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双季稻区(模糊匹配)
9条记录
双季稻区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土壤耕作模式下双季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以紫云英-双季稻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设双季水稻翻耕+秸秆还田(C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还田(RT)、双季水稻免耕+秸秆还田(N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不还田(RTO,对照)4种土壤耕作处理),于2016-2017年取样,应用常规试验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期,各处理水稻LAI大小顺序均表现为CT>RT>NT>RTO.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期,水稻植株的群体根系和地上部总干质量及茎、叶、穗群体干质量均表现为CT>RT>NT>RTO.早稻和晚稻齐穗期和成熟期,根系干质量占总干质量的比例均表现为CT>RT>NT>RTO;齐穗期和成熟期,茎的比例均以RTO处理最高;苗期和分蘖期,叶比例均以NT和RTO处理最大,CT处理最小;早稻和晚稻的成熟期,穗的比例分别以RT和NT处理最大.不同处理早稻和晚稻产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CT>RT>NT>RTO,2个不同年份CT、RT和NT处理早稻产量分别比RTO处理增加733.3,534.1,300.5 kg/hm~2和731.1,556.9,276.2 kg/hm~2;晚稻产量分别比RTO处理增加582.5,399.8,282.9 kg/hm~2和717.6,558.9,345.1 kg/hm~2.总的来说,土壤翻耕和旋耕结合秸秆还田的综合措施水稻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关键词: 水稻 双季稻区 土壤耕作模式 秸秆还田 干物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对不同晚稻品种产量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晚稻品种在不施肥、不施钾和供钾充足条件下产量和对钾肥的吸收利用,为双季稻区不同晚稻品种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以14个晚稻品种为试验对象,测定不同生育期生物量、收获期稻谷和稻草产量以及钾含量,计算钾的吸收量。结果表明:14个晚稻品种在基础地力(CK)、不施钾(-K)和施钾(+K)条件下的产量变幅分别为5053.3~6813.3 kg/hm~2、6000.0~8226.7 kg/hm~2和6240.0~8106.7 kg/hm~2。施肥和施钾的增产量分别为253.3~2040.0 kg/hm~2和-653.3~546.7 kg/hm~2。不施钾和施钾处理吸钾量分别为91.7~189.8 kg/hm~2和104.1~170.1 kg/hm~2。‘丰源优272’、‘深优9586’和‘威优227’钾肥贡献率较高,分别为7.01%、6.69%和6.96%;‘丰源优299’钾肥贡献率较低,为-9.85%。供试晚稻品种中,‘丰源优272’、‘深优9586’和‘威优227’对钾素较为敏感,施钾能使这3个品种晚稻发挥更大的增产潜力;‘丰源优299’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钾,耐低钾能力较强,施钾对该品种晚稻增产潜力不大,在种植期间可以减少钾肥的施用量。

关键词: 双季稻区 品种类型 晚稻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对不同早稻品种产量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双季稻区不同早稻品种在钾胁迫和供钾充足条件下产量及对钾素的吸收利用,为双季稻区不同早稻品种合理施钾提供科学依据。以13个早稻品种为试验对象,测定不同生育期生物量、收获期稻谷和稻草产量以及钾含量,计算钾的吸收量。结果表明:13个早稻品种不施钾处理的产量变幅为5080.0~6653.3 kg/hm~2,平均为6214.4 kg/hm~2,变异系数为6.73%。施钾处理增产量变幅为-80~1646.66 kg/hm~2,平均增产量为716.41 kg/hm~2,变异系数为59.62%。不施钾处理的吸钾量为89.8~154.2 kg/hm~2,平均为116.4 kg/hm~2,变异系数为15.3%。施钾处理的吸钾量为124.1~193.1 kg/hm~2,平均为157.0 kg/hm~2,变异系数为12.6%。‘湘早籼32号’的增产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钾肥贡献率达到24.44%,‘陵两优211’和‘中早39’的增产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钾肥贡献率分别为1.47%和-1.23%。供试的13个品种早稻中,‘湘早籼32号’为钾素敏感型品种,施钾能使该品种早稻发挥更大的增产潜力;‘陵两优211’和‘中早39’为低钾耐受型品种,施钾对这2个品种早稻增产潜力不大,在种植期间可以减少钾肥的施用量。

关键词: 双季稻区 品种类型 早稻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省双季稻区紫云英品种适宜性比较

湖南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为了筛选适合湖南省双季稻区种植利用的紫云英品种,对5个紫云英品种进行小区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湘紫2号生育期短于湘肥2号、湘肥3号和余江大叶,与早花品种信阳紫云英相近;湘紫2号盛花期与信阳紫云英相近,明显早于其他3个品种;其盛花期鲜草产量1 589.5 kg/667m2,比信阳紫云英高39.9%;且其鲜草中氮养分含量高于其他品种。综合看,湘紫2号的盛花期较早、鲜草产量适中、养分含量高,且性状稳定、适应性广,适宜在湖南双季稻区及生态条件相近的同纬度双季稻区种植。

