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被引量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456条记录
保护性耕作下双季稻农田甲烷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传统耕作方式和秸秆焚烧造成土壤有机质的大量损失,使农田成为温室气体一个重要排放源,本文旨在研究保护性耕作对稻田CH4排放通量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为评价耕作措施对土壤固碳潜力和温室气体减排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翻耕秸秆不还田(CT)、翻耕秸秆还田(CTS)、旋耕秸秆还田(RTS)、免耕秸秆还田(NTS)处理的稻田CH4排放进行连续观测,分析稻田CH4排放特征及其温室效应。【结果】在秸秆还田情况下,早稻生长季旋耕和翻耕的CH4排放量差异不大,但显著高于免耕;晚稻生长季旋耕CH4排放量显著高于翻耕和免耕;冬闲季节各处理CH4排放量较小,翻耕CH4排放量显著高于旋耕和免耕。在翻耕情况下,秸秆还田处理和秸秆不还田处理全年CH4排放特征基本相同。秸秆还田主要增大晚稻生长季和冬闲季节的CH4排放,对早稻生长季CH4排放影响较小。全年CH4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为RTS>CTS>NTS>CT,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各处理全年CH4排放主要来自早晚稻生长季,冬闲季节占的比重很小均不到1%。与翻耕相比,旋耕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是翻耕的1.98倍,而免耕减小温室效应,约减排15%。与秸秆还田相比,秸秆不还田减小温室效应,约减排42%。【结论】目前双季稻区推行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措施旋耕秸秆还田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最大,秸秆不还田和免耕均有利于减小温室效应。但考虑到秸秆还田有利于提升地力,且秸秆以其它方式处理导致的温室效应还有待于研究,建议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推广以免耕秸秆还田为主的保护性耕作。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稻田 CH4气体 排放通量 温室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种间杂交水稻维管束性状及其与籽粒充实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2

摘要:采用徒手切片结合直观对应调查法研究了籼粳亚种间杂种F_1雏管束性状及其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伸长节间与穗颈维管束数目和大小,亚种间杂交稻>品种间杂交稻>常规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差主要与其输导组织的颖花负荷量过重有关。2.籽粒充实度差的亚种间杂交稻穗基部一次枝梗维管束性状优于穗项部,与对照表现一致;但其单个大维管束的韧皮部横切面积穗基部的远小于穗顶部。3.亚种间杂交稻伸长节间的大维管束数目,上部<下部,与品种问杂交稻相同但与常规稻相反。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维管束性状 籽粒充实度 维管束负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利用RAPD技术对来自不同生态环境不同类型的辣椒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从1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9个用于PCR反应,88.68%的扩增条带表现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6份辣椒种质资源可分为六大类,DNA分子水平上辣椒亲缘关系与传统方法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关键词: 辣椒 种质资源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泡石对镉污染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

土壤肥料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人工模拟污染、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海泡石对镉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海泡石能显著促进空心菜的生长,抑制空心菜对镉的吸收,降低空心菜植株体内镉的浓度,同时,由于海泡石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较大的吸附量,可降低土壤镉的有效性。海泡石可作为镉污染土壤的改良剂。

关键词: 海泡石 镉污染土壤 土壤改良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稳定性研究 Ⅲ.不育起点温度漂移及其控制技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CSCD

摘要:在本文第Ⅰ,Ⅱ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高世代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不同世代在一定的人工气候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研究,论证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起点温度漂移存在的事实、性质和原因,阐明并规范了核心种子概念及其控制“漂移”的具体技术和步骤,并对进一步控制或消除漂移的可能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杂交水稻;雄性不育;温度;漂移;核心种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倍体水稻及其潜在价值

杂交水稻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总结了多倍体水稻的主要特征特性 ,探讨了多倍体水稻在新种质创造中的意义和在固定水稻杂种优势中的特殊价值 ,认为多倍体水稻的潜在价值一旦被挖掘将会开创水稻育种和生产的新局面。

