯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适宜比例掺混可有效改善双季早稻产量构成,利于形成有效穗,扩充籽粒库容,促进生长,实现增产增收。其中,60%聚氨酯包膜尿素+40%尿素处理养分释放适宜,增产增收效果最佳。

关键词: 聚氨酯包膜尿素 掺混比例 早稻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与豆科蔬菜、早稻、荸荠轮作有机栽培技术

中国瓜菜 2021

摘要:发明的该有机栽培轮作技术方案,通过合理的选择轮作作物、采用科学的轮作顺序、选择适合有机栽培的各作物品种以及各种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等,解决了辣椒、豆科蔬菜豌豆和毛豆栽培时要求轮作年限长而有机栽培又必须在有机栽培基地上种植这一难以调和的困扰有机栽培的技术难题,确保了在每个为期2 a(年)的轮作周期内经多周期轮作仍能获得秋辣椒、豌豆、早稻、荸荠和毛豆共5种作物的高产、稳产。

关键词: 秋辣椒 豌豆 早稻 荸荠 毛豆 轮作 有机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肥抑制剂对湖南早稻生产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18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抑制剂对湖南早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氮肥抑制剂有利于增强水稻分蘖能力,提高水稻叶绿素SPAD值;与常规施肥相比,添加NAM复合型抑制剂后稻谷产量增加了15.9%,稻草生物量增加了15.2%,氮、磷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24.4、14.0个百分点.这表明NAM复合型抑制剂是湖南早稻生产适宜的氮肥抑制剂,可在各水稻产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氮肥抑制剂 早稻 产量 肥料利用率 湖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受涝早稻割穗留桩蓄留再生稻的生物学特性及救灾效益

中国农业气象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抽穗期受涝杂交早稻(陵两优211)和常规早稻(中早39)割穗留桩苗为研究对象,未割穗处理为对照,2016年在湖南株洲开展田间试验,测定受涝早稻割穗留桩(20cm)蓄留再生稻的生物学指标,并计算其救灾效益,以期为湖南洪涝灾害后早稻的救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陵两优211割穗蓄留再生稻的产量较中早39割穗处理增加6.4%,陵两优211及中早39割穗处理的实际产量较未割穗处理分别极显著(P<0.01)增加115.4%、125.0%,其稻米外观品质及加工品质也显著优于未割穗处理(P<0.05);割穗留桩处理再生稻齐穗期的作物生长率、净同化率、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均显著大于未割穗处理(P<0.05),成熟期叶片正常褪色,割穗留桩处理再生稻生育期显著短于未割穗处理(P<0.05);割穗留桩处理与不割穗对照处理相比,其投入产出比增加117.1%,经济亏损降低57.3%。可见,受涝早稻割穗留桩蓄留再生稻的经济产量较高,损失降低,救灾效益显著,可在洪涝多灾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早稻 洪涝 再生稻 救灾效益 产量 稻米品质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稻品种米镉对不同镉环境的响应

湖南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探究早稻品种湘早籼32号、湘早籼42号和湘早籼45号对不同镉环境的响应状况,于2014~2016年在湖南省内5个不同镉污染程度和生态条件的试验点进行了多年多点重复试验。研究表明:3个品种在不同年份和地域的不同大气和土壤环境下的镉积累综合变异系数CVY+E:湘早籼32号(61.638%)<湘早籼45号(64.075%)<湘早籼42号(75.125%),即其镉积累年际和地域稳定性:湘早籼32号>湘早籼45号>湘早籼42号;并且各品种各年各点的米镉含量都相对较低,除少数年份或试验点的稻米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0.001~0.157 mg/kg(0.65%~78.67%)之外,其余均低于国家标准,在3 a累计的15个点中的稻米低镉合格率分别为80.0%、80.0%和73.3%,即3个早稻品种表现出了较稳定的较低米镉积累特性。综合多年研究结果,再配套一定的降镉栽培技术,这3个品种在湖南省轻度镉污染地区可以实现达标生产。

关键词: 早稻 变异系数 镉积累稳定性 镉低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稻机械精量穴直播与人工撒播对比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了推广水稻精量穴直播施肥机械化同步技术,以早稻品种湘早籼32号为材料,进行机械精量穴直播和人工撒播大面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播稻的分蘖数、株高、最高苗、成穗率、有效穗、每穗粒数和理论产量均显著高于撒播稻(P<0.05)。该研究可为水稻机械化精准种植模式与关键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早稻 种植方式 机械精量穴直播 人工撒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育期温度逆境处理对早稻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为研究温度逆境对水稻的响应,采用盆栽种植的方法,在早稻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利用人工智能气候室,通过不同时期的温度逆境处理,分析其对早稻产量及构成。结果表明:生物量表现为低温>中温>高温,灌浆期>孕穗期>分蘖期处理;分蘖期和孕穗期的温度变化对有效穗影响较大,灌浆期的温度变化对有效穗基本无影响;孕穗期进行温度处理对结实的影响最明显,且高温会显著降低结实率;孕穗期高温处理显著降低千粒重,其余各时期温度处理的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单株产量表现为低温>中温>高温,灌浆期处理>分蘖期处理>孕穗期处理,孕穗期高温处理的产量最低,较同时期低温处理减少26.80%~42.46%,较同时期中温处理减少21.16%~36.22%。试验表明,高温对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最大,3个时期中,孕穗期是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最敏感时期。

关键词: 早稻 产量 温度 生育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