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干物质积累(模糊匹配)
13条记录
叶面喷施能百旺2.0对水稻产量、品质、干物质积累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23

摘要:为探究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能百旺2.0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以Y两优911为材料,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分析能百旺2.0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对水稻产量、品质、干物质积累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能百旺2.0显著提高了水稻千粒质量,显著降低了水稻茎鞘、叶的干物质质量,提高了籽粒干物质质量,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回收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综合分析,叶面喷施能百旺2.0可促进水稻干物质向籽粒部位积累,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同时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关键词: 水稻 植物生长调节剂 干物质积累 肥料利用率 能百旺2.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冬油菜品种各器官干物质及养分积累特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定合理的早熟冬油菜品种的施肥方案,以适宜"稻—稻—油"三熟制的早熟冬油菜高产栽培,于2018-2019年选用早熟品种湘油420、湘油103和常规熟期品种湘油1035、湘杂油710×1035开展田间小区试验,播种45 d后间隔15~20 d取样,监测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及氮、磷、钾养分积累动态,比较早熟与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结果发现:早熟品种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高峰主要分布在开花期—角果发育期,且净增量最大时期出现较晚,明显延后于常规熟期品种(苗期—开花期)。两种熟期品种叶部干物质及养分积累最大的时期均为苗期,但该期叶部干物质和养分净增量占比早熟品种低于常规熟期品种,干物质净增量占比平均低约7个百分点,氮、磷、钾素净增量占比平均低约19、25和18个百分点。两种熟期品种茎部干物质净增量最高时期均为开花期,而积累次高时期,早熟品种(角果发育期)滞后于常规熟期品种(蕾薹期);茎部养分积累趋势两种熟期品种间差异较小。早熟品种根部干物质净增量在开花期最大,常规熟期品种在苗期或开花期最大;早熟品种根部养分积累明显迟于常规熟期品种,主要表现在两种熟期品种氮素净增量均在苗期最大,但其占比早熟品种(41.8%~55.2%)低于常规熟期品种(57.0%~63.0%),磷素和钾素净增量早熟品种在蕾薹期或开花期(两个品种不同)最大,常规熟期品种在苗期最大。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趋势两种熟期品种间差异较小,早熟和常规熟期品种均在角果发育期净增量最大;早熟品种生殖器官氮素净增量在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相差较小,而常规熟期品种主要发生在开花期(62.0%~71.7%),早熟品种磷素净增量主要发生在角果发育期(61.0%~73.8%),而常规熟期品种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相差较小,钾素积累趋势与磷素类似,只是不同熟期品种间的差异相对小于磷素,说明早熟品种的生殖器官养分积累也相对滞后,其中氮素和磷素的滞后比钾素明显。综上,认为相较于常规熟期品种,早熟品种各器官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高峰出现不同程度的延后。因此,在早熟品种种植中,可采用基肥+追肥的施肥措施或应用缓控释肥,且相对于常规熟期品种适当增加追肥比例或缓控释肥的后期养分释放比例。

关键词: 冬油菜(甘蓝型油菜) 早熟品种 器官 干物质积累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早期施肥模式对双季稻区机插晚稻养分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研究 2018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早期施肥模式对洞庭湖双季稻区机插晚稻养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了基肥∶分蘖肥=5∶5(T1)、基肥∶分蘖肥=7∶3(T2)和轻简化一次性施肥(T3)等3种不同早期施肥模式,对机插晚稻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和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年份中,T2处理机插晚稻大田全生育期最短,均为98 d,T3处理大田生育期最长,分别为104 d和101 d; T2和T3处理株高最高,CK处理最矮;T2处理茎、叶和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均明显高于T1、T3和CK处理。各处理产量表现为T2> T1> T3> CK,施肥各处理间晚稻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中T2处理最高,晚稻平均产量分别为8154 kg/hm2(2015)和6703. 5 kg/hm2(2016),比CK处理平均增产67. 36%和9. 16%。T2处理的植株对N、P、K素总积累量最高,T3处理次之,CK处理最低。因此,基于植株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水稻产量等方面的情况,在洞庭湖双季稻区施用纯N 180 kg/hm2条件下,机插晚稻早期基肥与分蘖肥比例对物质积累与产量影响并不大。

关键词: 晚稻 施肥 养分积累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甘薯徒长抑制剂的应用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甘薯徒长抑制剂的施用是保障甘薯高产稳产的重要栽培技术之一。目前甘薯徒长抑制剂种类较多,但是施用方法、效果等存在差异。为确保徒长抑制在甘薯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使用,试验以湘薯98、湘紫薯118为试验材料,选择烯效唑、多效唑、缩节胺、矮壮素等4中常用的徒长抑制剂做处理,分析不同徒长抑制剂对甘薯产量主要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徒长抑制剂对甘薯产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以烯效唑对试验材料的增产效果最为稳定。(2)甘薯徒长抑制对不同甘薯品种产量构成因子调节作用存在差异,徒长抑制剂主要调节湘紫薯118的干物质积累和根冠比,而对湘薯98根冠比调节无显著差异。试验将为湖南地区甘薯栽培过程中徒长抑制剂的选择和施用方法提供参考数据。

关键词: 徒长抑制剂 甘薯 干物质积累 根冠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穂肥施用期对杂交稻叶片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17

