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552条记录
稻田综合种养主要模式及其研究进展

杂交水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中国稻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上千年的演变逐步由散养形成了现代种植与养殖的配套技术体系,主要模式已由稻鸭、稻鱼发展为稻虾、稻蟹、稻鳖、稻蛙等多种种养结合模式,并取得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综述了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历程、应用及其种养模式,以及稻田综合种养下水稻生长及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应,并且从田间工程改造、种养结合技术、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论述了稻田综合种养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要强化政府引导、技术支撑和产业开发等,以期充分挖掘稻田综合种养的生产潜力,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稻田 综合种养 种养模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第12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在长颁奖

杂交水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3年3月16日,湖南省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在长沙举行第12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颁奖仪式。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建民院士,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马国辉研究员、王三良研究员、邓小林研究员和唐文帮教授,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龙教授,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尹丽辉高级农艺师,湖南省醴陵市农业农村局乔德良高级农艺师,海南省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柯用春局长,孟加拉国BRAC种子及农业公司总经理阿齐兹(MD. Azizul Haque)先生和美国世界粮食奖基金会名誉主席肯尼斯·奎恩(Kenneth Quinn)先生共12位对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国内外农业专家和工作者获得本次奖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导花粉管生长与防止多管入囊的分子基础

植物科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被子植物中,成熟花粉落在柱头上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在珠柄信号和珠孔信号的引导下,准确生长进入胚珠内的胚囊中,然后破裂释放两个精细胞完成双受精。被子植物建立了一套精细的调控机制,保证有且仅有一根花粉管进入胚囊完成双受精,从而保证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花粉管引导与多管入囊阻断的机理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花粉管导向的后续机制研究及利用其克服远缘杂交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花粉管 花粉管导向 胚囊 珠柄 多管入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稻耐盐不育系的筛选及其生理分析

杂交水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定耐盐不育系是选育耐盐杂交稻的基础。本研究利用苗期形态分析法筛选籼型耐盐不育系,分析了其生理特点。结果发现:在1.0%的NaCl盐溶液处理下,17个籼型不育系中有5个耐盐性强,其中广湘24S、野香A和广8A为“极强”级,存活率分别达88.54%、87.58%和84.61%,天丰A和爽1S为“强”级,存活率分别达74.82%和72.84%;与盐敏感(“不耐”级)材料粤泰A和泰丰A相比,5个耐盐材料的平均叶绿素相对含量高27.58%,平均相对生物量是盐敏感材料的1.40倍,平均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对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盐敏感材料的2.23和1.67倍,活性氧积累量少。表明耐盐不育系具有良好的营养生长优势、渗透胁迫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胁迫能力。本研究所筛选到的耐盐不育系为耐盐杂交稻培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籼稻 不育系 盐胁迫 耐盐性 可溶性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倍体杂交稻及其同源四倍突变体生物学特性比较分析

杂交水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染色体倍性增加可拓宽基因组遗传变异的范围和增加优良基因重组的机遇,是丰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作者前期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杂交稻组合滇昆优8号(DY2),发现了不含外源转基因成分的同源四倍体突变株DY4。对DY2和DY4的形态特征、雌雄育性发育、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自交后代的遗传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DY2,DY4的种子体积明显增大,但分蘖数和结实率明显降低,生育期延长;DY4在第2次减数分裂时期小孢子发育出现异常,导致花粉部分败育,但其可育度仍保持在70%左右;DY4的胚囊发育多为异常,这可能是导致DY4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DY4有4套染色体组,其遗传和分离更复杂,其不同座位的杂合状态可维持更多世代。本研究为杂交稻多倍体育种以及四倍体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四倍体 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 基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OsNRAMP5基因突变低镉型臻两优8612的试验示范及关键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利用重离子诱变结合M1TDS技术,培育出低镉型臻两优8612(国家镉低积累品种区试中的名称为“莲两优1号”,以下简称“莲两优1号”)基础上,2021—2022年进行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莲两优1号具有稳定的镉低积累特性,在轻中度镉污染大田种植,稻米镉(Cd)不超标;锰(Mn)的吸收下降对其生长和产量没有明显影响;当土壤有效磷(P)极端缺乏时,莲两优1号在黄熟期开始出现叶尖落色变化,但其产量与对照差异不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推广OsNRAMP5基因突变型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首先要进行测土分析,选择轻中度镉污染大田(土壤总Cd含量≤1.5 mg/kg)种植;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特别是对有效磷严重缺乏的田块,应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磷酸二氢钾,以促进壮籽增产;除种子公司提供高纯度种子和大田生产要注意田间除杂外,即便是镉低积累常规稻品种,也不建议农户自留种,以免因种子纯度问题造成稻谷Cd超标。

