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经济效益(模糊匹配)
48条记录
不同间作模式对鲜食玉米与绿豆群体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2

摘要:为探明鲜食玉米与绿豆最佳间作模式,设置玉米单作、绿豆单作、玉米和绿豆2∶4间作、3∶3间作、4∶2间作等5种种植模式,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与绿豆有明显的间作优势,3种间作模式的LER均大于1,玉米与绿豆3种间作模式较玉米单作分别增效2.85%、18.13%和14.26%,较绿豆单作分别增效52.06%、74.66%和68.93%。综合来看,玉米与绿豆3:3间作的种植模式在LER、经济效益等方面为最优。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绿豆 间作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间作模式对鲜食玉米与绿豆群体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2022

摘要:为探明鲜食玉米与绿豆最佳间作模式,设置玉米单作、绿豆单作、玉米和绿豆2:4间作、3:3间作、4:2间作等5种种植模式,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与绿豆有明显的间作优势,3种间作模式的LER均大于1,玉米与绿豆3种间作模式较玉米单作分别增效2.85%、18.13%和14.26%,较绿豆单作分别增效52.06%、74.66%和68.93%.综合来看,玉米与绿豆3:3间作的种植模式在LER、经济效益等方面为最优.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绿豆 间作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洞庭湖区稻田主要种植模式物质生产及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的比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合理的种植模式可实现作物生长需求和自然资源供给的匹配.比较研究洞庭湖区稻田主要种植模式,可明确该区域优势种植模式,为优化湖区资源配置和建立丰产高效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2016—2018年,选取4种湖区稻田主要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模式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和干物质产能、光温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效益.4种模式中,冬闲-中稻一熟制模式周年平均干物质生产效率和干物质产能、有效积温和光能分配率最低,分别为18330 kg?hm?2和27.00 MJ?m?2、70.0%和49.2%,表明湖区冬闲-中稻一熟制模式光温资源利用不充分.而油菜-早稻-晚稻三熟制模式周年平均干物质生产效率和干物质产能最高,分别为31525 kg?hm?2和48.22 MJ?m?2,但周年平均生育期为364.5 d,2016—2017年周年有效积温和光能分配率分别达到102.5%和102.6%,表明部分年份油菜-早稻-晚稻三熟制光温资源欠缺,难以满足3季作物需求,且三熟制经济效益最低,两周年平均为8738元?hm?2.冬闲-早稻-晚稻两熟制模式生长季集中于4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冬季温光资源浪费,且周年经济效益平均为9009元?hm?2,仅为冬闲-中稻模式的75.3%,油菜-中稻模式的62.3%.油菜-中稻两熟制模式全年时间平均利用率88.9%,周年平均有效积温和光能分配率为86.6%和87.7%,光温资源充足且利用率高,周年经济效益最高,为14468元?hm?2,明显高于其他3种模式.油菜-中稻两熟制模式与其他3种模式综合比较,可充分利用全年光温资源,干物质生产效率和产能较高,也是经济效益最高的种植模式,适宜在洞庭湖区发展.

关键词: 稻田 种植模式 干物质生产效率 干物质产能 光温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模式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

