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氮(模糊匹配)
15条记录
肥减施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减模式对茶树地下部分细菌菌落结构的影响。设置16 kg/667 m2(减55.6%处理A),26 kg/667 m2(减27.8%处理B),36 kg/667 m2(常规施肥C),不施(CK)共4个施水平,对根际及非根际0-20 cm土壤、非根际20-40 cm土壤36个样品进行16S rRNA序列测定,利用IonS5TMXL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不同减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A、B、C三种施肥水平下,根际、非根际0-20 cm土壤及非根际20-40 cm土壤的细菌OTUs分别为505、854及835个,其中特异OTUs随着施量逐渐增加而降低。土壤细菌丰度和多样性分析显示施量为26 kg/667 m2(减处理B)在根际与非根际0-20 cm土壤中细菌丰度较高,细菌多样性最高,土壤碳通量的结果亦证明了减处理B土壤中微生物较多。施肥茶园地下部分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基本为代谢相关菌类,其中共有3个优势类群,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在属的水平上,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细菌优势菌完全不同。适当减处理B茶园土壤中细菌菌落多样性较多,丰度较高,并主要集中在养分吸收利用的根际及周边土壤中,有利于茶园养分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 细菌 16S扩增测序 根系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水稻土对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1

摘要:为探明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对、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以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红黄泥(HH)、河沙泥(HS)、麻沙泥(MS)和紫色土(ZS)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范围内(0~10 mg/L),土壤解吸量大于吸附量;高浓度范围(20~50 mg/L),随着平衡液浓度的增加,土壤解吸率逐渐降低;当土壤吸附量为-57.267~352.400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吸附能力降序排列为HS>ZS>HH>MS;当解吸量为8.367~37.833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解吸能力降序排列为HH>HS>MS>ZS;4种土壤对的吸附等温曲线用Linear模型能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28~0.978之间。而在低磷浓度范围内(0~10 mg/L),土壤磷吸附量大于解吸量;当平衡液磷浓度超过10 mg/L时,土壤固持磷的能力减弱,解吸增加,但吸附量仍大于解吸量;当土壤磷吸附量为-110.312~534.961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磷吸附能力降序排列为HS>HH>ZS>MS;当磷解吸量为0.188~14.320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磷解吸能力降序排列为ZS>MS>HS>HH;磷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Freundlich模型均能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45~0.995之间。总体而言,湖南省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均不同,表现为黏性较强的紫色土固持的能力最强,可通过有效固持土壤溶液中的,降低流失风险;而沙性较强的麻砂泥对的固持能力最差,素流失风险较高;4种水稻土对磷的吸附能力均很强,且解吸率较低,说明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很强,流失风险相对较小。

关键词: 稻田土壤 吸附 解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水稻土对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探明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对、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以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红黄泥(HH)、河沙泥(HS)、麻沙泥(MS)和紫色土(ZS)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范围内(0~10 mg/L),土壤解吸量大于吸附量;高浓度范围(20~50 mg/L),随着平衡液浓度的增加,土壤解吸率逐渐降低;当土壤吸附量为-57.267~352.400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吸附能力降序排列为HS>ZS>HH>MS;当解吸量为8.367~37.833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解吸能力降序排列为HH>HS>MS>ZS;4种土壤对的吸附等温曲线可用Linear模型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28~0.978之间.而在低磷浓度范围内(0~10 mg/L),土壤磷吸附量大于解吸量;当平衡液磷浓度超过10 mg/L时,土壤固持磷的能力减弱,解吸增加,但吸附量仍大于解吸量;当土壤磷吸附量为-110.312~534.961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磷吸附能力降序排列为HS>HH>ZS>MS;当磷解吸量为0.188~14.320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磷解吸能力降序排列为ZS>MS>HS>HH;磷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Freimdlich模型均能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45~0.995之间.总体而言,湖南省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均不同,表现为黏性较强的紫色土固持的能力最强,可通过有效固持土壤溶液中的,降低流失风险;而沙性较强的麻砂泥对的固持能力最差,素流失风险较高;4种水稻土对磷的吸附能力均很强,且解吸率较低,说明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很强,流失风险相对较小.

