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保护性耕作下双季稻农田甲烷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海林 1 ; 李琳 2 ; 陈阜 1 ; 黄凤球 3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作物栽培与耕作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稻田;CH4气体;排放通量;温室效应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08 年 09 期

页码: 2703-270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传统耕作方式和秸秆焚烧造成土壤有机质的大量损失,使农田成为温室气体一个重要排放源,本文旨在研究保护性耕作对稻田CH4排放通量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为评价耕作措施对土壤固碳潜力和温室气体减排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翻耕秸秆不还田(CT)、翻耕秸秆还田(CTS)、旋耕秸秆还田(RTS)、免耕秸秆还田(NTS)处理的稻田CH4排放进行连续观测,分析稻田CH4排放特征及其温室效应。【结果】在秸秆还田情况下,早稻生长季旋耕和翻耕的CH4排放量差异不大,但显著高于免耕;晚稻生长季旋耕CH4排放量显著高于翻耕和免耕;冬闲季节各处理CH4排放量较小,翻耕CH4排放量显著高于旋耕和免耕。在翻耕情况下,秸秆还田处理和秸秆不还田处理全年CH4排放特征基本相同。秸秆还田主要增大晚稻生长季和冬闲季节的CH4排放,对早稻生长季CH4排放影响较小。全年CH4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为RTS>CTS>NTS>CT,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各处理全年CH4排放主要来自早晚稻生长季,冬闲季节占的比重很小均不到1%。与翻耕相比,旋耕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是翻耕的1.98倍,而免耕减小温室效应,约减排15%。与秸秆还田相比,秸秆不还田减小温室效应,约减排42%。【结论】目前双季稻区推行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措施旋耕秸秆还田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最大,秸秆不还田和免耕均有利于减小温室效应。但考虑到秸秆还田有利于提升地力,且秸秆以其它方式处理导致的温室效应还有待于研究,建议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推广以免耕秸秆还田为主的保护性耕作。

  • 相关文献

[1]湖南双季稻田少免耕栽培保护性耕作技术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黄凤球,魏湘林,张帆,罗尊长,马月存,杨光立. 2007

[2]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定位研究 Ⅰ.稻田不同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与经济效益评价. 李建国,胡立峰,罗尊长,屠乃美,李琳,王丽宏,王少斌,张帆,杨光立. 2006

[3]湖南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 肖小平,马月存,杨光立. 2007

[4]双季稻田种植不同冬季作物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晌. 肖小平,帅细强,汤文光,林叶春,汤海涛,杨光立. 2012

[5]双季稻田种植不同冬季作物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肖小平,帅细强,汤文光,林叶春,汤海涛,杨光立. 2012

[6]尿素在土壤中的行为研究进展. 曾清如,尹颛斌. 2009

[7]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氮渗漏的影响. 尹小刚,陈阜,唐海明,李锋,张海林. 2011

[8]农牧交错带不同耕作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 秦红灵,高旺盛,陈源泉,李向东,隋鹏,黄凤球. 2007

[9]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肖嫩群,杨春晓,谭周进,刘勇. 2010

[10]湖南双季稻区耕作模式的环境影响评价. 隋鹏,李媛媛,高旺盛,陈源泉,杨光立,肖小平,汤文光,唐海明. 2011

[11]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值及其量化分析——以湖南双季稻区为例. 陈源泉,杨光立,肖小平,汤文光. 2011

[12]不同施肥处理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李玉娥,刘克樱,万运帆. 2007

[13]南方稻田农作制度研究进展. 邹冬生,屠乃美,张武汉,刘登望,孙玉桃. 2004

[14]活化改性矿物基土壤调理剂的研发及产业化——(Ⅳ)镉污染稻田修复效果研究. 谢运河,纪雄辉,向玲,曹正海,刘耀驰. 2018

[15]不同施肥处理稻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纪雄辉,刘勇. 2010

[16]水稻冬闲田白菜薹免耕栽培效益研究. 高述华,丁茁荑,童辉,杨剑. 2014

[17]叶面喷施钾肥对缺钾稻田晚稻产量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聂军,谢坚,廖育林,鲁艳红,周兴,黄科延. 2016

[18]稻田施用磷肥的土壤镉污染风险初步评价. 纪雄辉,刘昭兵,黄涓,田发祥,彭华. 2014

[19]“稻鸭共生”生态系统重金属镉的转化、迁移及循环特征. 李海露,程凯凯. 2016

[20]稻水象甲种群消长动态与发生规律的研究. 刘年喜,周社文,杨亚平,刘勇,万建伟,张壮志,邹剑明.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