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果树、蔬菜、旱粮、油菜、茶叶等农作物种质资源及品种选育创新,以及作物栽培、植物病虫草害防控、植物营养与土壤环境治理、农业信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等技术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简介: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源于1901年始创的省农务试验场,1964年正式命名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是湖南省政府直管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现设有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植物保护研究所等15个研究所(中心)和隆平研究生分院等5个院直属单位;建有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省(部)级创新平台57(4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野外试验台站和试验示范基地49个,专业示范点200多个。 “惟楚有才,於斯为盛”。湖南省农科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和“双百人才工程”,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才发展环境,汇聚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大批优秀人才,2014年荣获 “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全院在职专业技术人员803名(不含工勤岗位),研究员126人,副高级职称201人;博士84人,硕士25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才”7人,农业部“100个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4个,光召奖获得者、湖南省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等3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3人。 潜心研究,成果丰硕。我院重点开展水稻、果树、蔬菜、旱粮、油菜、茶叶等农作物种质资源及品种选育创新,以及作物栽培、植物病虫草害防控、植物营养与土壤环境治理、农业信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等技术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研究。建国以来,全院取得科研成果1330多项,育成良种460多个,其中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16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的成果457项。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杂交水稻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迄今唯一的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成果应用,效果显著。我院构建了覆盖湖南全境的推广服务网络,加快成果转化。初步测算,每年可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00亿元以上。同时,与国内外涉农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研发,为加快推进湖南乃至国内外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查看更多】
下属机构
排序方式:

发文量

  • 发文量
  • 被引量
17条记录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国家杂家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发文量: 1746
  • 被引量: 996
  • EI: 11
  • SCI: 124
  • 北大核心: 967
  • CSSCI: 1
  • CSCD: 777

研究主题:

简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马坡岭,创始人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中心”建于1984年,1995年以其为依托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统一运行体制。“中心”下设科研处、产业发展处、试验基地管理处、国际合作处、办公室等机构。 “中心”是国内外第一家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发的科研机构,以杂交水稻育种为重点,进行杂交水稻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的选育;进行远缘杂种优势利用、水稻分子技术、转基因应用技术以及杂种优势机理等基础理论研究;进行杂交水稻亲本繁殖、杂交制种、高产栽培等配套应用技术研究及杂交水稻示范推广;进行杂交水稻资源收集与鉴定、种子纯度检测和米质分析等研究与服务;进行杂交水稻技术国际培训与开发;编辑出版《杂交水稻》期刊。 “中心”拥有一支优秀的高水平科研团队。现有在职人员142人,离退休人员93人。在职人员中,院士1人,高级研究人员5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5人;博士生导师7人,博士24人。目前,中心已组建了1个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省级创新团队、8个所级创新团队,12个PI专家团队。 “中心”拥有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长沙)、杂交水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杂交水稻研究培训参考中心和长沙、三亚两大研究试验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建有综合实验大楼、人工气候室等设施;有大、中型精密仪器400多台(件) 。 “中心”成立以来,主持承担了国家攻关计划、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理基金以及农业部超级稻专项、转基因专项等多项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取得科研成果100多项,其中育成杂交水稻组合及骨干亲本112个;获技术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60多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000余篇,出版杂交水稻中、英文著作20多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1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60余项。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近十多年来,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在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于2000年、2004年、2012年、2014分别实现了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目标。目前已启动超级杂交稻第五期研究,目标是每公顷产量达到16吨。同时围绕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 丰产工程和“三分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工程等三大粮食增产科技工程开展攻关。 “中心”国际交流频繁。成功举办了30多期国际培训班,主持召开了8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有13名专家先后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技术顾问,200多人次前往 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先后有8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2000多名专家学者和官员前来访问、交流和培训学习。 “中心”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和美国、菲律宾等国的一些机构建立了研发合作关系。在国际组织和中国的帮助下,杂交水稻在全球快速发展,越南、印度、菲律宾、孟加拉、美国等国家已实现商业化生产应用,还有许多国家正在试种和示范;2013年国外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已达到600万公顷。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杂交水稻事业及“中心”的发展。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温家宝、李克强、乔石、贾庆林、宋平、邹家华、姜春云、回良玉、王刚、刘延东、宋健、万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部委和省领导亲临视察,给予了巨大的鼓励和支持,极大地推动了杂交水稻持续、稳定发展。 “中心”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杂交水稻研究与开发机构,将秉承“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宗旨,继续弘扬“求实、创新、奋发、进取”的精神,加快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科技研发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国际性的杂交水稻研发中心、资源中心、信息中心和培训中心,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 发文量: 1137
  • 被引量: 558
  • EI: 20
  • SCI: 44
  • 北大核心: 469
  • CSSCI: 1
  • CSCD: 503