关键词: 镉低积累水稻 臻两优8612 莲两优1号 关键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配合力优质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爽1S的选育与应用

杂交水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爽1S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隆科638S与两用核不育系中间材料D115(茉莉丝苗/N118S)杂交后经长沙、浏阳和三亚等地选育而成的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配合力强、异交率高、抗性好、米质优等特点,2019年12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利用该不育系已选配出爽两优132、爽两优华占、爽两优138和爽两优1143等9个组合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组合优质率近90%。此外,2022年有10个爽两优组合申报国家审定或省级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爽1S 高配合力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雄性不育类型及不育机制的研究进展

杂交水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雄性不育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起重要作用,不育系繁殖是杂交水稻生产体系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广泛应用的不育系繁殖体系主要有以细胞质雄性不育为基础的三系法杂交水稻、以环境敏感型雄性核不育为基础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和以普通隐性雄性核不育为基础的第3代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体系。介绍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环境敏感型细胞核雄性不育和普通细胞核雄性不育等三大水稻雄性不育类型,综述了水稻雄性不育机制的研究进展,对杂交水稻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稻 杂种优势利用 雄性不育 不育机制 繁殖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减量配施包膜尿素对阳光玫瑰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鲜食葡萄阳光玫瑰配施控释尿素的应用效果,筛选出最佳施用量,为鲜食葡萄栽培的氮(N)肥节本增效利用提供依据。于2018—2019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N肥减量配施聚氨酯包膜尿素对阳光玫瑰产量、产量构成、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与鲜食葡萄品质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N肥减量0~30%配施包膜尿素处理的鲜食葡萄产量提高10.67%~32.91%,而减量40%配施包膜尿素处理降低5.79%。其中,适当减N配施控释肥的增产增收效果较常规施肥好。配施包膜尿素处理随着施N量的降低,鲜食葡萄产量及净光合速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葡萄膨大期功能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均值与品质性状(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糖酸比和固酸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总酸呈显著负相关。总体而言,N肥适当减量配施包膜尿素利于形成鲜食葡萄产量结构,提高膨大期功能叶SPAD值及净光合速率,有效扩充果粒,促进鲜食葡萄增产节肥增效,并提升食用品质,以N肥减量10%~20%配施包膜尿素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 鲜食葡萄 阳光玫瑰 包膜尿素 光合特性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γ射线、电子束辐照处理对芦苇木质纤维素结构及酶解性能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更全面了解射线辐照对木质纤维素的影响,本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分析了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前后芦苇木质纤维素结构及酶解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均能使芦苇木质纤维素发生降解,使部分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为水溶性物质,且降解水平与吸收剂量呈正相关关系,当吸收剂量为500 kGy时,经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的芦苇水溶性组分含量分别是未辐照芦苇的2.44和1.98倍;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后芦苇的微观结构被破坏,芦苇木质纤维素体系中的分子数量增加,纤维素结晶指数降低,但纤维素晶型不改变;随着吸收剂量从200 kGy增加至500 kGy,芦苇纤维素、半纤维素酶解转化率逐渐提高,当吸收剂量为500 kGy时,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的芦苇纤维素酶解转化率分别为16.68%和18.84%,分别是未处理芦苇的2.32和2.62倍,芦苇半纤维素转化率分别为21.38%和21.74%,分别是未处理芦苇的3.82和3.88倍;同等吸收剂量的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芦苇木质纤维素主要化学组分、物理化学结构的影响相似,在200~400 kGy剂量范围内,同等吸收剂量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芦苇纤维素、半纤维素酶解转化的促进作用没有明显差异,当吸收剂量为500 kGy时,电子束辐照对芦苇纤维素酶解的促进作用显著优于γ射线。本研究为辐照技术应用于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射线 电子束 芦苇 结构 酶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