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钾素平衡(模糊匹配)
4条记录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产量及氮钾平衡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7年定位大田试验,研究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种植制度下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植株氮、钾吸收量及种植体系中氮、钾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化肥合理配施可提高早、晚稻产量,80%化肥与20%紫云英配施(20%GM)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佳,早、晚稻两季总产较施100%化肥(100%CF)处理增产8.3%,其次为60%化肥配施40%紫云英(40%GM)处理,增产6.0%;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增加是水稻增产的主要原因。紫云英与化肥合理配施可促进早、晚稻对氮素和钾素的吸收,20%GM和40%GM早、晚稻稻谷和稻草的氮素、钾素积累量均较100%CF的高。100%CF、20%GM和40%GM的氮素表观平衡为盈余。所有处理的钾素表观平衡均呈亏缺状态,其中40%GM的钾素亏缺量最大,其次为20%GM。综合考虑作物产量效应、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维持,在该区域双季稻种植体系中,紫云英所积累的氮、钾素量可替代20%~40%的化学氮、钾素量。

关键词: 双季稻 紫云英 化肥 产量 氮素平衡 钾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氮配施对湖南丘陵双季稻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丘陵双季稻区红黄泥田和黄泥田2种土壤4个水平钾肥用量(记为K0、K1、K2、K3)与2个水平氮肥用量(中量氮肥水平N1和高量氮肥水平N2)配施(共6个施肥处理N1K0、N1K1、N1K2、N1K3、N2K0、N2K3)对早、晚稻产量、钾素吸收利用、钾素平衡、土壤钾素含量和钾肥经济效益的影响。早稻K0、K1、K2、K3分别为0、105、150、195 kg/hm2(K2O,下同),晚稻分别为0.0、136.5、195.0、253.5 kg/hm2;早稻N1、N2分别为150、195 kg/hm2(N,下同),晚稻分别为180、234 kg/hm2。结果表明:1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早、晚稻产量,且晚稻的增产效果尤为显著,在中量施氮(N1)水平下,红黄泥田早稻N1K1和晚稻N1K2的产量最高,分别比N1K0增产5.1%和13.9%;黄泥田早稻N1K3和晚稻N1K2的产量最高,分别比N1K0增产12.9%和17.7%。2施用钾肥有利于维持土壤钾素平衡,提高土壤钾素肥力。在中量施氮(N1)水平下,2种土壤早稻N1K0和N1K1的土壤钾素呈亏缺状态,N1K2和N1K3土壤钾素出现盈余;晚稻N1K0、N1K1和N1K2土壤钾素均呈亏缺状态,N1K3出现钾素盈余。32种土壤早稻和晚稻收获后N1K2、N1K3和N2K3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N1K0、N1K1和N2K0均显著降低。4红黄泥田上施用钾肥对早稻的增收效果不明显,而对晚稻的增收效果达到了显著水平,黄泥田施用钾肥对早、晚稻的增收效果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考虑到钾肥在提高水稻产量、维持土壤钾素肥力和增加收入等方面的综合效应,湖南省丘陵双季稻生产应重视早稻与晚稻的钾肥合理分配,根据土壤钾素状况和早、晚稻的钾肥增产效应差异,采取"早稻轻,晚稻重"的分配原则。

关键词: 钾肥 钾肥效应 钾素平衡 双季稻 湖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双季稻田钾素运移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壤双季稻区长期(1981-2012年)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研究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对双季水稻(Zea mays L.)集约化种植下3年期间(2010-2012年)水稻产量、作物吸钾量、田面水和不同土层渗漏水中钾动态变化及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肥能增加水稻稻谷和稻草的产量;水稻从土壤中的吸钾量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年平均吸钾量顺序为NPK+RS>NPK>NP+RS>CK>NP;各处理田面水的钾浓度差异主要表现在施肥后前40d,早、晚稻中田面水的钾浓度随施肥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施肥后第40天,各处理田面水的钾浓度高低差异不大,早稻在2.34~3.43mg/L之间,晚稻2.03~2.97mg/L之间;3个施钾处理不同深度土层渗漏水钾浓度均随施肥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而不施钾肥的NP和CK两处理随施肥时间的延长变化幅度较小;在水稻施肥后的70d期间,3个施钾处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渗漏水钾浓度呈下降的变化趋势;早、晚稻3个土层各处理不同时间渗漏水平均钾浓度的高低顺序均为NPK+RS>NPK>NP+RS>CK>NP;除NPK+RS处理处于钾盈余外,其他4个处理均处于钾素亏缺。试验结果说明,在施氮磷肥的基础上,配施钾肥和稻草还田不仅能提高水稻高产、稳产的能力,而且对促进钾素养分循环,保持农田钾素平衡,提高土壤钾素肥力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水稻土 产量 钾素运移 钾素平衡

洞庭湖区稻—稻连作制中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04 CSCD

摘要:研究了洞庭湖区稻—稻连作制中钾肥对早稻和晚稻产量及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钾量为112.5、150和187.5kg/hm2的条件下,水稻能增产,但增产效果不显著。由差值法测得的3个施钾处理早稻钾素利用率平均为27 3%,晚稻为42 8%。肥料氮的利用率随钾肥的施用而提高,这一趋势在晚稻上更为明显。在每季水稻施钾量112.5、150、187.5kg/hm2的条件下,钾素平衡出现亏缺。在早稻施氮量150kg/hm2和晚稻施氮量180kg/hm2的条件下,洞庭湖生态区土壤上的氮素平衡中氮均出现盈余,氮素盈余量随钾肥用量提高而下降。

关键词: 稻—稻连作制 钾肥 钾肥效应 钾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