摘要:湖南省是长江中游双季稻主产区,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模式是该区重要的三熟种植制度.为优化种植模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及农民增收,开展了13年的长期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定位试验,分析比较冬闲-双季稻、马铃薯-双季稻、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5种轮作模式的光热资源利用效率、NPK养分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马铃薯-双季稻模式年总光能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模式;马铃薯-双季稻模式轮作周年光能生产效率比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模式分别显著提高了0.16、0.18、0.21 g·MJ-1(P<0.05),轮作周年积温生产效率比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油菜-双季稻模式分别显著提高了1.24、1.36、1.52 kg·hm-2·℃-1·d-1(P<0.05).各模式轮作周年P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轮作模式周年N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大小依次为马铃薯-双季稻(73.23)>冬闲-双季稻(69.84)>油菜-双季稻(68.30)>黑麦草-双季稻(65.47)>紫云英-双季稻(60.99);各轮作模式周年K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大小依次为紫云英-双季稻(70.63)>冬闲-双季稻(66.10)>油菜-双季稻(57.58)>黑麦草-双季稻(56.37)>马铃薯-双季稻(47.91).各轮作模式的早、晚稻NPK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P>0.05),晚稻NPK收获指数差异显著(P<0.05).各轮作模式经济效益大小依次为马铃薯-双季稻>油菜-双季稻>黑麦草-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冬闲-双季稻.马铃薯-双季稻模式为高投入高产出型,黑麦草-双季稻和油菜-双季稻模式为低投入中产出型,紫云英-双季稻模式为低投入低产出型.综合来看,马铃薯-双季稻模式适合在湖南双季稻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冬季作物 双季稻 轮作 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荞与幼龄油茶、茶树、猕猴桃套种的产量及效益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了增加幼龄油茶、茶树和猕猴桃园的复种指数,降低锄草成本,对苦荞与幼龄油茶、茶树和猕猴桃春、秋2季套种的产量及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套种模式苦荞的年总产量为230.5~278.5 kg/667m2,其中猕猴桃+苦荞套种模式的产量最高,达278.5 kg/667m2;3种套种模式的经济效益为1 231~1 415元/667m2,其中猕猴桃+苦荞套种模式的经济效益最高,达1 415元/667m2。因此,猕猴桃+苦荞套种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关键词: 苦荞 油茶 茶树 猕猴桃 套种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氨酯包膜氮肥减施对双季早稻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一次性施肥条件下包膜尿素减量施用对南方双季早稻产量的影响及减施潜力,于2018—2019年连续两年在湖南省洞庭湖典型双季稻种植区开展小区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CU)、聚氨酯包膜尿素(PuCU)和聚氨酯包膜尿素氮量减20%(0.8PuCU)共4个处理,研究聚氨酯包膜尿素减施对双季早稻生长、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肥料不同用量处理对双季早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影响(P<0.01)。与CU处理相比,PuCU处理的双季早稻两年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平均提高11.99%和12.99%,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分别平均提高5.73%、11.67%和16.22%;0.8PuCU处理的双季早稻两年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平均提高2.68%和4.96%,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分别平均降低0.13%、1.97%和0.32%。可见,4个处理中以PuCU处理效果较好;而0.8PuCU处理虽减少了肥料施用量,仍具有增产增效潜力,且产投比最高。相关分析表明,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施入聚氨酯包膜尿素可有效改善洞庭湖区域双季早稻产量构成,进一步减施20%能在稳产的同时减少氮素奢侈吸收,收益率更高,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施肥方法。然而不同包膜肥的控释效果及不同作物产量构成存在差异,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作物品种需求进行选择。

关键词: 双季早稻 聚氨酯包膜尿素 减施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氨酯包膜尿素掺混比例对早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一次性施肥条件下,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掺混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并评价其经济增长效益。连续两年(2018~2019年)在洞庭湖典型双季稻种植区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不施N肥(CK)、优化施肥(CU)、40%释放期90 d聚氨酯包膜尿素+60%常规尿素掺混(0.4PuCU+0.6CU)、60%释放期90 d聚氨酯包膜尿素+40%常规尿素掺混(0.6PuCU+0.4CU)、释放期90 d聚氨酯包膜尿素(PuCU)共5个处理,研究包膜尿素与常规尿素不同掺混比例对双季早稻产量、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包膜尿素掺混比例对双季早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与CU处理相比,0.4PuCU+0.6CU、0.6PuCU+0.4CU和PuCU处理的2018年双季早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4.55%~6.19%和4.69%~6.96%,有效穗数和总实粒数分别提高9.17%~13.17%和16.43%~23.51%;2019年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9.42%~24.00%和21.29%~26.90%,有效穗数和总实粒数分别提高2.28%~14.61%和16.00%~36.58%。其中,不同比例包膜尿素掺混处理作用效果优于单施包膜尿素处理。0.6PuCU+0.4CU处理控释氮所占比例高于0.4PuCU+0.6CU处理,较优化施肥处理增产增效。相关分析表明,株高、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分别与双季早稻籽粒产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一次性施入聚氨酯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适宜比例掺混可有效改善双季早稻产量构成,利于形成有效穗,扩充籽粒库容,促进生长,实现增产增收。其中,60%聚氨酯包膜尿素+40%尿素处理养分释放适宜,增产增收效果最佳。

