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柏斌(精确检索)
13条记录
水稻窄叶突变体nrl2新等位基因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籼型两系不育系Y58S的窄叶突变体nrl2(1)为试验材料,对nrl2(1)突变体材料进行表型、组织学分析,发现该突变体主要表现为叶片变窄且卷曲,维管束发育异常,大、小叶脉数显著减少;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窄叶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基因精细定位,发现NRL2(1)定位在第3染色体46 000 bp区间内;图位克隆及候选基因验证结果表明该基因是NRL2的等位基因;测序比对结果显示,突变体的第17个外显子由碱基C变为T,对应的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为终止密码子,造成翻译提前终止。以nrl2(1)为亲本材料,选育两系不育系,预期可选育出叶片较窄、株型紧凑、分蘖多的新型两系不育系。

关键词: 水稻 窄叶 突变体 基因克隆 基因功能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学习袁隆平的品质和风范,做合格的农业科技人才

杂交水稻 2022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浆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稻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灌浆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稻米淀粉组成、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揭示高温对稻米淀粉理化特性影响的时段效应,阐明高温、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耐热水稻品种黄华占和热敏感的9311近等位基因系为实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高温[38℃(昼)/30℃(夜)]和对照[28℃(昼)/22℃(夜)],研究灌浆前期(齐穗期后1-15 d)和后期(齐穗期后16 d至成熟)高温对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淀粉组成、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粒度分布、胶稠度、黏度特性、糊化特性、结晶特性和颗粒形态的影响.[结果]灌浆期高温使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下降,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升高,导致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变差.灌浆期高温使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短支链淀粉含量、大淀粉粒占比、直/支链淀粉比显著下降,而中等支链淀粉含量、小中淀粉粒占比、糊化温度和糊化焓显著上升,黏度特性显著改变,结晶类型不变但结晶度显著改变,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小孔,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导致淀粉颗粒更加碎片化和蒸煮食味品质变劣.灌浆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同,灌浆前期高温对稻米淀粉的影响大于灌浆后期,耐热品种受影响小于热敏感品种.灌浆前期高温处理下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消减值和较低的崩解值,黏度特性变差;灌浆后期高温处理下供试材料具有较低的消减值和较高的崩解值,黏度特性变好.[结论]灌浆前期高温对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最大,进而导致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变劣,灌浆后期高温提升了黏度特性.

关键词: 水稻 灌浆期 高温 淀粉组成 理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学习袁隆平的品质和风范,做合格的农业科技人才

杂交水稻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60年,一株“鹤立鸡群”特异稻株的发现,开启了袁隆平先生半个多世纪的创新研究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先生领导的杂交水稻科研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神话,从提出“水稻雄性不孕性”概念,到三系法杂交水稻的成功配套,到两系法杂交稻的重大创新,再到超级稻高产攻关目标的一步步实现,每一次突破都延续着袁先生在杂交水稻领域中的创新成就和国际领先地位。任何一项成就都不是轻而易举取得的,袁院士之所以能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高尚品质。2009年,我有幸就读袁院士学生邓启云的研究生,借此机缘目睹了袁老师高超的学术造诣及其闪耀的人格魅力,我的导师根据袁院士对他多年的悉心传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镉吸收与转运机理的研究进展

土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期食用高含镉(Cd)的大米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因此控制稻米Cd含量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根部Cd吸收、根向茎叶的转运和茎叶向籽粒转运3个角度系统总结,从生理角度综述了这3个重要过程涉及的生理机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总结了相关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归纳并讨论了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深度探讨了调控吸收、转运和籽粒积累这3个过程来降低稻米Cd含量的有效措施,分析其原理及实用价值。提出了选育Cd低积累品种为最根本最有力的Cd污染治理措施,为明确水稻Cd污染治理方向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水稻 吸收 转运 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下不同水稻品种苗期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特征

