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生物质炭(模糊匹配)
3条记录
生物质炭添加对华南双季稻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农田有机物料资源化利用是一项巨大挑战。为研究生物质炭农田施用的生态效应,探讨华南双季稻田碳排放强度(greenhouse gas intensity,GHGI)对生物质炭添加的响应,开展了基于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的连续两年野外观测。田间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当地农民习惯(CK,化肥,无稻草还田),3个不同用量生物质炭添加处理,即BC1(5 t/hm2)、BC2(10 t/hm2)和BC3(20 t/hm2),和2个稻草还田处理(直接还田和稻草+腐熟剂还田)。结果表明,相比当地农民习惯和稻草还田处理生物质炭添加有效抑制了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平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当量49.87%),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强作物的碳氮养分吸收能力,稳定了水稻产量(平均增产3.54%),降低了稻田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52.13%)。4个生长季平均而言,相比CK、RS和RI,生物质炭3个处理分别降低稻田100a尺度上温室气体排放当量27.53%,58.65%和63.43%(P<0.05),分别增产3.21%,5.11%和2.29%(P>0.05),进而分别降低100a尺度上GHGI 30.57%,61.00%和64.82%(P<0.05),综合而言,BC3具有较好的减排增产潜力。相关矩阵和主成分分析可视化表达了在生物炭添加影响下,稻田碳排放强度与水稻生长参数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关系。生物质炭添加影响着水稻产量、收获指数、土壤有机质、总碳和植株吸氮量等环境变量的分布。通过多元决策回归树分析,发现可通过水稻收获指数(>0.5)定量判别其碳排放强度。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田间管理,适量生物质炭回田(20 t/hm2)利用是增强土壤固碳、稳定水稻产量、降低稻田碳排放强度和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可行途径。该研究可为中国秸秆资源科学利用提供基础研究案例。

关键词: 排放控制 主成分分析 土壤 双季稻田 碳排放强度 生物质炭 回归树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解毒剂对烟田二氯喹啉酸次生药害的修复效果

南方农业学报 2013 CSCD

摘要:【目的】探索烟草除草剂药害修复的有效方法,为烟草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方法】设置不同浓度生物质炭(750、1125、1500和1875kg/ha)进行盆栽预试验,从中筛选出对烟田土壤中二氯喹啉酸吸收修复效果较好的生物质炭用量,并在田间试验中比较其与其他化学解毒剂(施嘉乐、芸薹素内酯、碧护)的修复效果。【结果】盆栽试验显示,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烟株叶宽、叶长、株高也不同程度增加,其相应的二氯喹啉酸伤害率逐渐减小,施用量达到1875kg/ha时,修复效果最好,其与施用量1500kg/ha时的烟叶叶宽、叶长、株高均无显著差异。在田间试验中生物质炭施用量为1500kg/ha时,其与施用施嘉乐、芸薹素内酯、碧护处理相比,烟株的叶宽、叶长、株高表现最好,采后烟叶产量和产值最高,无明显减产迹象。【结论】前茬水稻除草剂二氯喹啉酸施用过量时,推荐后茬植烟前施用生物质炭1500kg/ha均匀还田,以缓解烟株畸形症状。

关键词: 烟田 除草剂 二氯喹啉酸 药害 生物质炭 修复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水稻产量及晚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湖南长沙红黄泥水稻土和江西进贤红壤性水稻土为供试土壤,研究小麦秸秆制生物质炭在20、40t.hm-2施入量水平下与氮肥配施对早、晚稻产量及晚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情况下,2个试验点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处理间早稻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进贤试验点生物质炭施用量为20和40t.hm-2处理晚稻产量分别比未施生物质炭对照提高5.18%和7.95%,而长沙试验点3个处理间晚稻产量无显著差异。在相同氮素水平下,当生物质炭施用量为40 t.hm-2时,2个试验点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未施生物质炭对照相比最高增幅均在55%以上;施用生物质炭可提高酸性或弱酸性土壤pH值,降低土壤容重;施用生物质炭也可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在40 t.hm-2施用水平下,长沙和进贤试验点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20.33和17.58百分点,进贤试验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39.81%。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可提高氮肥利用率,保持水稻产量稳定或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秸秆 生物质炭 水稻土 水稻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