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类型水稻土对氮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简燕 1 ; 朱坚 1 ; 彭华 1 ; 熊丽萍 2 ; 蔡佳佩 2 ; 纪雄辉 1 ;

作者机构: 1.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

2.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

关键词: 稻田土壤;氮;磷;吸附;解吸

期刊名称: 湖南农业科学

ISSN: 1006-060X

年卷期: 2020 年 006 期

页码: 24-30

摘要: 为探明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对氮、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以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红黄泥(HH)、河沙泥(HS)、麻沙泥(MS)和紫色土(ZS)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对氮、磷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在低氮浓度范围内(0~10 mg/L),土壤氮解吸量大于吸附量;高浓度范围(20~50 mg/L),随着平衡液氮浓度的增加,土壤氮解吸率逐渐降低;当土壤氮吸附量为-57.267~352.400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氮吸附能力降序排列为HS>ZS>HH>MS;当氮解吸量为8.367~37.833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氮解吸能力降序排列为HH>HS>MS>ZS;4种土壤对氮的吸附等温曲线可用Linear模型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28~0.978之间.而在低磷浓度范围内(0~10 mg/L),土壤磷吸附量大于解吸量;当平衡液磷浓度超过10 mg/L时,土壤固持磷的能力减弱,解吸增加,但吸附量仍大于解吸量;当土壤磷吸附量为-110.312~534.961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磷吸附能力降序排列为HS>HH>ZS>MS;当磷解吸量为0.188~14.320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磷解吸能力降序排列为ZS>MS>HS>HH;磷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Freimdlich模型均能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45~0.995之间.总体而言,湖南省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对氮、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均不同,表现为黏性较强的紫色土固持氮的能力最强,可通过有效固持土壤溶液中的氮,降低氮流失风险;而沙性较强的麻砂泥对氮的固持能力最差,氮素流失风险较高;4种水稻土对磷的吸附能力均很强,且解吸率较低,说明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很强,流失风险相对较小.

  • 相关文献

[1]不同类型水稻土对氮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英文). 简燕,朱坚,彭华,熊丽萍,蔡佳佩,纪雄辉. 2021

[2]江华国家烟草示范基地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特征. 林世奇,陈倩婷,吴华,张杨珠,廖育林,许超. 2011

[3]马铃薯对氮、磷、钾的吸收及分配规律研究进展. 刘明月,伍壮生,黄科. 2010

[4]"种植-肉牛-有机肥-种植"模式氮磷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 崔新卫,吴海勇,谷雨,李明德,吴金水,肖和艾,杨曾平. 2016

[5]“种植-肉牛-有机肥-种植”模式氮磷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 崔新卫,吴海勇,谷雨,李明德,吴金水,肖和艾,杨曾平. 2016

[6]稻田施用磷肥的土壤镉污染风险初步评价. 纪雄辉,刘昭兵,黄涓,田发祥,彭华. 2014

[7]前茬冬季覆盖作物对稻田土壤的生物特征影响. 曾昭海,杨光立,叶桃林,胡跃高. 2007

[8]冬季作物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短期影响. 黄凤球,肖小平,吴家梅. 2009

[9]稻田土壤与稻米中的镉含量关系初探. 戴金鹏,纪雄辉,刘昭兵,黄科延. 2013

[10]冬季作物对水稻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曾昭海,杨光立,肖小平,张帆. 2009

[11]控释氮肥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氮素肥力的关系. 郑圣先,廖育林,谢坚,向艳文,聂军. 2007

[12]稻田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 魏亮,魏晓梦,祝贞科,袁红朝,李巧云,吴金水. 2018

[13]长期施肥稻田土壤基础地力和养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 鲁艳红,聂军,谢坚,周兴,杨曾平. 2016

[14]施用有机肥对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稻田磷素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郑圣先,刘强,鲁艳红. 2006

[15]控释氮肥在淹水稻田土壤上的去向及利用率. 刘德林,聂军,戴平安,肖剑. 2004

[16]不合理施肥引起高产稻田土壤退化研究. 张杨珠,曾希柏,周卫军,陈建国,周清. 2007

[17]有机肥化肥配施对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壤氮淋失特征的影响. 杨文,李裕元,彭福元,鲁耀雄. 2014

[18]稻田冬种黑麦草对饲草生产和土壤微生物效应的影响(简报). 杨光立,曾昭海,张薇,肖小平,张帆,胡跃高. 2008

[19]土壤-水稻系统Cd-As同步钝化与吸收阻控研究进展. 黄蕊,纪雄辉,王欣,陈豪宇,魏维,柳赛花,谢运河. 2021

[20]聚丙烯酸系树脂吸附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赵彩凤,张乐平.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