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茶园绿肥新品种—“茶肥1号”选育及高效利用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利用;品种;利用研究;茶;绿肥;高效利用;高效;茶园;研究;新品种;选育

第一完成单位: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1

摘要: 本项目针对茶园土壤偏酸、低磷、富铝等特点,成功选育出茶园绿肥新品种-“茶肥1号”;系统研究了茶园绿肥新品种“茶肥1号”种植技术和“茶肥1号”高效利用技术。主要内容如下: (1)首次针对茶园土壤特性选育出绿肥新品种“茶肥1号”,该品种具有产青量高、养分含量高、再生能力强、适应性广,适宜在茶园土壤种植; (2)解析出“茶肥1号”高产青量关键因素: “茶肥1号”单叶净光合速率高,参与光合作用叶片数目多,冠层光合优势明显,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速度快,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 (3)首次对决明类种子发芽特性进行研究,研制出“茶肥1号”种子高效发芽技术,发明高效种子破壳机,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名称:一种种子破壳机,专利号:ZL201110389748.1)。该项技术使“茶肥1号”种子发芽率由25 %提高到90 %,发芽持续时间由7~28 d缩短至3~5 d,保证了种子发芽一致性,使用种量由2500 g/666.7m2降到500 g/666.7m2; (4)探明“茶肥1号”生长及养分累积动态变化规律,制定出“茶肥1号”最佳割青时期。幼龄茶园间种“茶肥1号”于7月下旬进行第一次割青,该时期植株氮含量较高,纤维素含量低,通过割青后覆盖,减少茶园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幼龄茶园土壤含水量;第二次割青时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三次于10月底结合茶园基肥施用进行割青翻埋;绿肥基地种植的“茶肥1号”在盛花期割青最佳,该时期产青量高,同时叶片养分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为14 %左右),施到茶园土壤中容易腐化释放养分; (5)首次提出幼龄茶园绿肥无碍化种植模式(种一行隔一行种植模式)。研究制定“茶肥1号”最佳种植模式。“茶肥1号”最佳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播种量(茶园间种密度为500 g/666.7m2,绿肥基地种植密度为750 g/666.7m2)、播种方式(条播,行距60~80 cm),按砂子和种子重量8:1的比例拌种混播; (6)率先研究并制定出“茶肥1号”最佳割青模式,制定幼龄茶园第一次割青高度为离地20 cm和第二次离地30 cm(在第一次茬口处提高10 cm); (7)研究制定“茶肥1号”最佳繁殖模式。采用集中育苗,5叶期移栽,穴距50 cm × 50 cm,每穴2苗,每穴基肥8 g,在12月上旬通过采收结荚枝,再集中脱粒的种子高产、采收技术,使产种量由50 kg/666.7m2提高到100 kg/666.7m2,用工成本降低50 %。该项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名称:一种用茳茫决明种子规模化育苗方法及其营养液,申请号:201210360691.7); (8)研究发现“茶肥1号”具有显著的抑制茶园杂草生长的效果。幼龄茶园间种“茶肥1号”,对杂草种类控制率可达53.9 %(7月份),杂草重量控制率达86.1 %;经割青后的再生苗在10月份对杂草种类和杂草重量的控制率分别为43.8 %,83.1 %,特别是对马唐等杂草的控制效果最为明显; (9)研究发现“茶肥1号”直接埋青对茶园土壤能产生良好的生态效果。“茶肥1号”埋青能增加茶园土壤养分,改良了茶园土壤的物理性状,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增加茶园土壤蚯蚓数量,提高茶树根系活力; (10)研发出“茶肥1号”制种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对制种后的“茶肥1号”秸秆进行破碎、发酵,加工成生物有机肥。该项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名称:一种快速降解茳茫决明茎杆的降解菌及其应用,申请号:201210360691.7;专利名称:一种有机菌肥的生产方法,申请号:201210370030.2); (11)项目实施11年以来,累积7年多的示范与推广应用,“茶肥1号”及配套综合技术示范推广面积累积达2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1.32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 相关文献

[1]茶园绿肥新品种“绿肥1号”选育. 傅海平,刘红艳,罗意,段继华,王华,张亚莲. 2010

[2]茶园绿肥品种的筛选. 常硕其,刘红艳,王华,段继华,张亚莲. 2010

[3]扩种茶园绿肥的必要性及发展对策. 张亚莲,常硕其,傅海平,段继华,王华. 2010

[4]茶园绿肥新品种“绿肥1号”产青及养分含量动态研究. 傅海平,刘红艳,段继华,罗意,张亚莲. 2011

[5]不同施肥措施对茶园土壤酶活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傅海平,张国林,周品谦,邹冬生. 2018

[6]中国红米资源的研究与利用进展. . 2008

[7]绿肥用油菜品种“油肥2号”的选育. 李莓,范连益,曲亮,惠荣奎. 2017

[8]经济绿肥在湖南农田循环生产中应用研究——经济绿肥品种比较. 薛灿辉,张亚. 2010

[9]菜用大豆品种与收获期的研究初报. 赵政文,李小红. 2002

[10]保靖黄金茶品种研究报告. 张湘生,杨晓春,石建智,余国标. 2010

[11]湘潭迟班椒衍生骨干亲本的选育及利用. 戴雄泽,马艳青,李雪峰,陈文超,邹学校. 2015

[12]鲜食加工兼用型辣椒新品种博辣5号的选育. 马艳青,戴雄泽,邹学校,张竹青,陈文超,周书栋. 2010

[13]园丰脐橙选育研究. 卜范文,刘庚峰,李健权,张应南. 2011

[14]番茄新品种茄四号的选育. 姚元千. 2000

[15]极早熟辣椒新品种博辣娇红的选育. 戴雄泽,马艳青,李雪峰,陈文超,周书栋,邹学校. 2010

[16]白菜薹新品种"黄薹5号"的选育. 吴艺飞,周晓波,刘志全,丁茁荑. 2023

[17]稻作生产中水、肥、药高效利用及对水稻的影响研究进展. 李文秀,周行,刘琅,吴朝晖. 2022

[18]优质晚稻品种湘晚籼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 1999

[19]高亚油酸高蛋白低油分优质食用型花生新品种湘花B的选育研究. 刘海军,孙玉桃,杨光立,彭科林,张武汉,刘登望. 2003

[20]早熟优质莲藕新品种兴蔬藕莲3号的选育. 袁野,彭莹,董超英,汪端华,袁祖华.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