关键词: 多倍体水稻 新种质 固定杂种优势 潜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水稻产量及晚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湖南长沙红黄泥水稻土和江西进贤红壤性水稻土为供试土壤,研究小麦秸秆制生物质炭在20、40t.hm-2施入量水平下与氮肥配施对早、晚稻产量及晚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情况下,2个试验点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处理间早稻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进贤试验点生物质炭施用量为20和40t.hm-2处理晚稻产量分别比未施生物质炭对照提高5.18%和7.95%,而长沙试验点3个处理间晚稻产量无显著差异。在相同氮素水平下,当生物质炭施用量为40 t.hm-2时,2个试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未施生物质炭对照相比最高增幅均在55%以上;施用生物质炭可提高酸性或弱酸性土壤pH值,降低土壤容重;施用生物质炭也可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在40 t.hm-2施用水平下,长沙和进贤试验点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20.33和17.58百分点,进贤试验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39.81%。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可提高氮肥利用率,保持水稻产量稳定或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秸秆 生物质炭 水稻土 水稻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香稻香味的遗传与应用

湖南农业科学 1989

摘要:为了选育出适于生产和市场要求的香稻品种,开展水稻香味性状遗传的研究很有必要。目前,鉴定水稻香味的方法有:咬嚼单株植株种子、蒸煮单个植株种子、在水中加热叶片、用KOH法浸洗叶片和种子等。通过这些方法获得的香稻品种与非香稻品种杂交,F2群体香与不香呈3:1、1:3、9:7、3:13、1:15、27:37、81:175等几种分离类型;同一群体香味没有从不香到强香的变化类型;具有香味的植株除根部外各器官均有香味。咬嚼法是鉴别种子香味简便易行的方法。 我们从1984年开始进行杂交香稻的选育,同时对其香味的遗传也进行了初步研究,试图利用水稻杂种优势,培育出强优香稻组合,提高香稻产量和种植效益。 一、材料与方法 用非香的V20B、V41B与印度优质香稻MR365的杂交后代,和新育成的优良香稻不育系湘香2号A与其恢复系配制的5个杂交香稻组合的植株或种于作为香味的鉴定材料。 从V20B/MR365杂交后代中选育香稻保持系与不育系。用咬嚼法和KOH法(SO*和Slddq法)鉴定香味。做法是:将待测样品1-2克剪(压)碎,放入小玻璃培养皿或试管中,加入乙7%KOH溶液10毫升,盖上培养皿和试管,于室温下保持10分钟,然后嗅每个样品,鉴定香味表现。 二、结果与分析 1.F;植株香味表现 在分蓖盛期,对V20B/MR365、V41B/MR365两杂交后代F;植株用KOH法测定香味,结果表明,叶片、叶鞘、茎均无香味;厂;植株所结种子的颖壳也无香味。因此,可以认为水稻香味性状呈隐性遗传,香与非香品种杂交,Fl植株不表现出香味。 2.F。米粒的香味表现 将F。混合米粒叩;植株所结种子)与香稻亲本米粒各2克碾碎,用KOH法分别测定其香味,发现F。米粒散发出的香味比香稻亲本淡得多。说明F。米粒产生的香味物质比香稻亲本少。 用咬嚼法对V20B/MR365、V4lB/MR365和5个杂交香稻组合F。米粒进行香味测试时,发现F。米粒有香味米与无香味米呈1。13。93一16.33分离,用卡平方验证,结果符合二对基因的独立分配规律(见表)。这就是说,水稻香味性状是由二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只有在二对隐性基因纯合时,香味性状才能得以表达。该结果与 Dhulappna-var等(1976)及秃涵罕(1982)的研究结果相类似。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杂交香稻概念,即指用香稻不育系与非香稻恢复系或香稻恢复系与非香稻不育系配组而成的杂交稻组合。