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钾肥效应(模糊匹配)
6条记录
钾氮配施对湖南丘陵双季稻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丘陵双季稻区红黄泥田和黄泥田2种土壤4个水平钾肥用量(记为K0、K1、K2、K3)与2个水平氮肥用量(中量氮肥水平N1和高量氮肥水平N2)配施(共6个施肥处理N1K0、N1K1、N1K2、N1K3、N2K0、N2K3)对早、晚稻产量、钾素吸收利用、钾素平衡、土壤钾素含量和钾肥经济效益的影响。早稻K0、K1、K2、K3分别为0、105、150、195 kg/hm2(K2O,下同),晚稻分别为0.0、136.5、195.0、253.5 kg/hm2;早稻N1、N2分别为150、195 kg/hm2(N,下同),晚稻分别为180、234 kg/hm2。结果表明:1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早、晚稻产量,且晚稻的增产效果尤为显著,在中量施氮(N1)水平下,红黄泥田早稻N1K1和晚稻N1K2的产量最高,分别比N1K0增产5.1%和13.9%;黄泥田早稻N1K3和晚稻N1K2的产量最高,分别比N1K0增产12.9%和17.7%。2施用钾肥有利于维持土壤钾素平衡,提高土壤钾素肥力。在中量施氮(N1)水平下,2种土壤早稻N1K0和N1K1的土壤钾素呈亏缺状态,N1K2和N1K3土壤钾素出现盈余;晚稻N1K0、N1K1和N1K2土壤钾素均呈亏缺状态,N1K3出现钾素盈余。32种土壤早稻和晚稻收获后N1K2、N1K3和N2K3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N1K0、N1K1和N2K0均显著降低。4红黄泥田上施用钾肥对早稻的增收效果不明显,而对晚稻的增收效果达到了显著水平,黄泥田施用钾肥对早、晚稻的增收效果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考虑到钾肥在提高水稻产量、维持土壤钾素肥力和增加收入等方面的综合效应,湖南省丘陵双季稻生产应重视早稻与晚稻的钾肥合理分配,根据土壤钾素状况和早、晚稻的钾肥增产效应差异,采取"早稻轻,晚稻重"的分配原则。

关键词: 钾肥 钾肥效应 钾素平衡 双季稻 湖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省油菜施钾效应及土壤速效钾临界值研究

作物研究 2011

摘要:2005~2008年在湖南省油菜主产区布置67个田间试验,研究施钾对油菜籽产量的影响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对施钾效应的影响,并对土壤速效钾临界值进行初步判定。结果表明,油菜施钾具有明显的增产和增收效果,平均增产率19.1%,增产范围为33~1 587 kg/hm2,平均增产332 kg/hm2,每千克K2O平均增加2.5 kg油菜籽,其中51个试验施钾增产效果在10%以上;施钾平均产投比为1.4,产投比大于1.5的试验占35.8%。土壤速效钾含量对施钾产量效应及经济效应均有明显影响,土壤速效钾与施钾增产量及产投比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以不施钾处理占施钾处理产量的90%为标准,初步估计土壤速效钾临界值为106 m g/kg;以施钾产投比2.0和1.5为标准,估计其临界值分别为70 m g/kg和100 m g/kg。

关键词: 油菜 施肥 钾肥效应 速效钾临界值 湖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省晚稻施钾效应及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钾肥对晚稻产量、经济效应的影响,建立湖南省晚稻土壤速效钾的丰缺指标。[方法]2005~2008年在湖南省湘北、湘中-湘东及湘南3个地区的稻田土壤上共布置159个钾肥晚稻田间试验。[结果]晚稻施钾有明显的增产及增收效应,3个地区晚稻施钾平均增产803~871 kg/hm2,平均增产率为13.1%~13.7%;施钾平均增加利润704.01~798.39元/hm2,平均产投比1.94~2.31。施钾增产趋势及经济回报均随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提高而减缓或降低。晚稻种植体系中,湘北区土壤速效钾"低"、"中"、"高"丰缺指标分别为<45.8、45.8~143.0和>143.0 mg/kg;湘东-湘中区分别为<42.9、42.9~125.2和>125.2 mg/kg;湘南分别为<38.8、38.8~139.1和>139.1 mg/kg。[结论]湖南省晚稻种植体系中,严重缺钾土壤较少,土壤钾素主要为中等水平,8%左右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