湖南农业科学 2021

摘要:研究改进了现行的植物激素检测方法,通过探讨耐盐品种超优千号、Y两优900以及盐敏感品种IR64经0.8%的NaCl胁迫处理0、6、24和72 h后茉莉酸(JA)、水杨酸(SA)、脱落酸(ABA)3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初步分析了3种植物内源激素含量在盐胁迫下的变化规律以及激素间相互作用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改良后的HPLC-MS/MS法提升了植物激素检测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在0.5~100 μg/L浓度区间内,3种激素分离度较好,且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值均>0.999;(2)经盐处理72 h后,2个耐盐品种的叶尖部分泛黄,幼苗生长情况依旧良好,而此时IR64的叶片卷曲得更为严重,且泛黄明显;(3)3个水稻品种幼苗在盐胁迫下AB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盐胁迫处理6 h后,ABA含量迅速增加,随着盐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3个水稻品种的JA含量在盐胁迫前期均显著降低,但盐胁迫一段时间后,JA含量有所增加,其中盐敏感品种IR64中JA含量明显高于耐盐品种;而3个水稻品种中SA含量的变化与品种耐盐性没有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植物内源激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耐盐碱的生理机制及育种策略

杂交水稻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盐碱环境对水稻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影响和盐碱胁迫下水稻应答的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并为培育耐盐碱水稻品种提出了育种策略。

关键词: 水稻 耐盐碱性 生理机制 育种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菲律宾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中AVR-Pita及其同源基因的序列与功能分析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已克隆的AVR-Pita及其同源基因序列设计4对引物,对来自菲律宾的74个稻瘟病单孢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研究了与水稻抗病基因Pi-ta互作的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ta及其同源基因序列多态性与进化关系。结果显示,在42个菌株中扩增出AVR-Pita1基因目的条带,31个菌株中扩增出AVR-Pita3基因目的条带,55个菌株中扩增出AVR-Pita4基因目的条带,但所有供试菌株均未扩增出AVR-Pita2基因目的条带。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发现AVR-Pita1基因在菲律宾的生理小种中存在序列多态性,可划分为5个单倍型,共有10个多态性位点;AVR-Pita3和AVR-Pita4基因序列较保守,序列比对后没有发现多态性。对不同单基因系接种鉴定,发现除第3种AVR-Pita1单倍型外,含有AVR-Pita1单倍型1、2、4及5的生理小种均不能与Pi-ta基因互作,从而使Pi-ta单基因系IRBLta-CT2在接种后表现为感病。以上试验结果说明AVR-Pita1基因变异性较强,且序列改变后会导致基因功能的变化。

关键词: 稻瘟病菌 AVR-Pita及其同源基因 序列分析 功能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稻种质在水稻高产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生稻种质拥有许多优良的性状和基因,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最近,是栽培稻遗传改良的重要候选资源。文章通过综述野生稻种质在常规稻、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并结合生产实践对水稻高产育种方向提出了建议:在科研体制上应加强顶层设计,允许实施一定数量的中长期育种项目,为培育重大品种创造环境;对于普通野生稻的利用,宜选择具有所需优异性状的栽培稻作亲本进行回交、复交或选择不同野栽杂交后代中的优良株系进行兄妹交,使各亲本的优良基因结合于同一栽培品种上;通过胚拯救、转基因、花粉管导入或穗茎注射野生稻DNA、MAS等方法相结合、构建野生稻外源种质渗入的近等基因系和染色体片段替换系等生物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其优异性状;利用骨干亲本材料与野生稻种质资源构建遗传材料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利用MAS技术在骨干亲本材料中进行高产QTL遗传效应验证,从而促进遗传育种科研项目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野生稻种质 栽培稻 遗传育种 研究进展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乡野生稻有利性状鉴定与育种利用研究进展

杂交水稻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东乡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水稻育种的宝贵资源。综述了东乡野生稻高产性状、抗病性、抗虫性、耐寒性、抗旱性、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和其它优良性状的鉴定、基因定位、遗传及其育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有利性状 鉴定 基因定位 育种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