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育种方法(模糊匹配)
67条记录
水稻积累及耐受镉和砷的分子机制与育种实践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农田镉、砷污染日益严重,导致稻米镉、砷超标事件时有发生。稻米是全球约一半人口的主粮,也是人体从食物中摄入镉和砷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镉和砷被水稻吸收后,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在人体内积累,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减少镉、砷在稻米中的积累成为保障我国粮食质量安全和促进水稻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水稻对镉和砷的累积机制,在此基础上培育镉、砷低积累水稻品种,是解决稻米镉和砷超标最经济的方法,对实现污染农田的稻米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综述了农田镉和砷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有效性,阐述了水稻吸收、转运镉和砷的分子机制,以及镉、砷耐受机制,概述了镉、砷低积累水稻育种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减少水稻籽粒镉、砷含量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低积累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籽粒镉低积累资源挖掘及其新材料创制

杂交水稻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米镉超标已经成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生产上迫切需要选育适宜在镉污染地区种植的低镉积累水稻新品种。通过对国内外275份水稻资源进行筛选,挖掘到在重度镉污染田籽粒镉低积累材料珞红3A和珞红4A。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珞红4A的第7号染色体上有一段长度为408 481 bp的片段(Org)缺失,且在该缺失处插入了一段长度为2 980 bp的序列(Tons)。共分离试验发现,Tons与水稻籽粒镉低积累存在紧密关联。本研究建立了Tons分子标记检测体系,进一步利用该体系在珞红4A与IR28杂交的F2群体中获得了低镉新材料Tonys,并提出了一套选育籽粒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的方法。

关键词: 水稻 籽粒 镉低积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镉低积累香型水稻

杂交水稻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尝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镉吸收转运基因OsNramp5和香味基因OsBadh2同时进行编辑,培育出后代性状稳定的优质低镉水稻品种。选用华南地区推广面积较大的常规稻华航31为受体材料,通过CRISPR/Cas9技术创制OsNramp5和OsBadh2双基因敲除植株,在镉污染土壤中种植并测定野生型和双基因敲除植株糙米的镉、锰、铁元素含量以及香味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的含量,并考察野生型与双基因敲除植株的农艺性状。成功获得了5种类型的华航31双基因敲除植株。与野生型华航31相比,大部分双基因敲除植株的镉和锰含量显著下降,铁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所有双基因敲除植株中的香味物质2-AP含量均显著提高;大部分双基因敲除植株的株高、每穗实粒数显著下降;全部双基因敲除植株的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均无显著变化。通过CRISPR/Cas9技术可快速创制具有镉低积累和香味的水稻种质,有利于加快优质、安全水稻品种的育种进程。

关键词: 水稻 香味 基因编辑 CRISPR/Cas9技术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茎瘤芥(榨菜)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长江蔬菜 2021

摘要:从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研究、育种技术研究、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综述了近15 a来我国茎瘤芥育种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对今后茎瘤芥育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茎瘤芥的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茎瘤芥 育种 新品种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葵新品种湘葵油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研究 2020

摘要:湘葵油1号是以不育系LR503A为母本,恢复系GW663为父本选育的杂交油葵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广,抗性强,适合在湖南地区推广种植.两年品比试验的平均产量为3696 kg/hm~2,比对照品种S606增产8.9%.省内两年多点示范的平均产量为3538.5 kg/hm~2,比对照品种S606增产4.3%.介绍了湘葵油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油葵 育种 栽培 湘葵油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热杜鹃花种质及其在暖热地区栽培研究进展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19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低海拔炎热地区培育耐热杜鹃花的研究和报道进行了综述,海外筛选出微笑杜鹃、猴头杜鹃等23种杜鹃花用于培育耐热常绿杜鹃,采用大颗粒有机物或无机物为生长介质,高苗床或二重底的方式栽培杜鹃花,国内的研究结果同海外略有差异.此外,简要描述了部分杜鹃花的特性,以期为国内耐热杜鹃的培育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杜鹃花 耐热 育种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能电子束对水稻的诱变效应

激光生物学报 2019

摘要:为提高水稻诱变育种的突变频率及效果,本研究采用新型诱变源高能电子束(EB)辐照2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产生突变效应,并与传统~(60)Co-γ射线处理相比较,探索了高能电子束应用于水稻诱变育种的最适辐照剂量,分析了其M1代的生物损伤特点并统计了M2代部分可见农艺性状表型突变频率,探讨了高能电子束处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的损伤效应和诱变效应。本研究为水稻的高能电子束诱变育种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电子束 水稻 诱变效应 突变体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恢复系R299螟虫抗性改良及其杂交组合评价

杂交水稻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含有Cry2Aa~#的抗螟虫转基因材料B2A68为供体,三系野败型恢复系R299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再结合标记选择,选育出稳定抗虫株系B2A299。对该株系及其杂交组合进行田间螟虫抗性鉴定、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结果显示,B2A299及其杂交组合在田间对稻纵卷叶螟的抗性明显增强;所配组合丰源A/B2A299,综合性状优良,产量较高。B2A299及其杂交组合为抗螟虫育种提供了资源。

关键词: 水稻 螟虫抗性改良 稻纵卷叶螟 R299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

农学学报 2018

摘要:为满足全国人民21世纪的粮食需求,农业部于1996年立项超级杂交稻育种计划。该计划共分四期。第一期:1996—2000年,10.5 t/hm~2;第二期:2001—2005年,12 t/hm~2;第三期:2006—2015年,13.5 t/hm~2;第四期:2016—2020年,15 t/hm~2。2000年,育成了几个超级杂交稻先锋组合,其产量达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计划第一期10.5 t/hm~2的指标。21世纪初,以‘两优培九’为主要品种的第一期超级稻最大年推广面积约100万hm~2,平均产量在8.3 t/hm~2左右。第二期超级杂交稻12 t/hm~2的指标于2004年实现,比原计划提前一年,从2006年开始推广。2014年第二期超级稻种植面积接近100万hm~2,平均单产为9 t/hm~2左右。大面积示范目标产量为13.5 t/hm~2的第三期超级杂交稻于2011年实现。第四期超级杂交稻攻关于2014年取得突破,经农业部组织专家组验收,在湖南溆浦县百亩片单产达15.4 t/hm~2。基于上述已取得的成绩和进展,以及水稻在理论上的产量潜力,启动了第五期超级杂交稻育种攻关,产量指标为16 t/hm~2。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育种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

科学通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以期为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目标服务.其中,一季中稻相继设置了4期产量目标:10.5,12.0,13.5和15.0 t/hm~2.1997年,袁隆平提出"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技术路线,成为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的灵魂思想.在该技术路线指引下,各个时期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目标陆续实现.其中,先锋品种两优培九于2000年实现第1期超级杂交稻产量目标,累计推广超过700万公顷;第2期超级杂交稻产量目标于2004年实现,其代表品种Y两优1号自2010年以来即成为我国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累计推广已达400万公顷;2011年,Y两优2号百亩连片平均亩产达926.6 kg(13.9 t/hm~2),实现了第3期超级杂交稻单产13.5 t/hm~2的目标;2014年,第4期超级杂交稻代表品种Y两优900创造百亩连片平均亩产1026.7 kg(15.4 t/hm~2)的高产新纪录,两倍于中国水稻的平均产量.迄今为止,国家农业部已认定了125个超级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7000万公顷.然而,随着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显著减少以及环境的持续恶化,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潜力以及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多抗性和适应性仍然是超级杂交稻育种的主要挑战.我们认为,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并辅以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将是下一阶段超级杂交稻育种寻求突破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形态改良 杂种优势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