关键词: 稻田土壤 吸附 解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模式对湖南春玉米产量形成和素利用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20

摘要: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湖南春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和素利用的影响,于2017年在长沙以登海605为供试品种,设置基础地力产量(FP)、农户产量(PP)、高产高效产量(HY)和高产记录产量(SHY) 4种栽培模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之间产量差异显著,FP、PP、HY、SHY产量分别达到4359. 30、6565. 86、7586. 31、9748. 68 kg/hm2。与FP相比,PP、HY、SHY提高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素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延长了灌浆活跃期。PP处理素农学利用率、素偏生产力最高,SHY处理的肥当季回收率最高,说明通过对种植密度、施肥量和追肥方式等栽培技术集成与优化,可提高春玉米产量。

关键词: 春玉米 栽培 产量 灌浆特性 湖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季土壤固微生物对外源碳投入的响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外源有机物料(稻草、葡萄糖)及素投入对紫云英季土壤固微生物的调控作用,为我国南方紫云英-水稻轮作体系中秸秆还田及化肥减施增效提供支持。【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CK(对照,不添加有机物料和)、稻草等量添加并配施不同量素(分别表示为Rs、RsN1和RsN2,对应C/N比分别为66、25和13);等秸秆碳量添加葡萄糖并配施不同量素(即Glc、GlcN1、GlcN2)、调整C/N比与秸秆添加相应处理保持一致。采集紫云英快速生长期土壤样品,利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和绝对定量PCR技术分析固功能基因nifH及固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单独添加外源秸秆或葡萄糖处理的土壤C/N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增施肥后C/N比呈下降趋势,GlcN2处理土壤C/N显著低于对照;对于土壤速效养分,Rs和RsN1处理土壤NO3--N含量与CK类似,但RsN2处理明显增加了60%;而添加葡萄糖处理土壤NO3--N含量整体较高(增幅为35%—79%);稻草单独添加或与素配施对土壤速效磷含量无明显影响,添加葡萄糖处理则显著降低其含量,降幅为16%—24%,但不同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处理土壤nifH基因拷贝数为80.4×106—140.5×106 g-1土,稻草和葡萄糖添加处理nifH基因拷贝数较CK呈增加趋势,而增施素后有所下降。外源碳、添加导致固微生物α-多样性较CK整体降低,但α-多样性对素的响应因碳源种类而异,即稻草添加后增加素供应(RsN1和RsN2)处理土壤固微生物物种数目和Chao 1指数较Rs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分别为6%—11%和13%—15%,而添加葡萄糖后增施肥则对α-多样性有一定促进作用。PCoA结果显示土壤固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因碳源种类差异而聚集为不同组别,受水平供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属水平上不同物种对外源碳、添加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相对丰度最高,而外源碳、添加后较CK明显降低,且稻草添加处理的降低幅度(12.3%—19.7%)小于葡萄糖添加处理(31.6%—40.5%);第二优势菌属(地杆菌,Geobacter)对碳源添加的响应趋势与Bradyrhizobium相反,与CK相比,葡萄糖添加处理Geobacter相对丰度的增加幅度(170%—270%)明显大于秸秆添加处理(25.0%—54.6%)。同时,多元回归树、RDA及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固微生物丰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主要受土壤NO3--N和速效磷的影响较大。【结论】素供应对固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调控作用受碳源种类(或秸秆和葡萄糖中碳源有效性差异)影响;同时,不同碳源添加后造成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差异也可能是影响紫云英季土壤固微生物群落组成的重要环境因子。