关键词: 双季稻区 紫云英 品种 适应性

环洞庭湖双季稻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作物研究 2013

摘要:为筛选出能应对湖南双季稻区突发性农业气象灾害、适宜灾后补救的玉米新品种,以湖南省近年种植面积较大或新审定的25个杂交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间比法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生育期和抗逆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为7.25 t/hm2,产量超过对照(临奥1号)10%以上的品种有13个,其中,科玉2号、东315、湘康玉2号、三北2号、湘康玉1号、科玉6号、洛玉1号、丰玉8号等8个品种,产量高,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可进入下一年的灾后补救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关键词: 杂交玉米 品种比较 双季稻区 洞庭湖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母质类型水稻土酶活性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土壤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酶来自土壤微生物、植物及动物活体或残体,是土壤生化过程的产物[1],在催化土壤中有机残留物的分解以及促进养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2-3]。土壤酶与土壤中几种重要的营养元素(氮、磷、碳)的矿化有关,而且土壤酶的变化速度要快于理化性质,因此常常被用来作为反映土壤质量的敏感指标[4-5]。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单一土壤条件下不同灌溉方式[6]、施肥制度[7-9]、耕作措施[5,10]及轮作制度[11-12]对土壤

关键词: 双季稻区 母质类型 水稻土 土壤酶 土壤理化性质

南方稻田冬季马铃薯覆盖栽培对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水热状况是影响南方稻区冬种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本文研究了露地无覆盖(对照)、稻草、渗水膜、普通膜和黑色膜覆盖处理对土壤水热、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各处理0cm-20 cm土壤温度依次为普通膜>渗水膜>黑色膜>稻草>对照,表明覆盖可提高表层(0cm-20 cm)土壤温度。稻草覆盖处理比对照提高0cm-5 cm土壤含水量5.9%,达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3种膜覆盖处理比对照显著降低了0cm-15 cm土壤含水量;各覆盖处理对20cm-25cm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渗水膜覆盖比对照降低0cm-5 cm土壤容重2.0%,稻草覆盖比对照降低了15cm-20 cm土壤容重4.0%。渗水膜覆盖与对照的马铃薯出苗率基本一致,但稻草覆盖使马铃薯出苗率降低21.7%。渗水膜和黑色膜覆盖比对照显著增产22.0%和6.9%,稻草和普通膜减产21.2%和19.5%。渗水膜和黑色膜覆盖比对照提高大薯个数79.0%和31.6%;渗水膜覆盖提高马铃薯块茎商品率44.1%,并提高块茎淀粉含量7.4%。试验表明:南方稻田冬季马铃薯渗水膜覆盖栽培,对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性具有重要作用,是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双季稻区 马铃薯 覆盖 土壤水热 块茎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季稻田马铃薯不同覆盖栽培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双季稻区春马铃薯不同覆盖模式下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在大田条件下,以露地处理为对照,设置稻草、无纺布、稻草+无纺布、黑膜、稻草+黑膜5种覆盖处理。结果表明:地表覆盖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其中,稻草覆盖显著(P<0.05)提高碱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和脱氢酶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17.55%、24.77%和87.2%;稻草+无纺布覆盖显著(P<0.05)提高芳基酰胺酶和脱氢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8.03%和71.05%;黑膜覆盖显著(P<0.05)提高β-葡萄糖苷酶、碱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和脱氢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23.44%、22.70%、37.43%和146.30%;稻草+黑膜覆盖显著(P<0.05)提高β-葡萄糖苷酶、芳基酰胺酶、碱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和脱氢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34.76%、19.31%、19.03%、51.98%和125.62%。由此得出,覆盖稻草并加盖黑膜可显著提高与土壤养分循环有关的主要土壤酶活性,利于提高土壤质量。

关键词: 双季稻区 春季马铃薯田 地表覆盖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季稻区油菜移栽与直播性状比较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以6个甘蓝型油菜杂交品种(组合)为供试材料,分别对双季稻区油菜移栽和直播两种栽培方式下的生产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组合)移栽平均产量均高于直播30%以上。在主要经济性状上,总体趋势表现为移栽方式下单位面积总角果数显著高于直播、平均每角粒数略多于直播,千粒重差异不明显。播种期及栽培方式对成熟期影响不大,主要取决于各品种(组合)不同的遗传特性。同时对各参试品种(组合)的耕作适应性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适于直播栽培的油菜品种特性与生产要求。

关键词: 双季稻区 甘蓝型油菜 移栽 直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