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双季稻(模糊匹配)
80条记录
环洞庭湖双季稻区农药减量使用效果研究

作物研究 2011

摘要:在2007~2009年新药剂筛选试验基础上,2010年根据洞庭湖区双季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合理组合农药,通过构建双季稻田农药精准减量技术体系,以期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并达到区内农药有效成分用量降低40%以上的目标。试验表明,减量施药处理对早、晚稻螟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大多高于常规施药处理,而对蜘蛛、黑肩绿盲蝽与隐翅虫等主要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小于常规施药处理。前者农药用量比后者减少70.90%~79.08%,增产0.12~0.20 t/hm2,增效90.0~291.0元/hm2。应用该技术体系有利于减轻农药残留、保护农业环境及天敌资源。

关键词: 双季稻 农药 减量使用 效益分析 洞庭湖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季稻种植下洞庭湖区不同类型土壤连续施用控释氮肥的效应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洞庭湖区3种主要类型土壤上进行连续4年的微区试验,研究水稻控释氮肥在双季水稻种植体系下的连续施用效应。试验设不施肥(CK)、尿素、等N量控释氮肥及70%N量控释氮肥4个处理。结果表明,等N量控释氮肥处理产量最高,在河沙泥、紫潮泥和红黄泥上平均比尿素处理分别增产10.3%、8.0%和2.4%,70%N量控释氮肥处理分别增产6.1%、2.6%和-0.8%;在3种土壤上早、晚稻及全年平均吸N量均表现为等N量控释氮肥>70%N量控释氮肥>尿素>对照。等N量控释氮肥处理在上述3种土壤上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60.7%、59.6%和56.3%,比尿素处理分别高23.8%、19.4%和16.3%,早稻随施用年份的延长其利用率呈增加趋势,且高于70%N量控释氮肥处理,晚稻连施3年时利用率由上升转呈下降。连续施用控释氮肥可缓解土壤氮素肥力和有机碳含量的下降,特别是在河沙泥稻田中。施用控释氮肥有利于水稻增产、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及土壤培肥。

关键词: 双季稻 控释氮肥 连续施肥 产量 养分利用率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季稻区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冬季不同覆盖作物还田后稻田的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特征,对合理利用冬闲稻田,发展冬季覆盖作物,以及科学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冬季不同覆盖作物处理(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翻耕移栽油菜-双季稻、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和冬闲-双季稻)的稻田进行监测,以分析不同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覆盖作物还田后,各处理早、晚稻田CH4排放量均明显高于冬闲-双季稻(对照)。早稻田CH4排放量最高的为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和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分别达20.713gm-2和16.068gm-2;晚稻田CH4排放量最高的为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和翻耕移栽油菜-双季稻,分别为60.421gm-2和48.666gm-2。各处理早、晚稻田N2O总排放量均显著高于冬闲-双季稻,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翻耕移栽油菜-双季稻和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处理的早稻田N2O总排放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65.00%、320.00%、275.00%和65.00%,晚稻田分别比对照增加157.89%、113.16%、134.21%和42.11%。稻田CH4和N2O综合温室效应总和表现为翻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翻耕移栽油菜-双季稻>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冬闲-双季稻,冬季覆盖作物还田明显提高稻田CH4和N2O排放。

关键词: 冬季覆盖作物 稻田 双季稻 CH4 N2O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南方典型双季稻田,研究不同的稻草还田方式对土壤不同层次有机碳的积累、表土碳密度、C/N比值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稻草还田和耕作处理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不同稻草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和C/N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3个稻草还田处理0~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不还田对照,其中,以高桩免耕处理最高,比无草翻耕处理提高13.8%(P<0.01);5~10 cm土层表现为高桩翻耕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增加幅度为1.39~1.66 g kg-1;10~15 cm为翻耕处理(包括稻草不还田和还田)显著高于各免耕处理;稻草翻耕处理(0~15 cm)的耕层有机碳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南方双季稻田采取稻草翻耕还田方式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汇。

