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栽培模式(模糊匹配)
16条记录
冬瓜栽培技术分类探讨

湖南农业科学 2020

摘要:冬瓜是我国夏季主要蔬菜,从栽培方法(架式栽培和爬地栽培)、栽培模式(露地栽培、设施栽培)和冬瓜与不同作物套种栽培技术3个方面介绍了冬瓜栽培技术,提出冬瓜生产中的栽培方式多由品种类型、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等决定,可继续探索冬瓜与其它作物之间的套种模式,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提质增效的作用.

关键词: 冬瓜 栽培方法 栽培模式 套种 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中地区大棚春生姜-秋南瓜促早绿色周年栽培模式

上海蔬菜 2020

摘要:根据当地农民的生产实践,作者总结了大棚春生姜-秋南瓜促早周年栽培模式.采用早催芽、密种植、提地温、深培土等生姜春季促早栽培方式,实现嫩姜高效栽培;夏季将土壤进行高温消毒后,采用早催芽、降棚温、立架栽、勤追肥等南瓜秋季促早栽培方式,实现嫩南瓜初秋提早栽培.春季嫩姜与秋季嫩南瓜市场售价高,该栽培模式全年平均纯收入可达4万元/667 m2以上,增收效果明显.该文介绍了大棚春生姜-秋南瓜促早周年生产模式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生姜 嫩南瓜 栽培模式 浙中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模式下晚籼紫宝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效益比较

湖南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为了研究晚籼紫宝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生产效益,特开展了人工手插、人工抛秧、机插、直播4种栽培模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手插、人工抛秧、机插3种栽培模式的收获时期接近,全生育期相当,为121~122 d,比直播栽培的生育期约延长5~7 d;同时,与直播模式相比,人工手插、机插、人工抛秧的有效穗增加、每穗总粒数减少、结实率提高,株高明显降低;直播技术较传统人工手栽与现代抛秧、机插秧技术更省工节本,简便易行,其产量虽略低于人工手插、机插与人工抛秧,但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产投比较高,利润空间较大。

关键词: 晚籼紫宝 栽培模式 生长发育 生产效益 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模式对稻米品质特性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超级稻组合88S/1128和常规优质稻品种湘晚籼17号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栽培模式(旱作覆膜、水作覆膜、旱作不覆膜、常规栽培等)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一致表现为旱作覆膜栽培的糙米率、精米率最高,水作覆膜栽培的整精米率最高;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模式的粒长和长宽比无显著差异,但覆膜栽培的垩白粒率、垩白大小更高。88S/1128旱作覆膜与常规栽培相比,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变小、糊化温度升高;而湘晚籼17号旱作覆膜与常规栽培相比,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变大、糊化温度降低。2个品种蛋白质含量表现一致,均为旱作不覆膜>常规栽培>旱作覆膜>水作覆膜。稻米品质性状变异度最大的为外观品质,其次为蒸煮食味品质,碾米品质变异度相对较小。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模式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模式对南方丘陵红壤旱地春玉米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我国南方丘陵红壤旱地春玉米Zea mays L.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覆膜栽培、有机肥及增施钾肥进行耦合,以常规施肥+裸地为对照(CK),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南方丘陵红壤旱地春玉米的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常规施肥+有机肥+钾肥+地膜覆盖(TOK)的产量最高,比CK提高了3.4%;TOK的百粒质量分别比常规施肥+有机肥+地膜覆盖(TO)、常规施肥+K肥+裸地(TK)、CK提高了14.9%、15.1%、20.4%;各项抗旱指标值均表现为CK>TK>TO>TOK;各生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Pn)均表现为TOK>TO>TK>CK,成熟期各处理之间Pn的变化幅度最大,达到了43.62%。【结论】TOK能有效地增加春玉米的Pn,增强抗旱性,有利于实现高产,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红壤旱地春玉米高产的最佳栽培方式之一。

关键词: 春玉米 红壤 栽培模式 生理生化特性 抗旱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模式对辣椒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15

摘要:以兴蔬215为试材,对辣椒露地栽培、双茬双收、一茬多收3种栽培模式下的采收期、产量、产值和病虫害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一茬多收栽培模式采收期长达242 d,比传统露地模式和双茬双收栽培模式分别延长97 d和115 d;上市期比双茬双收模式春提早20 d,秋提早38 d,秋延后57 d;产量和产值分别比双茬双收模式增加20.34%和30.37%。这表明一茬多收栽培模式可真正实现"两早一延后",增产增收效果明显,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辣椒 栽培模式 产量 产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模式对水稻镉积累差异及其与光合生理关系的研究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

摘要:本研究以湘早籼45号和陆两优99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体内镉(Cd)积累特性及其与光合生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水育秧(T1)、软盘育秧(T2)、旱育秧(T3)、直播(T4)4种不同栽培模式下,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2个品种均在直播模式下产量最高;从不同器官来看,镉含量最高的是根系,最高可达10.19 mg·kg-1,其次是茎秆、叶片,稻谷中含量最低;水稻体内重金属镉主要分布在茎秆中,占吸收总量的41.53%~54.67%,稻谷中镉分布量占4.92%~14.36%;直播栽培模式下植株对重金属镉的吸收能力最强,各个器官中的镉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栽培模式;光合生理特性与水稻各器官镉含量、积累量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蒸腾速率与稻谷中镉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684(P=0.029)。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模式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大棚西瓜长季节高产优质栽培模式

蔬菜 2013

摘要:介绍了湖南大棚西瓜长季节高产优质栽培模式,包括优质种苗培育、合理定植、棚室管理、整枝方式、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适时采摘等方面,以期为湖南大棚西瓜长季节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大棚 西瓜 长季节 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季杂交稻不同栽培模式比较研究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进行了双季杂交稻多种栽培模式的比较研究,发现起垄栽培模式与覆膜栽培模式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具有较大的产量优势;而抛秧栽培模式较常规栽培模式株高、穗长下降,显著减产。

关键词: 双季杂交水稻 栽培模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中,均以旱作覆膜栽培(HF)产量最高,与水作覆膜栽培(SF)、旱作不覆膜栽培(HBF)、常规栽培(CK)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超级杂交稻组合88S/1128不同栽培模式产量从高至低的顺序为:HF>SF>HBF>CK。优质常规稻湘晚籼17号产量从高至低的顺序为:HF>HBF>SF>CK。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是HF产量高的主要因素;两个品种均表现HF干物质积累、单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SPAD显著高于CK、SF和HBF,但HF、SF和HBF株高不如CK。

关键词: 栽培模式 水稻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