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钾肥(模糊匹配)
10条记录
不同钾肥施用水平和方式对稻曲病发生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连续4a对湖南省水稻主栽品种稻曲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以感病品种湘晚籼13号为材料,研究钾肥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施肥方式对稻曲病发生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省稻曲病发生总体偏重,主栽品种基本不抗病;在总氮量保持相对一致的情况下,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稻曲病发病率、病粒率和病穗率下降,与对照相比,产量总体保持增加趋势;钾肥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随着化学肥料施肥水平增加,稻曲病发病率呈现加重趋势,但是产量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为田间合理使用钾肥,协同调控稻曲病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稻曲病 发生流行 钾肥 施肥水平 施肥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施用量对丝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辣椒杂志 2020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供钾水平对丝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兴蔬美佳"丝瓜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不同供钾水平试验,对其产量和品质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施用钾肥对丝瓜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与对照比较各处理增产率为4.2%~11.9%,但当钾肥用量达到150 kg/hm2以后,丝瓜产量开始呈下降趋势;钾肥用量越大,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越高,但钾肥施用量达到一定的量值后,产量增加趋势渐缓.结果表明,综合产量和几个品质指标,硫酸钾适宜用量范围在100~150 kg/hm2之间.

关键词: 丝瓜 钾肥 施用量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稻稻草还田方式对晚稻产量及钾素吸收利用的短期效应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早稻稻草的高效还田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早稻稻草还田方式对晚稻产量、钾素农学效应、植株吸钾量和钾素利用率的影响,为南方稻田晚稻生产中如何利用早稻稻草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稻草焚烧(SI)或稻草覆盖(SM)还田提高了钾素农学效应、产值、增产值和产投比,稻草覆盖(SM)还田还提高了吸钾总量和钾素利用率。通过计算农田钾素表观平衡,发现除稻草留高桩(HN)处理外的所有处理都出现了钾素亏缺,稻草全部焚烧(SI)、稻草留高桩部分焚烧(HI)和稻草覆盖(SM)处理钾素亏缺量小于稻草不还田(AK)处理。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和钾素利用率等因素,南方双季稻区早稻稻草覆盖还田是最优的还田方式,对减少晚稻化学钾肥投入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钾肥 晚稻 产量 稻草还田 钾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施钾肥对缺钾稻田晚稻产量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钾肥对缺钾稻田晚稻产量、钾肥农学效应、植株钾素含量、植株吸钾量、钾肥利用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南方水稻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叶面钾肥采用磷酸二氢钾、氯化钾和硝酸钾,试验设13个处理,测定收获期稻谷和稻草产量以及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氮磷钾的养分吸收量。结果表明:喷施氯化钾,磷酸二氢钾与硝酸钾混合喷施,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硝酸钾、尿素、治虫药混合喷施都可以提高缺钾稻田晚稻产量,喷施氯化钾的增产效果最好。分蘖盛期叶面喷施钾肥效果最好,其次是始穗期,幼穗期喷施效果最差。磷酸二氢钾与硝酸钾混合喷施、磷酸二氢钾与氯化钾混合喷施以及磷酸二氢钾、硝酸钾、氯化钾、尿素与治虫药的混合喷施都有利于提高晚稻对钾肥的吸收和利用。叶面喷施不同钾肥对晚稻稻草全钾含量影响较大。对缺钾稻田晚稻生长,喷施叶面钾肥只能作为补充,而不能完全替代根部施肥。

关键词: 稻田 叶面肥 钾肥 产量 钾肥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氮配施对湖南丘陵双季稻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丘陵双季稻区红黄泥田和黄泥田2种土壤4个水平钾肥用量(记为K0、K1、K2、K3)与2个水平氮肥用量(中量氮肥水平N1和高量氮肥水平N2)配施(共6个施肥处理N1K0、N1K1、N1K2、N1K3、N2K0、N2K3)对早、晚稻产量、钾素吸收利用、钾素平衡、土壤钾素含量和钾肥经济效益的影响。早稻K0、K1、K2、K3分别为0、105、150、195 kg/hm2(K2O,下同),晚稻分别为0.0、136.5、195.0、253.5 kg/hm2;早稻N1、N2分别为150、195 kg/hm2(N,下同),晚稻分别为180、234 kg/hm2。结果表明:1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早、晚稻产量,且晚稻的增产效果尤为显著,在中量施氮(N1)水平下,红黄泥田早稻N1K1和晚稻N1K2的产量最高,分别比N1K0增产5.1%和13.9%;黄泥田早稻N1K3和晚稻N1K2的产量最高,分别比N1K0增产12.9%和17.7%。2施用钾肥有利于维持土壤钾素平衡,提高土壤钾素肥力。在中量施氮(N1)水平下,2种土壤早稻N1K0和N1K1的土壤钾素呈亏缺状态,N1K2和N1K3土壤钾素出现盈余;晚稻N1K0、N1K1和N1K2土壤钾素均呈亏缺状态,N1K3出现钾素盈余。32种土壤早稻和晚稻收获后N1K2、N1K3和N2K3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N1K0、N1K1和N2K0均显著降低。4红黄泥田上施用钾肥对早稻的增收效果不明显,而对晚稻的增收效果达到了显著水平,黄泥田施用钾肥对早、晚稻的增收效果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考虑到钾肥在提高水稻产量、维持土壤钾素肥力和增加收入等方面的综合效应,湖南省丘陵双季稻生产应重视早稻与晚稻的钾肥合理分配,根据土壤钾素状况和早、晚稻的钾肥增产效应差异,采取"早稻轻,晚稻重"的分配原则。