关键词: 双季稻 稻草还田 免耕 翻耕 有机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及抑制剂配比对双季稻生长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南方稻田不同施氮量及抑制剂配比对双季稻生长期内CH4、N2O和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稻田施氮与抑制剂配合施用的CH4、N2O和CO2总排放量明显低于对照(常规施肥),其中CH4总排放量降低了7.6%~36.4%,N2O降低了25.8%~29.9%,CO2降低了17.7%~30.4%。早稻收获后各处理土壤NH4+-N和NO3--N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添加抑制剂处理的土壤NH4+-N含量均高于对照,增幅为25.1%~77.0%,土壤NO3--N以早稻移栽前基施N 240 kg.hm-2配合12‰NAM和晚稻追施N 30 kg.hm-2的处理比对照降低了61.8%(P﹤0.05),而基施N 330 kg·hm-2配合8‰NAM处理可能因早稻施氮过量反而高于对照。表明合理的施氮量及抑制剂添加比例能有效提高土壤中NH4+-N含量,减少NO3--N残留,从而达到降低双季稻期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为进一步利用抑制剂(NAM)与N、P、K化肥合理配比并形成复配肥,构建南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新型施肥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施氮量 抑制剂 双季稻 温室气体

耕作措施对长期免耕双季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南方稻田长期免耕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选择湖南省双季稻区连续7年免耕稻田,进行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的变化情况及其对土壤碳库影响的研究,以期为建立合理的轮耕周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0~20 cm平均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均为旋耕>连续免耕>翻耕。与连续免耕相比,旋耕有利于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比连续免耕提高了5.08%),翻耕则会促进土壤活性有机碳分解(比连续免耕降低了2.73%)。晚稻收获时0~20 cm平均碳库管理指数也表现为旋耕>连续免耕>翻耕,其中翻耕使碳库管理指数整体上显著降低(比连续免耕降低了21.7%);旋耕略有提高(比连续免耕提高了3.9%),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总之,与连续免耕相比,翻耕可促进土壤活性有机碳分解,进而显著降低碳库管理指数;但旋耕差异不显著(P<0.05)。

关键词: 免耕 轮耕 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双季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定位研究 Ⅰ.稻田不同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与经济效益评价

作物研究 2006

摘要:2004~2005年,在益阳市开展了双季稻主产区稻田不同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的作物生长发育与经济效益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护性耕作栽培条件下,双季水稻生长发育具有较明显的优势,群体结构良好,经济产量和生物学产量明显增加,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高。5种冬种模式的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成本效率以马铃薯-双季稻、黑麦草-双季稻和小黑麦-双季稻排在前3位,而油菜-双季稻和绿肥-双季稻较低。

关键词: 稻田 保护性耕作 双季稻 种植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1

摘要:针对我国双季稻地区普遍推广的分次施肥技术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建立了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通过五种土壤上的田间小区试验和两种土壤上的田间微区同位素示踪试验 ,系统研究了在一次性施肥法条件下双季早、晚稻的生育特性 ,养分吸收规律 ,肥料养分的当季利用率 ,经济性状和产量效应。结果表明 :在一次性施肥法条件下 ,双季稻各项经济性状均好于分次施肥或与之相当 ,产量也高于分次施肥法 ,不同土壤类型和栽培品种间结果一致。1997年以来 ,该项技术在国家水稻科技工程—湖南醴陵市示范推广成功 ,逐步向全省大面积示范推广 ,并已向相邻的江西省辐射推广。 2 0 0 0年以来 ,继续以不断扩大的规模在湖南全省和江西部分地区推广应用 ,充分显示了该项技术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和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水稻 双季稻 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 肥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1

摘要:本研究以双季稻三熟制≥ 10℃的临界积温为基本立足点 ,以双季稻每 hm2 单产 18t和增产 30 %~ 5 0 %为超高产目标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了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的理论与配套技术。主要结果如下 :1在光热资源被认为仅能作早三熟的中低产地区 ,三熟制双季稻仍具有超高产潜力。2 L AI光合适期是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的基础栽培理论之一。利用不同育秧方式增加积温、调整生产重心、扩大叶面积指数、本田期迅速创建一个较大的叶面积指数 ,促进水稻群体尽早进入光合适期是挖掘光能生产潜力的核心。 3组装形成了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的高起点、中群体、壮根、壮穗、满负荷运转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 4继承性地研创了“旱育软盘抛寄两段秧”新型育秧方式

关键词: 三熟制 双季稻 超高产 “高中壮”满负荷栽培光合适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三熟稻区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0

摘要:本文对南方三熟制双季稻的发展作出了基本评价,认为过去三熟制的发展对提高我国粮食总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将来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生产效率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三熟制双季稻实现高产的主要障碍,以近年来洞庭湖三熟制双季稻高产的成功实践为基础,探讨了三熟制双季稻实现超高产的光温资源利用理论与策略、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提出了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三熟制 双季稻 超高产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5678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