关键词: 聚氨酯包膜尿素 掺混比例 早稻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对双季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保证水稻施肥的准确性,揭示水稻机插与同步一次性侧深减量施肥的应用效果,筛选适宜施肥配方,本试验在典型双季稻种植区,以测土配方施肥量为依据,结合精量施肥机,研究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对双季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并探讨各构成因素间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侧深施N量和稻季品种对机插双季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经济效益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机插同步一次性减N 10%~30%处理的早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6.5%~20.2%和26.4%~31.8%,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分别提高5.5%~7.5%、8.2%~25.3%和8.3%~27.6%;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提高3.9%~11.1%和12.6%~20.9%,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分别提高15.8%~22.5%、16.8%~26.5%和14.0%~31.6%。其中,以机插同步一次性减N 20%~30%处理效果较好。水稻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随着施N量的降低,双季稻产量、经济效益及有效穗数、总颖花数和总实粒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回归分析表明,早、晚稻侧深施肥N用量分别为130.0和161.5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即8 538.2和7 459.1 kg·hm~(-2)。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早、晚稻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最高。综上所述,通过施肥技术和机插模式的集成与优化,能够有效减少稻田N肥施入,有利于形成有效穗数,扩充籽粒库容,从而达到双季稻生产节肥、省工、增产的目的,为机插同步一次性精量施肥技术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双季稻 机插稻 侧深施肥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浙贝母轮作模式与经济效益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增加武陵山区烟农收入,探讨以烟草种植为主的,适宜武陵山区旱地烟区的轮作方式,湖南省烟草公司探索出一套烟草与浙贝母的轮作模式,为快速推广烟草—浙贝母轮作模式,总结归纳了该模式的栽培技术,并分析了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浙贝母与烟草轮作,平均纯收入为50010元/hm2,与2种作物单独种植相比分别提高了52.8%和109.2%;烟草浙贝母轮作与烟草单作连续种植相比,烟草青枯病发病率平均降低41.02%,烟草黑胫病发病率平均降低35.93%,烟草立枯病发病率平均降低32.42%.该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既能减轻因烟草连作障碍导致的病害,又能促进烟农增收.

关键词: 烟草 浙贝母 轮作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探讨茶园科学施肥技术,2019—2020年在湖南岳阳市茶园研究了施茶叶专用肥对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和茶农习惯施肥相比,施茶叶专用肥均可显著增加春茶产量,促进茶叶内营养物质的积累,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树的经济效益;其中,施驱虫型有机肥模式增产提质效果最好,与不施肥和茶农习惯施肥相比,百芽重分别增加114.65%和58.60%,茶芽密度分别提高26.50%和20.83%,春茶(一芽一叶)产量为57.58 kg/667m2,分别增产164.01%和90.98%,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等营养成分累积量最大,酚氨比最低,茶叶品质最好;而茶叶专用复合肥+驱虫型有机肥配施模式下茶树的经济效益最好,与不施肥和茶农习惯施肥相比产值分别增加2046.0和1778.8元/667m2,增幅分别为117.26%和88.41%.因此,施驱虫型有机肥模式适合在有机茶园中进一步推广应用,而茶叶专用复合肥+驱虫型有机肥配施模式值得在成龄茶园中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施肥模式 春茶产量 生化品质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