摘要:对Y两优6号和Y两优900这2个杂交水稻品种的穂肥施用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之间差异较小,穂肥施用期对各处理水稻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物质转运具有一定影响。抽穗至成熟期,处理E的SPAD值下降速度最慢,且在成熟期保持最高数值;净光合速率在处理D下降幅度最小,但在成熟期处理E处数值最高;Y两优900在处理D成熟期茎鞘物质输出率最低,Y两优6号在处理D成熟期茎鞘物质出现增重现象,说明2个品种在处理D中茎鞘物质没有被充分利用。Y两优6号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呈显著正相关;Y两优900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PAD值呈显著相关;2个品种产量与茎鞘输出率和转换率负相关。与其他处理相比,孕穗6期施穂肥有利于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净光合速率,以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

关键词: 穂肥 施用期 杂交稻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干物质与镉积累的动态效应

湖南农业科学 2017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探明水稻干物质积累与镉(Cd)吸收之间的关联,科学指导水稻安全生产。结果表明:水稻茎、叶干重积累曲线呈先升后降的二次曲线增长模型,齐穗期茎干重最高,达6 945.19 kg/hm2;孕穗期叶干重最高,达5 731.43 kg/hm2;地上部总干重积累曲线则符合逻辑斯蒂曲线增长模型,苗期至分蘖盛期是水稻干物质积累最多的时段,分蘖盛期至齐穗期则是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水稻茎、叶Cd含量皆符合逻辑斯蒂曲线增长模型,茎、叶在孕穗期之后进入Cd高积累阶段。齐穗期开始,水稻茎、叶Cd含量显著上升,齐穗期的茎Cd含量比孕穗期茎Cd含量增长了194.55%(P<0.05),叶Cd含量增长了45.28%(P<0.05)。水稻植株Cd含量与干物质积累不完全同步,干物质积累主要在分蘖期至孕穗期,而茎、叶中Cd含量的快速增长时期在齐穗期之后,明显晚于干物质的积累;水稻茎、叶Cd积累总量皆随生育期的后移呈先增后降趋势,其中,孕穗期至乳熟期是水稻Cd积累的最主要阶段。从表观转运与分配上看,减少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水稻对土壤Cd吸收、阻控孕穗期至齐穗期植株Cd转运是降低稻米Cd含量的关键途径。

关键词: 水稻 干物质积累 重金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杂交稻冠层形态结构与干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杂交水稻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第1,2,3期超级杂交稻代表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为材料、以高产三系杂交稻汕优63为对照,对冠层形态结构、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和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汕优63相比,超级杂交稻的比叶重、卷叶指数较大,叶基角、披垂角较小,表现为上3叶直立、厚、卷,基部透光率较高;总干物质积累量及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茎鞘物质输出率较高,群体总颖花量、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也显著高于对照,且随不同时期超级杂交稻产量水平的提高,群体总颖花量、抽穗后及总干物质积累量依次提高。在"源"足、"流"畅的支撑下,不断提高"库"容量是进一步提高超级杂交稻产量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冠层形态 干物质积累 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产量及其植株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摘要:以缓释肥、有机肥为试验对象,常规肥和无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以及植株中氮磷钾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肥相比,缓释肥处理的水稻增产1.9%~4.0%,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提高1.4%~2.2%和1.9%~3.5%,生育期没有差异,而有机肥处理较之延长2~3 d;缓释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均促使肥效后移,水稻生长前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相对适中,而有机肥处理显著低于缓释肥处理和常规肥处理,水稻生长后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较常规肥处理高,而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缓释肥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缓释肥处理表现出干物质积累前期慢、后期快,至成熟期其干物质积累量比常规肥处理增加3.0%~3.7%,收获指数提高0.2~0.4个百分点。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干物质积累 肥料吸收量 缓释肥 有机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苗期干物质积累对氮素的响应及耐低氮种质筛选方法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13

摘要:通过水培法研究大豆苗期干物质积累对培养液不同氮素浓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大豆生长发育在水培23 d前主要靠种子供应养分,23 d后养分则主要来自于根系吸收。对大豆各部位植株干重与氮素浓度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耐低氮种质筛选最佳氮素浓度为2.03~2.32 mg/L;在该试验条件下,推荐采用10 mg/L的氮素培养液培养28~33 d后,测定大豆茎叶、根或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以确定大豆种质的耐低氮程度。

关键词: 大豆 耐低氮 干物质积累 筛选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和密度对双季杂交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稻"陆两优996",晚稻"Y两优86"为试验品种,设4个氮肥水平、3个栽插密度,研究了双季超级杂交稻在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冠层光能截获率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特性。结果表明:早晚稻产量与氮肥水平呈现单峰曲线关系,以中氮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10245.04和11015.37kg·hm-2,有效穗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每穗实粒数以中氮处理(早N135、晚N180)最高,分别达143.92和142.80粒·穗-1;3个栽插密度之间早晚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且对早稻产量构成因子无显著影响,但对晚稻有效穗、结实率的影响有极显著差异,高密度处理有效穗高、结实率低,低密度处理有效穗低、结实率高;氮肥与密度互作对早晚稻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从高产高效节氮栽培综合考虑,双季早稻"陆两优996"和晚稻"Y两优86"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135和180kg·hm-2,栽插密度为45×104和30×104穴·hm-2。

关键词: 氮肥水平 干物质积累 光能截获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