关键词: 固氮微生物 水稻秸秆 葡萄糖 紫云英 nif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肥用量对油菜吸收积累镉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油菜用于植物修复时其适宜的肥用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0,90,120,150,180kg/hm~2 5个肥用量水平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湘杂油743和沣油682地上部生物量和吸收积累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肥显著提高了油菜地上部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施处理湘杂油743和沣油682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473.9%~1 055.5%和412.4%~1 164.6%。施提高了油菜根系对镉的吸收和镉向地上部转运积累。施处理湘杂油743和沣油682根系镉含量分别增加1.5%~21.9%和6.0%~26.3%,地上部镉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2.2%~82.8%和19.5%~45.8%,地上部镉累积量分别显著增加598.5%~1 912.4%和518.6%~1 571.3%,镉转移系数分别增加18.5%~65.1%和1.7%~19.3%。油菜根系镉含量与土壤CaCl2—Cd含量显著正相关。施下土壤镉有效性和镉转移系数的提高是油菜镉吸收积累增加的主要原因。本试验条件下,油菜用于植物修复时其适宜肥用量为150kg/hm~2。

关键词: 油菜 产量 转移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钾比对湘西南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2016

摘要:通过研究不同钾比对湘西南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探索出生产湘西南特色优质烤烟的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烤烟种植施量在112.5~142.5 kg·hm~(-2)时,随着施量增加,烟叶产量明显提高;当钾比为1∶3.0时,烤烟产量、产值最高,质量最优。建议肥施用量为127.5 kg·hm~(-2),钾肥施用量为382.5 kg·hm~(-2)。

关键词: 烤烟 产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肉牛-有机肥-种植"模式磷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针对亚热带丘陵区的生态特征,构建了“种植-肉牛-有机肥-种植”农牧复合循环农业模式,包括种植系统、养殖系统、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系统和产品营销服务系统。为了探明“种植-肉牛-有机肥-种植”模式各子系统磷投入产出流向特征,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理论构建了该模式磷投入产出模型,并对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定量化研究。以亚热带丘陵区长沙县金井镇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为例对模式磷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进行实证研究,进行种植系统、养殖系统、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系统、产品营销服务系统的磷投入产出分析。结果表明,循环农业模式磷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可以反映各子系统磷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产品的投入产出流动状况,建立循环农业系统中磷在各类主要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之间的平衡关系,研究成果不仅可为亚热带丘陵区农牧复合循环农业模式磷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并且可为农牧生态系统磷循环元素平衡的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业 生态系统 肉牛 循环农业 投入产出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肉牛-有机肥-种植”模式磷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针对亚热带丘陵区的生态特征,构建了"种植-肉牛-有机肥-种植"农牧复合循环农业模式,包括种植系统、养殖系统、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系统和产品营销服务系统。为了探明"种植-肉牛-有机肥-种植"模式各子系统磷投入产出流向特征,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理论构建了该模式磷投入产出模型,并对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定量化研究。以亚热带丘陵区长沙县金井镇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为例对模式磷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进行实证研究,进行种植系统、养殖系统、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系统、产品营销服务系统的磷投入产出分析。结果表明,循环农业模式磷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可以反映各子系统磷的中间使用和最终产品的投入产出流动状况,建立循环农业系统中磷在各类主要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之间的平衡关系,研究成果不仅可为亚热带丘陵区农牧复合循环农业模式磷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并且可为农牧生态系统磷循环元素平衡的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业 生态系统 肉牛 循环农业 投入产出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渗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免耕稻田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变引起的土壤素淋洗问题,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的稻田土壤素特征,为免耕稻田素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研究在我国双季稻典型区湖南省宁乡县长期定位试验田进行,该试验地自2005年设置免耕秸秆还田(NT)、旋耕秸秆还田(RT)、翻耕秸秆还田(CT)和翻耕秸秆不还田(CT0)4种耕作处理,重复3次。使用定水头法分层测定0~80cm土壤导水率,测定分析各处理80cm处土壤渗漏液铵态、硝态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NT0~80cm土壤的饱和导水率较CT提高了63.14%,NT铵态、硝态渗漏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秸秆还田措施使早稻耕作覆水初期渗漏水中硝态含量显著高于不还田处理。从全年淋失总量估算结果来看,各处理铵态渗漏量约是硝态的2倍。总之,相对于耕作处理,免耕会使素淋失量增加,而长期淹水条件下稻田铵态渗漏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关键词: 秸秆 饱和导水率 土壤水分 保护性耕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