关键词: 湖南省 晚稻 钾肥效应 土壤速效钾 丰缺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钾对缺钾稻田土壤钾肥效应及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在缺钾红黄泥和紫潮泥稻田土壤上进行了施钾对钾肥效应及土壤钾素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施钾均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增产率表现为严重缺钾土壤>中度缺钾土壤、晚稻>早稻、紫潮泥>红黄泥;水稻的吸钾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土壤钾素亏缺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除紫潮泥高量钾处理(施K2O187.5kg/hm2)钾素有盈余外,其它处理钾素平衡均为负平衡;在中度缺钾的红黄泥和紫潮泥及严重缺钾的红黄泥上,早稻NPK0(0.0)和NPK1(112.5)2处理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下降,NPK2(150.0)和NPK3(187.5)2处理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有所增加,晚稻收获后4个处理的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均下降;早、晚稻4个处理的缓效钾含量均比试验前低,且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的量减少,连续4季施钾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比试验前低,连续4季施钾虽可缓解缓效钾下降程度,但没有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水平。为提高缺钾稻田土壤钾素肥力,发挥钾肥的最大增产效应,在稻—稻复种制中,应采取"早稻轻,晚稻重"的施钾分配原则,且应连续施用。

关键词: 缺钾稻田土壤 施钾 钾肥效应 土壤钾素状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生态区稻-稻种植制度中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研究

土壤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在丘陵生态区和洞庭湖生态区稻-稻种植制度中钾肥对水稻产量和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钾量为0、112.5、150和187.5K2O kg hm-2的条件下,在丘陵生态区红黄泥田上,150K2O kg hm-2的施钾水平已达到较高的产量;洞庭湖生态区的紫潮泥田中缓效钾与速效钾含量均较高,目前施钾效应不明显。两种类型生态区土壤上施用氮肥的增产效果明显地大于施用钾肥。丘陵生态区红黄泥田上的3个施钾处理两季水稻吸收来自肥料钾的百分数比例均高于洞庭湖生态区的紫潮泥田。丘陵生态区红黄泥田上的3个施钾处理早稻钾素利用率平均为35.0%,晚稻为51.8%;洞庭湖生态区紫潮泥的3个施钾处理早稻钾素利用率平均为27.1%,晚稻为42.6%。肥料氮的利用率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这一趋势在晚稻上更为明显。在每季水稻施钾量为112.5、150、187.5 K2Okg hm-2的条件下,钾素平衡出现亏缺。在早稻施氮量165N kg hm-2(丘陵生态区),150N kg hm-2(洞庭湖生态区)和晚稻施氮量180N kg hm-2的条件下,两种类型生态区土壤上的氮素平衡中氮均出现盈余,且氮素盈余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

关键词: 稻-稻种植制度 钾肥 钾肥效应 钾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洞庭湖区稻—稻连作制中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04 CSCD

摘要:研究了洞庭湖区稻—稻连作制中钾肥对早稻和晚稻产量及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钾量为112.5、150和187.5kg/hm2的条件下,水稻能增产,但增产效果不显著。由差值法测得的3个施钾处理早稻钾素利用率平均为27 3%,晚稻为42 8%。肥料氮的利用率随钾肥的施用而提高,这一趋势在晚稻上更为明显。在每季水稻施钾量112.5、150、187.5kg/hm2的条件下,钾素平衡出现亏缺。在早稻施氮量150kg/hm2和晚稻施氮量180kg/hm2的条件下,洞庭湖生态区土壤上的氮素平衡中氮均出现盈余,氮素盈余量随钾肥用量提高而下降。

关键词: 稻—稻连作制 钾肥 钾肥效应 钾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