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E8%A2%AB%E5%BC%95%E9%87%8F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456条记录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P88S的特征特性

杂交水稻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88S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育成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005年9月通过海南省技术鉴定。该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为23~24℃,在海南5月至10月下旬为稳定不育期,在此时期制种安全可靠;该不育系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稻米品质和开花习性较好,容易繁殖、制种。利用该不育系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两优0293、两优389、P88S/747等均具有超高产潜力,其中两优0293和两优389分别于2006年通过国家和海南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P88S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直立穗型性状分子标记开发及籼稻直立穗型育种探讨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直立穗型基因是水稻中与株型相关的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基因。通过对直立穗型的性状遗传、籼稻直立穗型与弯穗型品系的性状比较、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和杂交后代的标记辅助选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无论在粳稻还是在籼稻遗传背景中均表现为单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显性度达到73.3%~93.7%。直立穗型基因与第9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566、RM24423和RM7048紧密连锁,图距分别为5.8、0.43和0.85 cM,用这3个标记对杂交后代辅助育种选择的准确率在66.7%~100%之间,其中RM24423辅助选择的准确率为100%。与弯穗型杂交后代育种品系比较,籼稻直立穗型品系株高和穗长略短、穗数略少,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均增加且达显著水平,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均降低,但只有结实率达显著水平。因此,育种上可依据这些性状效应来探索直立穗型籼稻的株型设计和品种培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 籼稻 直立穗型 分子标记 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疫病罹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辣椒疫病罹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为辣椒疫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湖南长沙、吉首及永州地区辣椒疫病罹病植株根际土壤,运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样品基因组DNA的16S rDNA-V4区进行测序分析,明确不同地区罹病辣椒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3个地区罹病辣椒根际土壤的细菌OTU数量存在差异,独有OTU占总体比例各有差异,其中永州地区占其总数的30.18%、吉首地区占其总数的41.83%、长沙地区占其总数的24.07%,3个地区共有OTU占所有检测到OTU的14.95%。α多样性指标均表现为长沙地区最低,吉首地区最高。在门水平上,3个地区的罹病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相似,优势菌门为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和Chloroflexi(绿弯菌门),但3个地区在相对丰度上表现一定差异。【结论】湖南永州、吉首和长沙地区辣椒疫病罹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存在差异,以吉首最高、长沙最低;3个地区的罹病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相似,但相对丰度存在差异。

关键词: 辣椒疫病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协优385’主要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究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协优385’的高产潜力和高产途径,利用相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高产品种‘协优385’全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等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杂交水稻新品种‘协优385’产量相关性最大的因子是实粒数,r=0.53达到了显著水平;另外,穗粒数与实粒数相关系数r=0.77达到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和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因此,在新品种‘协优385’推广应用以及高产创建时要做到氮肥适当后移,倒三叶时增施粒肥,注重灌浆期水肥管理,以提高结实率进而增加穗粒数为实现高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产量 相关性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缅甸的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缅甸的杂交水稻HybridriceinMyanmar毛昌祥郭名奇邓应德(广西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530005)(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缅甸是我国的友好邻邦,它的东北部与我国云南省接壤,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约为68万km2,人口为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推广作物粉垄栽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作物研究 2012

摘要:作物粉垄农耕新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耕作模式,实现了大田土壤活土保水,对充分挖掘作物单产潜力、促进中低产田改良、实现作物平衡增产具有重大意义。3年来经我国8省(区)在水稻、玉米、木薯、马铃薯等13种作物上的应用试验,证明其较传统耕作增产10%~30%。提出在加强作物良种化的同时,利用粉垄栽培技术能进一步提升耕地良田化、耕种良法化,以良田、良法、良种"三良"综合效应提高粮食单产与总产;并测算出粉垄栽培技术应用于我国粮食作物现有种植面积的30%,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1亿人口;指出粉垄农耕技术在盐碱地、干旱地区的生态重建、部分草原改造,以及在耕地垦复构建新的耕作层等方面,具有重大应用前景。

关键词: 作物 粉垄栽培 耕作技术 粮食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九二0”对水稻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杂交水稻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九二0”对水稻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EfectsofGA3onoutcrossingrateofMSlinesinriceandanalysisofthereasons邓应德唐传道郭名奇毛昌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410125)(广西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稻桂丰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中国种业 2008

摘要:桂丰6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7年早造,从广东引进水稻新品种早丰2号进行较大面积的大田试种时,从试种田间选到的表现生长势旺,分蘖力较强的单株后代,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籼稻新品种,表现为株叶型好,长势旺,植株整齐,穗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稻抗逆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摘要: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5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逆境胁迫的影响。为了提高水稻的抗逆性,目前国内外许多实验室正致力于水稻抗逆机制的研究。与抗逆相关的单一基因较难以揭示植物复杂的抗逆机制,而基因芯片技术却可以揭示大量基因表达和调控的情况,使得多基因的调控研究成为可能。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稻受逆境胁迫条件下基因的表达情况。

关键词: 基因芯片 水稻逆境 胁迫响应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种子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的分析比较

分子植物育种 2013 CSCD

摘要: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是目前研究水稻种子耐储藏性常用的两种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对4个不同水稻品种"(航1号"",航2号",福恢653和云恢290)的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进行人工老化后4个水稻品种种子的发芽率都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不同品种降低的幅度不一样,其中"航1号"和"航2号"降幅最大,人工老化30 d后发芽率降至约8.7%;而福恢653和云恢290降幅相对较小,人工老化30 d后发芽率分别约为24.0%和25.3%。进行自然老化后,"航1号"和"航2号"的发芽率随着自然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是福恢653和云恢290自然老化12个月后的发芽率与自然老化6个月后的发芽率相比反而提高。另外,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人工老化相同时间后不同品种间发芽率差异都显著,但是自然老化6个月后不同品种间的发芽率差异并不显著。因此,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的效果并不完全一致,在这两种老化过程中,水稻种子各发生怎样的生理变化且有何差异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人工老化 自然老化 水稻 耐储藏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