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邓启云 1 ; 袁定阳 1 ; 齐绍武 1 ;

作者机构: 1.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形态改良;杂种优势;育种

期刊名称: 科学通报

ISSN: 0023-074X

年卷期: 2016 年 35 期

页码: 3787-379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以期为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目标服务.其中,一季中稻相继设置了4期产量目标:10.5,12.0,13.5和15.0 t/hm~2.1997年,袁隆平提出"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技术路线,成为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的灵魂思想.在该技术路线指引下,各个时期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目标陆续实现.其中,先锋品种两优培九于2000年实现第1期超级杂交稻产量目标,累计推广超过700万公顷;第2期超级杂交稻产量目标于2004年实现,其代表品种Y两优1号自2010年以来即成为我国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累计推广已达400万公顷;2011年,Y两优2号百亩连片平均亩产达926.6 kg(13.9 t/hm~2),实现了第3期超级杂交稻单产13.5 t/hm~2的目标;2014年,第4期超级杂交稻代表品种Y两优900创造百亩连片平均亩产1026.7 kg(15.4 t/hm~2)的高产新纪录,两倍于中国水稻的平均产量.迄今为止,国家农业部已认定了125个超级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7000万公顷.然而,随着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显著减少以及环境的持续恶化,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潜力以及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多抗性和适应性仍然是超级杂交稻育种的主要挑战.我们认为,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并辅以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将是下一阶段超级杂交稻育种寻求突破的最有效途径.

  • 相关文献

[1]超级杂交稻及其亲本的耐冷性研究. 邓启云,罗祎,陈小龙. 2015

[2]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 . 2018

[3]水稻高产育种与形态改良. 吴俊,庄文,邓启云. 2013

[4]提高水稻杂种优势水平的可能途径. . 2000

[5]辣椒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 刘明月,周书栋,马艳青. 2013

[6]我国高粱育种研究进展. 刘海军,曾贤杰,尹颛斌. 2002

[7]我国辣椒杂交育种与杂交种子生产. 戴雄泽,马艳青,周群初,李雪峰. 2001

[8]烟草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李德清,唐传道,朱列书. 1999

[9]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光合功能. 萧浪涛,罗孝和,李合松,吴成春,康朵兰,史齐. 2007

[10]利用四价抗病基因提高超级杂交稻的抗性. 许新萍,肖国樱,袁隆平,李宝健. 2006

[11]超级杂交稻培矮64S/E32根系特征初步观察分析. . 2002

[12]培矮64S/9311花遇标准研究. 廖翠猛,周宗岳,帅国元. 2000

[13]超级稻先锋组合在长沙与三亚的栽培特性比较研究. 杨峰,熊绪让,谢兵,白德朗. 2010

[14]溆浦超级杂交稻亩产过900kg的根际微生物特点及高产栽培措施. 袁隆平,舒友林. 2014

[15]超级杂交稻生理生态特性及高产稳产栽培调控的研究进展. 马国辉,青先国. 2011

[16]超级杂交稻模式组合的形态学优势分析. 袁隆平,蔡义东,陈立云. 2005

[17]热带生态区不同施氮水平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青先国,袁隆平. 2008

[18]应用SSR分子标记鉴定超级杂交水稻组合及其纯度. 张展,熊易平,袁隆平. 2005

[19]超级杂交稻抗倒高产肥料运筹技术的数学模型研究. 马国辉. 2011

[20]湖南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增产增收效果评价. 彭既明.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