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大麦(模糊匹配)
9条记录
双季稻区长期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大麦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在大麦-双季稻多熟制条件下,长期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措施对大麦植株主要生育期叶片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于2018—2020年在长期定位试验(33年)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无肥(CK1)、单独施用化肥(CK2)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RF)3种不同施肥条件下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RF显著提高了大麦植株主要生育期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CK2植株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CK1,而MDA和Pro含量均显著低于CK1。在大麦主要生育期,RF植株叶片的光合指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CK1。不同施肥处理下大麦产量在2年均表现为RF>CK2>CK1,RF分别较CK1显著增产571.5和576.9 kg·hm-2。因此,采取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措施有利于增强大麦植株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改善光合特性,为大麦高产奠定生理基础。

关键词: 施肥模式 大麦 生理特性 保护性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双季稻轮作体系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对大麦资源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麦(Hordaum vulgar L.)-双季稻轮作是长江中游典型的三熟种植制度。以开展3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大麦-双季稻轮作模式里不同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对冬季作物大麦光热水资源利用率、氮磷钾养分资源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资源高效利用与大麦稳产增效的大麦-双季稻轮作模式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有机肥氮替代60%化学氮处理(NPK+HOM)的光能生产效率、积温生产效率、水分生产效率比化肥氮磷钾+水稻秸秆处理(NPK+straw)分别提高了0.04 g MJ-1、0.28 kg℃-1d-1hm-2、0.08 kg m-3,增幅分别为10.5%、9.4%、9.6%(P<0.05);(2)有机肥氮替代30%化学氮处理(NPK+LOM)N、P、K养分偏生产力比NPK+straw处理分别提高了22.5%、23.4%、23.5%(P<0.05),K素收获指数较NPK+straw处理提高了36.7%(P<0.05),而NPK+LOM和NPK+HOM处理的NPK养分偏生产力和N素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3)大麦产量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分析表明,NPK+straw处理有利于大麦稳产;(4)NPK+HOM处理能提高土壤肥力。综合来看, NPK+HOM处理在大麦光热水资源利用率和土壤培肥上优于其他施肥结构;NPK+LOM处理在大麦NPK养分资源利用率上优于其他施肥结构; NPK+LOM和NPK+HOM处理均能提高大麦产量。对大麦-双季稻轮作模式,秸秆还田结合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调控大麦资源利用率与产量的协同提高是今后重要研究任务之一。

关键词: 大麦 大麦-双季稻轮作 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 资源利用效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氮投入比例对大麦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依托1986年开始的定位试验,于2018—2020年在宁乡地区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氮素投入比例对大麦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60%有机肥氮(HOM)、30%有机肥氮(LOM)和不施肥对照(CK)3个处理,考察处理大麦叶片的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保护性酶活性、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LOM和HOM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大麦各个主要生育时期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大麦各个主要生育时期,LOM和HOM处理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Cond)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不同年份下各个施肥处理大麦产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HOM>LOM>CK,HOM和LOM处理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

关键词: 大麦 施肥 生理特性 保护性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大麦生育期双季稻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动态变化特征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施肥与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关系密切,为探明大麦-双季稻三熟制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大麦(Hordaum vulgare L.)各个生育时期稻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湖南宁乡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分析了5种施肥处理之间[化肥(MF)、秸秆还田+化肥(RF)、30%有机肥+70%化肥(OM1)、60%有机肥+40%化肥(OM2)和无肥(CK)]稻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动态变化特征。大麦各主要生育时期,长期施肥促进了部分生理功能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甲烷细菌和甲烷氧化菌数量均以OM2和OM1处理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各施肥处理土壤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OM2>OM1>RF>MF>CK和OM2>OM1>CK>RF>MF;固氮菌和氨化细菌数量均表现为OM1>OM2>RF>MF>CK;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表现为OM1>MF>OM2>RF>CK。大麦各个主要生育时期,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酶的活性,各施肥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大小顺序表现为RF>OM2>OM1>MF>CK;过氧化氢酶活性以OM2处理为最高,与RF、MF和CK处理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OM2处理的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均为最高,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纤维素酶活性均以RF处理最高,均显著高于MF和CK处理(P<0.05)。长期施肥促进了部分生理功能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效果最为明显。