研究主题:土壤资源、植物营养与施肥、耕作生态、农业环境、农化检测、高粱等技术研究与开发。

简介:该所成立于1973年,是专业从事土壤资源、植物营养与施肥、耕作生态、农业环境、农化检测、高粱等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省级科研机构。已获科技成果奖97项,其中国家级奖励7项、省部级奖励71项;获国家专利1项。并已建成了在湖南省农业科研系统中首家通过计量认证的农化检测中心。

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 发文量: 1120
  • 被引量: 715
  • EI: 0
  • SCI: 145
  • 北大核心: 295
  • CSSCI: 0
  • CSCD: 359

研究主题:

简介: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创建于1973年,是湖南省植物保护公益类、事业性专业科研机构、省植保学会挂靠单位。主要从事作物病害生物防治、作物杂草控制技术、作物病毒与介体互作、农药残留及环境安全性评价、光合菌微生态制品研究与应用等。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9人,其中研究员8人,副研究员15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3人,博士、硕士4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农业部科研杰出人才、“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才等专家6人。 设有农作物病害、农田杂草、农业害虫、综合防治、农药等5个研究室。建有科技部园艺作物病害治理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16个省部级平台及实验室。拥有植物学、生态学、植物病理学三个专业硕、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9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2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5项;制定地方标准32项,发表论文1171篇;出版专著15部;研发农用光合细菌菌剂产品15个。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 发文量: 1100
  • 被引量: 610
  • EI: 0
  • SCI: 41
  • 北大核心: 256
  • CSSCI: 0
  • CSCD: 230

研究主题:蔬菜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

简介:该所成立于1988年,专业从事蔬菜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研究解决南方蔬菜生产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重点研究辣椒、茄子、番茄、南瓜、丝瓜、苦瓜、冬瓜、黄瓜、红菜薹和白菜薹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建所以来,研究所共取得了100多项科研成果,16项专利。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 发文量: 926
  • 被引量: 575
  • EI: 1
  • SCI: 32
  • 北大核心: 226
  • CSSCI: 0
  • CSCD: 292

研究主题:

简介: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是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的多学科综合性省级科研机构。现有在职职工121人,其中研究员12人(二级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27人,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水稻种质资源,水稻遗传育种,水稻栽培与耕作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稻米加工与品质分析。建有稻米及制品检测中心、生物技术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以本所为技术依托,建成了国家水稻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长江流域(长沙)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籼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有害生物防治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和湖南省种质资源平台等科研创新平台。 建所以来,全所获科技成果170余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5项。2000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培育了一系列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水稻新品种。其中湘早籼3号、湘早籼15号、湘早籼31号、湘中籼2号、湘晚籼12号、湘晚籼13号、湘晚籼17号、玉针香等成为长江中游稻区优质稻主栽品种。研究的水稻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杂交稻种子纯度快速鉴定技术、稻米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优异水稻种质资源发掘及遗传多样性保护等成果为湖南乃至长江流域的水稻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与泰国、巴西、乌拉圭、柬埔寨、文莱等国开展了水稻合作研究;承办了发展中国家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与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粮食集团等企业开展了优质稻产业化开发技术合作。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 发文量: 915
  • 被引量: 532
  • EI: 1
  • SCI: 11
  • 北大核心: 96
  • CSSCI: 0
  • CSCD: 91

