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栽培方式(模糊匹配)
22条记录
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和产量的影响,以常规稻和杂交稻为材料,对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和产量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抛栽和手插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在分蘖期、齐穗期和灌浆期均显著高于机插,但各栽培方式间在成熟期无显著差异。2)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在水稻主要生育期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3)手插早稻的颖花数/叶面积、实粒数/叶面积和粒重/叶面积分别比机插平均增加17.7%、20.6%和10.0%,抛栽晚稻分别比机插平均增加29.1%、37.3%和12.1%。4)分蘖期、齐穗期和灌浆期,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叶片光合速率大小顺序为抛栽>手插>机插。5)分蘖期和齐穗期,水稻叶片气孔导度大小顺序为抛栽>手插>机插;成熟期,则表现为手插>机插>抛栽。6)水稻各个生育期,叶片蒸腾速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但各栽培方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7)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差异显著,抛栽最高,机插最低;抛栽和手插早稻分别比机插增产1 203.3~1 346.7和776.7~1 045.4kg/hm2,晚稻分别比机插增产2 128.7~2 212.2和1 574.2~1 603.9kg/hm2。说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与机插相比,抛栽和手插处理提高水稻粒叶比,改善源库关系,有利于改善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方式 粒叶比 光合速率 产量

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稻株两优4024与H优159产量形成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杂交早稻组合株两优4024和晚稻组合H优159作双季稻种植的适宜栽培方式,研究了抛秧和移栽2种栽培方式对其剑叶SPAD值、剑叶光合速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抛栽方式有利于株两优4024和H优159增产;抛栽水稻齐穗后剑叶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且下降较缓慢是其高产的生理基础。

关键词: 双季杂交稻 栽培方式 产量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2014年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4 CSCD

摘要:【研究背景】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3000万公顷,稻谷总产量近2亿吨。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稻栽培方式由单一的传统手栽发展为手栽、抛秧、直播和机插等多种方式并存的新局面。大多学者主要是在一季稻种植制度条件下,开展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期、群体质量指标和产量等方面的研究。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手插和机插是目前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水稻生产上应用面积最广泛的3种栽培方式。而关于这3种栽培方式下水稻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少,更缺乏在双季稻种植制度下的系统比较研究。因此,本试验系统比较研究在洞庭湖平原双季稻两熟制条件下,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水...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方式 粒叶比 光合速率 产量

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早稻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早稻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常规稻和杂交稻为材料,系统比较研究了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结果表明,与机插相比,抛栽和手插促进了早稻生育进程,全生育期缩短,抛栽和手插分别缩短5~8 d和2~4 d。群体根系和地上部干重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成熟期植株根系和穗干物质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为抛栽>手插>机插,茎干物质的比例为手插>抛栽>机插;叶干物质比例在分蘖期和齐穗期为机插>手插>抛栽,灌浆期和成熟期为手插>抛栽>机插。分蘖期、齐穗期和灌浆期,抛栽和手插水稻叶片SPAD值均显著高于机插;成熟期,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水稻叶面积指数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差异显著,抛栽最高,机插最低;抛栽和手插分别比机插增产1203.3~1346.7 kg hm–2和776.7~1045.4 kg hm–2。说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与手插和机插相比,抛栽处理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方式 生育期 干物质 产量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田间土壤温湿度及产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 2014

摘要:在我国湖南省地区,对春播马铃薯进行了绿肥聚垄地膜覆盖、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普通翻耕4种不同栽培方式处理,研究了马铃薯在不同的栽培方式下对土壤温度、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产前期,土壤平均温度和含水量均是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栽培>绿肥聚垄栽培>普通栽培。且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马铃薯的产量可增加25.6%,而地膜覆盖栽培栽培方式马铃薯产量降低15.8%。因此,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能够显著地提高马铃薯的田间温湿度和产量,而地膜覆盖可采取前期覆膜、中后期撤膜的栽培方式

关键词: 马铃薯 栽培方式 土壤温湿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双季晚稻不同栽培方式对稻飞虱及其天敌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2012年,通过盆拍法结合吸虫机采样法调查了湖南双季晚稻不同栽培方式(抛秧、移栽和直播)下稻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稻丛分蘖数差异显著,移栽田分蘖数最多,最高分蘖数为1 008株/m2,而直播田分蘖数最少,最低仅为259株/m2。栽培方式对稻飞虱若虫孵化率无显著影响,各次调查孵化率均在65%~75%之间。稻飞虱卵的寄生率与分蘖数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直播栽培方式有利于稻飞虱卵寄生性天敌的控害作用。直播栽培方式下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密度均小于抛秧田和移栽田,4代和5代褐飞虱田间数量均与分蘖数和有效积温呈正相关关系,而4代和5代白背飞虱种群数量与分蘖数和有效积温无显著相关关系。3年调查共捕获稻飞虱天敌35种,抛秧和移栽栽培方式下系统调查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有高于直播栽培的趋势。

关键词: 栽培方式 稻飞虱 天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金水位人工湿地技术

湖南农业科学 2011

摘要:黄金水位人工湿地是一种标准化的潜流型人工湿地,其主要特征就是以黄金水位栽培理论为指导,将湿地植物的灌排水位控制在根系长度从上往下的0.618位置。污水在上级沉淀、过滤、吸附后流向下级基质填料床,黄金水位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大,对BOD、COD、SS、重金属等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好,没有恶臭和孳生蚊蝇现象。

关键词: 黄金水位 人工湿地 栽培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早稻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形成与根系性状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比较了水育秧移栽、旱育秧移栽、软盘旱育秧移栽、旱育秧抛秧、软盘育秧抛秧、点播和撒播等7种栽培方式对超级早稻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各栽培方式间根系性状差异明显,其中优势表现较明显的是旱育秧移栽和点播处理;各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呈现移栽>抛秧与点播>撒播处理的趋势;栽培方式间结实率与千粒重差异很小,产量差异主要由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差异造成。

关键词: 超级早稻 栽培方式 产量 根系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栽培方式下稻草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筛选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最佳稻草还田方法。[方法]在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共设8组处理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在2种栽培方式(移栽、抛秧)下,各处理均能明显提高水稻收获时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翻耕有降低土壤容重的作用、免耕有增加土壤容重的趋势。在产量方面,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均能增加水稻产量。稻草覆盖免耕+抛秧处理的产投比最大,达11.99。[结论]稻草覆盖免耕+抛秧可省工、节本,增收节支效益明显,宜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方式 稻草还田方法 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经济绿肥在农田高效种植制度中的应用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针对传统绿肥直接经济效益低,导致绿肥生产严重滑坡,土壤肥力普遍下降,农业环境日趋恶化等问题,分析比较经济绿肥与传统绿肥的不同,因地制宜例举了多种与湖南农业结构调整相配套的高效复种制度,提出了走菜肥、饲肥、粮肥、经肥等兼用的道路来恢复和发展绿肥生产。

关键词: 经济绿肥 种植方式 复种制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