关键词: 稻田 大麦 长期施肥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季稻区长期不同施肥管理对大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制度对大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通0306’和‘蒙啤麦1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系统比较研究了30%有机肥+70%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3种施肥制度对大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主要生育期,单株根系、茎干物质和地上部分干重均表现为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分蘖期至成熟期,各处理间大麦单株根系和茎干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叶、穗均表现为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60%有机肥和30%有机肥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分蘖期到成熟期,根系干重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为无肥>30%有机肥>60%有机肥,穗干重比例为30%有机肥>60%有机肥>无肥;拔节期到成熟期,茎的比例均以60%有机肥处理最高;叶干物质比例在成熟期为无肥>60%有机肥>30%有机肥。大麦主要生育期,30%有机肥和60%有机肥处理大麦叶片SPAD值均显著高于无肥处理;成熟期,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大麦各生育期,各处理大麦单株叶面积表现为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各施肥处理大麦产量表现为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分别比无肥增产717.45~721.15 kg/hm2和756.45~782.05 kg/hm2。说明不同施肥制度大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各自特征,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植株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大麦产量。

关键词: 大麦 施肥模式 干物质 比例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大麦生育期双季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商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定位试验条件下,关于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特性方面的研究目前还较少。为探明大麦(Hordaum vulgare L.)各个生育时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大麦-双季稻三熟制种植模式中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商的影响,以湖南宁乡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和化学分析法系统分析了长达28年5种施肥处理之间(化肥、秸秆还田+化肥、30%有机肥+70%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商及大麦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麦各主要生育时期,长期施肥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商,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商均随生育期推进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均于齐穗期达到最大值;其中,化肥、秸秆还田、30%有机肥和60%有机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比无肥增加20.04%、26.47%、45.94%和51.4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比无肥增加12.87%、18.42%、32.16%和36.55%。60%有机肥和30%有机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商均为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大小顺序表现为60%有机肥>30%有机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各施肥处理大麦产量分别比无肥增产357.6、683.0、721.2和782.1 kg·hm-2。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商,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提高土壤肥力和增产效果最好。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商可以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生物学指标。

关键词: 大麦 长期施肥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微生物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模式对大麦-双季稻三熟种植模式中大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大麦-双季稻三熟种植模式中大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影响,以通0306和蒙啤麦1号为材料,系统比较研究化肥、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和无肥4种施肥模式。结果表明,大麦主要生育期,单株根系干重均表现为秸秆还田>习惯施肥>化肥>无肥,茎干重表现为习惯施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齐穗期和成熟期,各处理间大麦单株根系和茎干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单株叶、穗干重均表现为秸秆还田>习惯施肥>化肥>无肥。齐穗期和成熟期,根系干重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大小顺序为无肥>化肥>秸秆还田>习惯施肥,穗干重比例为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无肥;茎干重比例以习惯施肥最高;叶干重比例在成熟期表现为化肥>无肥>习惯施肥>秸秆还田。齐穗期,化肥、秸秆还田和习惯施肥处理大麦叶片SPAD值均显著高于无肥处理;成熟期,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处理大麦单株叶面积大小顺序为秸秆还田>习惯施肥>化肥>无肥。各施肥模式大麦产量表现为秸秆还田>习惯施肥>化肥>无肥,分别比无肥增产353.4~357.6、681.6~683.0和497.4~523.5 kg·hm-2。与化肥和习惯施肥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干物质总量大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大麦产量。

关键词: 大麦 施肥模式 干物质 比例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视大麦生产 促进湖南养殖业更进一步发展

湖南农业科学 2004 CSCD

摘要:大麦,无论做精饲料还是做青饲料,都是一种优良的饲料作物。发展大麦生产,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养殖业发展的需要。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种植大麦,是实现粮(粮食作物)经(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经—饲(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促进养殖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麦 养殖业 发展 湖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播期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关系的初步分析

作物研究 1993

摘要:对两年两品种五播期的试验资料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不同生态型品种间一般比年份间差异要大:①半冬性的“西引2号”产量三要素两年均以有效穗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千粒重次之;而春性的“沪麦4号”则以实粒数作用为主,有效穗次之。②不同品种随播期变化趋势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适宜播期也不同。在本试验播期范围内,半冬性的西引2号播种以10月29日为宜;而春性的沪麦4号则以11月12日最佳。

关键词: 播种期 产量构成 相关分析 大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