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籼稻资源WD15515中抗褐飞虱QTL的定位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石少阶 1 ; 王卉颖 1 ; 上官欣欣 1 ; 刘丙芳 1 ; 荆胜利 1 ; 杜波 1 ; 陈荣智 1 ; 祝莉莉 1 ; 何光存 1 ;

作者机构: 1.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抗性;褐飞虱;数量性状基因座;遗传图谱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6 年 03 期

页码: 353-3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褐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上最严重的虫害之一,培育和种植抗褐飞虱水稻品种是控制褐飞虱的有效途径。WD15515是一份高抗褐飞虱的籼稻种质资源。利用9311与WD15515杂交培育了F_2群体,对F_2代100个植株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测定植株上褐飞虱的蜜露分泌量、虫体增重量和增重比,作为抗虫性指标。通过QTL IciMapping3.0进行作图分析,在第2、第4、第9染色体上共检测到4个抗褐飞虱QTL。其中第2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QTL,以蜜露分泌量检测到的qBph2-1位于SSR标记RM71-RM6911之间,LOD值为3.68,表型贡献率为11.08%;以虫体增重量和增重比检测到的qBph2-2位于标记RM6911-RM521之间,LOD值分别为3.31、4.05,表型贡献率分别为7.81%、9.38%。以蜜露分泌量、虫体增重量和增重比为指标,在第4染色体上检测到qBph4,定位于标记RM16996-RM17075之间,LOD值分别为11.11、13.81、15.41,表型贡献率达到44.38%、45.24%、52.40%。同样,以蜜露分泌量、虫体增重量和增重比在第9染色体上检测到qBph9,定位于标记RM219-RM6444之间,LOD值分别为2.59、4.04、3.63,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0.91%、12.39%、10.01%。上述结果表明,qBph4是一个抗褐飞虱主效基因。本项研究结果为抗褐飞虱水稻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 相关文献

[1]湖南省地方稻种资源多抗性评价. 侯小华,魏子生,周祖铭. 2000

[2]野生稻抗褐飞虱鉴定研究. 孙桂芝,黎用朝,郑瑞丰,陈英姿. 1996

[3]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彭选明,庞伯良,彭伟正,庞爱军. 2012

[4]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发掘与利用研究. . 2011

[5]水稻垩白主效QTL的定位与分析. 柏晶晶,胡文彬,汪丽,周政,王立峰,赵正洪,何予卿. 2021

[6]水稻与褐飞虱化学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嘉娇,杜波,何光存,李家儒. 2018

[7]水稻品种(系)对褐飞虱抗性评价和分析. 马明勇,邓丽芬,何微. 2009

[8]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研究进展. 胡亮,杜波. 2011

[9]我国新育成水稻品种(材料)抗病虫性与米质的评价研究. 孙国昌,闵捷,吕仲贤,朱小源,肖放华,袁筱萍,沈君辉,毛雪琴,王汉荣,赵新华,杨祁云,陈能. 2003

[10]聚合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抗性基因创制杂交水稻恢复系. 朱永生,白建林,谢鸿光,吴方喜,罗曦,姜身飞,何炜,陈丽萍,蔡秋华,谢华安,张建福. 2019

[11]水稻抗性蛋白OsRRK1抗褐飞虱机理分析. 马银花,李萍芳,董文静,易松望,杨芳,杜波,金晨钟. 2020

[12]白叶枯病不同菌株的致病力研究. 李友荣,郑后涛,王延春,程富波,王晖珍. 2004

[13]应用群体改良技术选育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的研究. 袁隆平. 2004

[14]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稻曲病抗性评价. 李友荣,陈祖武,魏子生. 2011

[15]湖南省水稻联合品比试验品种稻瘟病抗性结果与分析. 毛水彩,龙和平,易国良,孙梅元. 2018

[16]长江中下游水稻品种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唐善军,陈友德,李友荣,张世辉,陈新华. 2014

[17]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抗瘟性研究. 彭绍裘,肖放华,黄费元,陈勇,刘二明,戴陆园,余腾琼. 2001

[18]籼型水稻中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布及抗性研究. 黎玲,吕启明,彭志荣,潘求一,李毅,张政兵,尹丽,石银丰,邓华凤,邢俊杰. 2022

[19]水稻白叶枯病广谱抗性基因Xa7共显性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彭建,肖友伦,于江辉,张阳军,贾琳,唐小美,刘俊,周小平,余成,刘佳. 2023

[20]水稻柱头外露率的QTL分析. 荆彦辉,黄成,徐正进,陈温福.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