关键词: 钾肥 钾肥效应 钾素平衡 双季稻 湖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施用量对早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11

摘要: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水稻产量、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能显著提高稻谷、稻草和总生物产量,且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钾有利于提高水稻株高、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当施钾量为K2O 0~90 kg/hm2时,净收入随施钾量的提高而提高,而施钾量高于90 kg/hm2时,净收入反而降低。通过拟合钾肥用量和产量的肥效方程,得出当施钾量为89.8 kg/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在施猪粪22 500 kg/hm2的条件下,推荐该地区早稻的钾肥适宜施用量范围为K2O 75~105 kg/hm2。

关键词: 早稻 钾肥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还田条件下施钾量对晚稻产量和钾素吸收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11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稻草还田条件下不同施钾水平对晚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钾素吸收利用和钾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500 kg/hm2稻草还田条件下,增施K2O 37.5 kg/hm2的处理稻谷产量最高,钾肥再增加,稻谷产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减少;稻草产量则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钾肥促进了水稻株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与千粒重的提高。研究还发现,施钾促进了水稻对钾素的吸收,随着施钾量的提高,稻谷和稻草的钾含量及钾素积累量均呈增加趋势;无肥(CK1)处理土壤钾素处于亏损状态,稻草还田及稻草配施化肥处理的土壤钾素均有盈余。综合考虑水稻高产和土壤培肥,在4 500 kg/hm2稻草还田条件下,推荐该地区晚稻的钾肥(K2O)适宜用量为25~50 kg/hm2。

关键词: 钾肥 稻草还田 晚稻 产量 钾素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生态区稻-稻种植制度中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研究

土壤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在丘陵生态区和洞庭湖生态区稻-稻种植制度中钾肥对水稻产量和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钾量为0、112.5、150和187.5K2O kg hm-2的条件下,在丘陵生态区红黄泥田上,150K2O kg hm-2的施钾水平已达到较高的产量;洞庭湖生态区的紫潮泥田中缓效钾与速效钾含量均较高,目前施钾效应不明显。两种类型生态区土壤上施用氮肥的增产效果明显地大于施用钾肥。丘陵生态区红黄泥田上的3个施钾处理两季水稻吸收来自肥料钾的百分数比例均高于洞庭湖生态区的紫潮泥田。丘陵生态区红黄泥田上的3个施钾处理早稻钾素利用率平均为35.0%,晚稻为51.8%;洞庭湖生态区紫潮泥的3个施钾处理早稻钾素利用率平均为27.1%,晚稻为42.6%。肥料氮的利用率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这一趋势在晚稻上更为明显。在每季水稻施钾量为112.5、150、187.5 K2Okg hm-2的条件下,钾素平衡出现亏缺。在早稻施氮量165N kg hm-2(丘陵生态区),150N kg hm-2(洞庭湖生态区)和晚稻施氮量180N kg hm-2的条件下,两种类型生态区土壤上的氮素平衡中氮均出现盈余,且氮素盈余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

关键词: 稻-稻种植制度 钾肥 钾肥效应 钾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高产高效栽培模型的研究

江西棉花 2005

摘要:针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的生长发育特性和栽培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于2004年以抗虫杂交棉H37为材料,在湖南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了3因子旋转回归试验设计。试验结果表明:①密度、施氮量和施钾量3个试验因子对皮棉产量均存在显著的影响,影响效应为密度因子最大,施氮量次之,施钾量最小。②据试验结果,建立皮棉总产量回归方程:y=1204.10+150.37x1+114.31x2+106.15x3+170.45x1x2+64.20x1x3+62.47x2x3-61.91x12-51.31x22-23.83x32。③经过计算机进行模拟选优,得出最佳组合方案为密度为33720株/hm2,施氮量为253.92kg/hm2,施钾量为286.03kg/hm2,此时可获得最高皮棉产量2278.88kg/hm2,总产值为$36462.08元,净产值为$35027.92元。④以皮棉产量的数学模型为主,参考其它相应模型,产生了棉花高产、高效、优化栽培方案。

关键词: 棉花 氮肥 钾肥 皮棉产量 回归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洞庭湖区稻—稻连作制中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04 CSCD

摘要:研究了洞庭湖区稻—稻连作制中钾肥对早稻和晚稻产量及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钾量为112.5、150和187.5kg/hm2的条件下,水稻能增产,但增产效果不显著。由差值法测得的3个施钾处理早稻钾素利用率平均为27 3%,晚稻为42 8%。肥料氮的利用率随钾肥的施用而提高,这一趋势在晚稻上更为明显。在每季水稻施钾量112.5、150、187.5kg/hm2的条件下,钾素平衡出现亏缺。在早稻施氮量150kg/hm2和晚稻施氮量180kg/hm2的条件下,洞庭湖生态区土壤上的氮素平衡中氮均出现盈余,氮素盈余量随钾肥用量提高而下降。

关键词: 稻—稻连作制 钾肥 钾肥效应 钾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