杂交香稻F;植株所结的种子(F。种子)约有豆/16的米粒表现出香味,食用时可感到香味适口。 e.奇稻不育系的选育及其主要性J大衣巩 在V20B/MR365的$膏过程中,我们用咬嚼法鉴定各世代的香味,在F3选具有香味、农艺性状好的优良单株与V20A测交转育新的香稻不育系。在轮回回交中,各代都严格进行育性鉴定,选育不育性能没有分离的优良株行(系)作母本,与相应的具有香昧的优良保持单株或株行(系)为父本进行回交,边选边转育,于1987年育成了优质香稻不育系湘香1号A、湘香2号A及其保持系。湘香二号A已开始应用于生产,它的保持系可在长江流域作优质丰产的早稻早熟香稻品种推广。如1987年,它在长沙4月初播种,5月初插秧,7月15日成熟,亩产达350—400公斤。 湘香2号A综合TMR365与V20A的优点。其株型适中,比V20人略散,前期叶片微披,后期叶片直立,略为扭曲。株高60厘米,叶片、叶鞘、稗尖、柱头紫色,叶色深绿。1988年4月12日播种,5月 7日插秧,主茎叶片数平均为11.5叶。分赣力强,抽穗整齐,成穗率高,每穗总粒数84粒,千粒重25克。在长沙 4月上、。中旬播种,秧龄25—30天,播始历期65—70天,全生育期100—110天。米质优,米粒长7.2毫米,宽2.17毫米,长宽比为3.32,属长粒型,腹白面积小于10%,直链淀粉含量中等,为21%,胶稠度软到中,糊化温度高。 湘香 2号A属“野败型”不育系,开花习性好,包颈率比V20A轻,1988年早季调。查为14%,柱头发达,外露率高,盛花期调查,柱头外露率为80%,双外露率为34%,异交结实率30—50%。 香稻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与普通香稻一样,从秧苗期到成熟期都可散发出香味,尤以抽穗扬花期为盛,在田边可嗅到香味,稻谷在碾磨及稻米在蒸煮中均能散发出香昧,食用时感到香味爽口适宜,米饭柔软,食味好。而杂交香稻组合的香味表现却与普通香稻不To:即杂交香稻组合I7;植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散发出香味,这为避兔对香味敏感的病虫的危害带来了好处;但是,我们食用的杂交香稻米吓。种子)在加工、蒸煮过程中,能散发出香味,食用时可感到纯正适口的清香味。 4.杂交香稻新组合“香恍63”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香优63是用湘香么号不育系与明恢63恢复系配组育成的一个迟熟偏早的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繁殖制种产量高。 1987年,香优63参加湖南省杂交水稻协作组晚釉新组合联合鉴定,长沙、常德、怀化、娄底、郴州5个试验点平均,全生育期124.2天,比威优6号短0.4天,亩产431.8公斤,株高103厘米,有效穗20.57万,每穗实粒75.78粒,千粒重28.68克;衡山试种0.573亩,全生育期122天,亩产441公斤。 1988年,该组合又参加晚釉新组合联合鉴定,共有长沙、常德、怀化、衡阳、衡山、娄底、郴州7个试验点,6月15—23日播种,7月16—22日插秧,秧龄26—36天,插植规格为 4 x 6寸,9月 4—13日始穗,9月9—ZO日齐穗,10月13一29日成熟。全生育期116—127天,平均124天,除怀化点生育期比威优6号长7天外,其他各点均比威优6号短二一2天。7点平均每亩基本苗11.40万,总苗数38.6万,分柒率238.2%,有效穗21.3万,成穗率55.1%,株高101.7厘米,穗长21.5厘米,每穗总粒数98.9粒,实粒数74.二粒,结实率75%,千粒重28.5克,亩产稻谷424.3公斤,比用照威优6号增产1.1%。 在1988年湖南省杂交晚釉区试中,从16个试验点的平均材料着,香优63于6月16—19日播种,7月 15—23日插秧,9月 10—25日齐穗,10月15-28日成熟,全生育期117一128天,平均125.6天,比威优6号短1天,平均亩产447.6公斤,比威优6号增产1.296,其中产量最高的攸县点,亩产达519.2公斤,比威优6号增产3,8%。 香优63还参加了1988年全国釉型杂交中、晚稻区试和生产试验。该组合在湖北省鄂西自治州红渐农料所4月22日栅种,5月2日移栽,描5X6寸,8)}l日齐穗,伞生育期132灭,比汕优(。:3矩4人八川“。192.33公斤,比汕优(i增产2.5灿 在安徽省滁县地体农科所全生育期138天,比汕优63短1大,亨1产458.3公斤,也比汕优63增产。根据江西行水稻研究所提供的材料来看,该组合在全国杂交晚稻区试中,6月10日会7月二日播种,7]11,l旧/I;8门3日捅秧,秧龄29—37大,8月 29 fi至9月 IH始穗,glj 4—18日齐穗,10月17——25 [l成熟,全生育期115——131天,平均125.4天,比汕优63短3.2天,平均亩产411.31公斤,产毫最商的广东韶关点亩产527.5公斤。