研究主题:

简介: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前身是建于1932年的湖南省茶事试验场,主要从事茶叶应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省级茶叶研究所前列。目前设育种、栽培、植保、加工、推广、检测、培训、《茶叶通讯》、天牌公司、实验茶厂、保靖黄金茶公司等机构。职工总数330人,在职职工144人,其中科技人员48人,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17人,博士3人、硕士1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 科学研究结硕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5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育成槠叶齐、白毫早、尖波黄等国家级良种5个,黄金茶1号、2号、潇湘红、碧香早、湘波绿2号等省级良种16个,育成绿肥品种茶肥1号。近年来,黄金茶特异资源筛选、双无性系育种、大棚基质育苗、茶肥1号、花香红茶、茶园生态防控研究进展良好。实施黄金茶“四个十”科技创新工程:十大花香型单株选育,十大单株快繁,十万亩生态茶园建设,十大香型产品开发。与湘丰合作开发卷曲型、扁形、香茶、红绿兼容等4条生产线。 科技平台有基础。我所共有农业部湖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茶叶产业体系黑茶育种岗位等省部级科研、推广平台5个,市级平台1个。茶树种质资源圃收集国内外资源1500多份,有试验茶园500多亩。茶叶检测中心拥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扫描、原子吸收等仪器设备,获省计量认证。与中茶所、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农大茶学重点实验室、湖南农科院试验大楼实现学科共建,资源共享。《茶叶通讯》发行国内外,影响因子居国内省级茶叶专业期刊前列。 技术推广有影响。先后与美、日、俄、瑞士、印尼等国开展合作交流,指导并协助马里、巴基斯坦等国规划、建园与建厂。“新五个一工程”实施一年来,通过“组织100名专家,编印1套技术画册,服务100家龙头企业,办好1000个示范户,培训10万名茶农。”为实现湖南茶产业千亿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培训100余次,累计培训茶农、茶工、茶艺人员2万余人次,发放《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技术开发报告(2012版)》、《茶叶市场谋略》、《茶农之友》和《爱茶人》2万册。派出科技副县长1人,科技特派员15人。 成果转化有实力。全年销售3000多万元。在高桥、古丈、保靖、广东英德等地建设茶苗繁殖基地1000亩,带动3000亩,年出圃茶苗5亿株,可新扩10万亩茶园,年增收10亿元。引进隆平高科增资1000万元控股黄金茶公司。服务隆平茶业、湘丰、省茶业集团、君山银针、白沙溪、猴王等30多家茶叶企业。 “高桥银峰”是1959年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而特别研制的名茶。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宋庆龄、王震等品饮后均赞不绝口。从此,“高桥银峰”成为主席办公厅专用茶,被誉为“国饮”。郭沫若、何香凝、周谷城、赵丹、富华等品茶后均赋诗作画,高度赞誉。 “保靖黄金茶”是中国最好的绿茶,氨基酸最高可达7.7%、茶多酚20%左右、水浸出物最高近50%,具有“香、绿、爽、浓”的特点,有“一两黄金一两茶”的美誉。 “圆中国梦,品湖湘茶”。我们将牢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千万家”的宗旨,在科研、推广、开发上不断创新,让科技之光光耀三湘,让天牌名茶茶香全球。

湖南省园艺研究所
  • 发文量: 754
  • 被引量: 445
  • EI: 0
  • SCI: 10
  • 北大核心: 177
  • CSSCI: 1
  • CSCD: 174

研究主题:

简介:湖南省园艺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是湖南省从事果树、观赏园艺研究的省级专业科研机构,主要开展果树、观赏园艺作物的种质资源创新、遗传育种、高效栽培、采后处理与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创新研究。拥有柑橘、猕猴桃、桃、杨梅、蓝莓、花卉等优势学科及相关科技创新团队。 现有在职职工115人,其中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15人,博士7人,硕士13人,省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1人。现设有柑橘研究室、时鲜水果研究室、花卉研究室3个研究室,以及办公室、科技管理科、财务资产科、党务人事科、基地管理科5个职能科室。   拥有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国家农业部华中地区果树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南省科普基地、长沙市时鲜水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市瓜果病毒病检测鉴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拥有科研试验与示范基地500亩、设施连栋智能温室大棚8000㎡和建筑面积超过8000㎡的农科教科普培训中心。 先后获科研成果奖110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奖励46项,培育果树、花卉新品种18个,累计推广面积100余万亩,出版学术专著35部、科普著作36部,与新西兰、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在猕猴桃、柑橘等领域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我所成立了湖南格瑞园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68万元,拥有国家贰级园艺园林设计、施工资质。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 发文量: 658
  • 被引量: 404
  • EI: 1
  • SCI: 2
  • 北大核心: 106
  • CSSCI: 0
  • CSCD: 160

研究主题:

简介: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 是湖南省旱粮、油料作物专业研究机构。现有在职职工78人,其中:研究员7人(二级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14人,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具有博士学位8人。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菜、甘薯和玉米3个综合试验站的依托单位。 建所以来已育成农作物品种80多个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取得科研成果100多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的成果55多项。 2000年以来,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7项,培育了一系列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旱粮油料新品种。其中油菜品种丰油701、丰油730、沣油5103、沣油737、沣油520,大豆品种湘春豆26,红薯品种湘薯17、湘薯18、湘薯19、湘薯20是近年来湖南省或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推品种。 目前科研攻关主要有:(1)创制强优势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生态雄性核不育系杂交种,为油菜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品种支撑;(2)研发油菜新型罗卜细胞质恢复系,解决现有不育系系统育性不稳定难题;(3)开展优质、专用、抗逆型玉米、薯类、豆类、芝麻和向日葵等种质资源、育种和耕作栽培制度研究,为全省“增粮稳油”提供科技支撑;(4)筛选与选育低镉积累玉米、薯类、豆类,高镉积累油菜、芝麻和向日葵品种,提出中重度镉污染农田替代种植技术模式;(5)研究各类作物高效种植技术,重点研发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冬油菜-夏玉米、油菜-花生和春玉米-秋玉米双季种植模式,为环洞庭湖地区棉田改种提供技术支撑。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发文量: 571
  • 被引量: 301
  • EI: 36
  • SCI: 103
  • 北大核心: 244
  • CSSCI: 0
  • CSCD: 213

研究主题:农产品加工

简介: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隶属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是湖南省唯一的省级农产品(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科研机构。    依托本所(中心)组建的“果蔬加工与质量安全创新团队”是首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创新团队”为农业部创新团队。拥有柑橘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长沙)、农业部柑橘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柑橘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湖南)、湖南省农产品质量监(检)技术共享平台、柑橘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湖南省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长沙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是农业部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定点监测机构、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质鉴定检测机构及湖南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委托检验检测机构,是湖南大学食品化学与生物技术博硕士学位授权点、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国家柑橘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果品加工专业委员会、农业部果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湖南省柑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机构挂靠管理。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3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博士、硕士31人,12人具有国外学习和研究经历。下设果蔬加工与贮藏、粮油加工、功能食品与活性物质、畜禽水产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等5个研究室和1个中试示范工厂;建立了质谱、色谱、元素分析、氨基酸、病毒与转基因、理化等测试分析实验室。拥有6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大楼和科研楼,装配有先进的精密仪器与全套欧美进口果蔬加工中试设备。 先后主持承担国际合作、国家和省科技重大(重点)项目6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50多项,其中获排名第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制定行业、产品标准等11个;选育加工专用型柑桔品种3个;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主编出版《现代柑桔工业》、《柑橘加工概论》等著作共7部。成果被相关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