在大田生产中,湖南汉寿县洋淘湖农场作晚稻栽培3.7亩,平均亩产525公斤;石门县种植1.8亩,平均亩产531公斤I长沙市种植1.1亩,平均市产523公斤。 香优63米质好,长粒型,糙米卜7.07毫米、宽2.31毫米,长宽比为3.06 o 出糙率sl.41%,总精米率71.93%,整粒精米率60.3%I米粒透明居自率低,为5%,4白面积小,只7.65灿 糊化温度与胶稠度中,直链淀粉含量中,蛋自质含量8.6$;米饭色白有光泽,饭粒不粘结,米饭柔软,香昧纯正适口,食昧好。经湖南省杂交水稻攻关协作组、华联杂交水稻开发公司和美国圆环公矗的代表品尝,一致认为该组合米质达到优质米标粗,值得开发利用。 香优63的田间抗性也很好,役有发现苗叶瘟、穗颈瘟、白叶枯病,矮缩病,纹枯病很轻,稻曲霉病极轻,稻飞虱及螟虫的危害轻到无,经江西和湖南混合接种鉴定,rP抗到高抗稻瘟病,不早哀死秆,梢株直立抗倒,落邑好。 兰、小伯皿灼柏 脊稠在卅界市场上声坍很高,颇嗅欢迎。优诙歼米价格比同类涮的非香釉米至少高2俯。但由于现有香稻品种一般生育期太长,低产,品质与抗性爱,因而种植香稻的经济效益低,一直未成为大宗商品。而杂交香稻的育成,综合了其双亲的优点,协铺了务性状间的关系,较灯抛改变了现有常规香稻品种的不刊性状。如我们育成的香优63、香优35、香优137等杂交香稻新组合,不仅米质优良,而且均表现出分巍力强、穗大粒多、执性虾,受到了]““大种梢者和消费者的赞赏。 由于香味性状是由双隐性基因控制的,在香稻不育系与恢复系的选育中,从F。开始就可对香味性状进行选择。可用回交法快蓝转育香味件状。方法是用优良的轮回不脊亲本’状他性状不理想的香稻品种(系)杂交,用咬嚼法鉴定每一轮口口交F:种于,选留种子具有香味的植株继续口交至理想的口交代数后自交一次,能获得具有香味性状与轮口亲本一样的品种(系)。 利用香稻品种与非香稻品种之间的地理远缘和生态远缘杂交,在·一较大的Fl群体rl。,也能够选到具有香味的优异单株,然后对这些单株进行系谱法育种,可培育出优良的香稻品种和品系。 用湘香29不育系配制的杂交香稻组分,千粒重均较大,如香优63的千粒重达28.5克,最高的达32.7克。尽管千粒重侗大,但业不影响米质。由此看来,传统上认力要提高水稻品质,千粒重必须降低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杂交香稻香味的遗传与应用@周坤炉$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白德朗$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阳和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叶片耐热性生理生化指标探讨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CSCD

摘要:以耐热性不同的3个辣椒品种为试材,对其进行2~8d的高温(35~45℃)处理,研究辣椒叶片中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X)活性的变化与辣椒耐热性的关系.结果表明:35~40℃下处理2d,品种间的细胞膜透性变化差异显著;35~45℃下处理2d,品种间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显著.因此,细胞膜透性变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这两项指标可用于测定辣椒叶片耐热力

关键词: 辣椒;耐热性;生理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湘研辣椒品种抗疫病筛选及抗性机制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CSCD

摘要:采用菌悬浮液接种,对湘研系列的15 份辣椒材料进行抗疫病筛选,对其中抗感病水平不同的6 份材料进行了抗性机制的研究.结果发现,湘研2 号、5 号、8 号、9 号、19 号和8501 抗病性较好,病情指数低于40,湘研七号、5905 抗病性较差.抗性机制研究中发现,多酚氧化酶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抗病性呈正相关,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抗病性呈负相关.

关键词: 辣椒;抗疫病筛选;抗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