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水稻(模糊匹配)
750条记录
长粒优质香稻玉针香的基因型分析(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1

摘要:玉针香是一个具有细长粒形、优良稻米品质及独特香味的优质水稻品种,在水稻育种工作中极具利用价值。为解析其遗传背景,研究以日本晴、9311、华占、中恢8015和中恢9308为对照,通过12个特异性功能基因标记对与粒形、稻米品质和香味相关的10个基因(GS3、GW5、GS6、GW6a、GL7/GW7、GLW7、GW8、GS9、Wx、BADH2)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玉针香的细长粒型可能主要受GS3、GL7/GW7影响,同时兼具多个粒形基因的正向调控共同促成;其优良稻米品质可能是受GLW7、GW8和Wx基因型的共同作用所致;其独特香味可能主要受BADH2第7个外显子缺失的影响。

关键词: 玉针香 水稻 功能标记 粒形 稻米品质 香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方式对双季稻根系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水稻根系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以1986—2018年的长期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2018—2019年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MF)、秸秆还田配施化肥(RF)和有机、无机肥配施(OM)4种施肥模式,对双季稻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变化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MF和CK相比,RF和OM增加早、晚稻各个生育时期水稻根系的SOD、POD和CAT酶活性,降低其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各个生育时期,植株根系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根系活力由高到低早稻均为OM>RF>MF>CK,晚稻均为RF>OM>MF>CK。OM的水稻根系和茎叶干重均显著高于MF和CK。2个年份的早稻产量均以OM和RF为最高,分别比MF增加944.8~1143.2和435.9~516.1kg/hm2;晚稻产量均以RF和OM为最高,分别比MF增加386.2~387.4和119.8~123.7kg/hm2。因此,在湖南省双季稻生产中,长期采取有机肥、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化肥措施有利于提高水稻根系保护性酶活性和产量。

关键词: 施肥模式 水稻 根系 干物质 保护性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穗粒数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穗粒数作为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一直深受育种家的广泛关注。穗粒数形成受小穗分生组织分化率、小穗分化持续时间及穗型等多因素控制,是个十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随着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水稻穗粒数基因克隆及机理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本研究从穗分生组织发育、穗型等方面阐述了调控水稻穗粒数发育基因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当前水稻穗粒数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待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穗粒数 基因功能 分子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施用对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

环境科学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对田面水氮、磷流失及水稻系统养分吸收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常规施肥处理(FN)、常规施肥减氮磷量20%处理(F0)、减氮磷20%+有机肥处理(F1~F4处理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1 500、3 000、4 500和6 000 kg/hm~2)共6个处理,探索化肥减量20%配施有机肥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田面水中ρ(TN)、ρ(NH_4~+-N)均于施肥后第1天达到峰值,随后迅速下降,于第7天后逐渐趋于稳定,ρ(TN)和ρ(NH_4~+-N)分别维持在各自峰值的5. 1%~10. 9%与4. 8%~9. 6%,田面水中ρ(TP)的变化趋势与ρ(TN)相似; F0与F1处理均能有效降低田面水中ρ(TN)和ρ(TP).与FN处理相比,F1处理下ρ(TN)、ρ(NH_4~+-N)与ρ(TP)平均值分别降低了6. 5%、9. 1%和3. 1%,该处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氮、磷养分流失风险,且增施有机肥可使水稻增产0. 2%~19. 8%,地上部分氮、磷累积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 05).综合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田面水养分动态等指标发现,F1处理不仅能提高区域双季稻产量,还能有效控制田面水氮、磷养分浓度,降低氮、磷地表径流产生的农田面源污染风险,是针对南方双季稻田的一项"控源节流"优化施肥模式.

关键词: 氮磷 有机肥 田面水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组学方法用于水稻种质资源实质派生的检测结果和应用讨论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水稻育种中存在亲本品种高度雷同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育种创新的积极性.本研究探讨了利用针对动物群体遗传学开发的相同起源基因比较的特性分值(identity score, IS)方法,对6个主流的两系法水稻杂交种雄性不育系亲本和"农垦58"常规稻种子(农垦58S天然突变的出发材料)进行基因组相似度精确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比起现行的基于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分子标记的水稻品种真实性鉴定的国家行业标准NYT 1433-2007, IS方法作为精准鉴定水稻实质派生品种的技术手段,在覆盖度和准确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方法鉴定出的一对实质派生不育系,在使用SSR标记检验时,明显具有高度的多态性,表明SSR标记对水稻品种鉴定具有局限性,无法实现精准区分.同时,本文对将IS分析作为推进水稻育种技术提高的潜在应用方向也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水稻 相似度 实质派生品种 特性分值 阈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穗萌机制及调控的研究进展

杂交水稻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穗萌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在杂交水稻制种时是导致种子劣变的主要因素.分析总结了种子含水量和温度、水解酶类和内源激素等影响水稻穗萌的生理生化机制,概述了与水稻穗萌密切相关的OsVPI基因、GA2.氧化酶以及QTL等方面的水稻穗萌的分子机制,同时,总结了通过栽培、化学药剂以及生物技术途径防止穗萌的措施,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及农业生产中对穗萌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穗萌 机制 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镉砷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

湖南农业科学 2020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方法,对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内15个水稻品种的镉砷累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个水稻品种的平均产量为7962.20±352.45 kg/hm2,其中野香优丝苗、天龙一号、深优9595这3个品种产量较低,存在减产风险;15个供试品种的稻米镉含量范围为0.41~0.81 mg/kg,均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稻米砷含量范围为0.14~0.21 mg/kg;其中深优9595、桃优香占、C两优87和天龙一号4个品种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5个品种中仅Y两优9918和野香优莉丝这2个品种的稻米镉、砷含量皆低于平均值,可优先在轻度镉砷复合污染地方进行试种;根据稻米镉、砷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知,15个品种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镉高砷低类型,有隆两优华占、晶两优1212、隆两优1988、C两优386这4个品种;第二类为镉砷同步低积累类型,仅Y两优9918这1个品种;第三类为砷高镉低类型,有深两优5814、和两优1号、C两优87等10个品种.

关键词: 污染稻田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水稻种质资源普查中耐旱种质的芽期耐旱性鉴定

杂交水稻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20%PEG-6000作渗透介质,模拟干旱条件,利用干旱胁迫反应指数和平均隶属值,对第3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湖南收集到的19份农民认知为耐旱的水稻种质进行芽期耐旱性鉴定。结果表明,仅有3份(H08、H15和H16)种质具有强的芽期耐旱性,它们可作为耐旱资源进一步研究。农民认知与科学鉴定存在一定差异,对普查收集的种质有必要进行全面细致的科学认证。

关键词: 水稻 种质 芽期 耐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对镉和砷的吸收转运规律研究

杂交水稻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测定水稻关键生育期各器官镉(Cd)、砷(As)含量,探明水稻对Cd、As的吸收转运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Cd在水稻各器官中的含量分布规律为:根>茎>籽粒>叶;As在水稻各器官中的含量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籽粒.水稻各器官对Cd、As的吸收转运规律差异明显,水稻根、茎和叶Cd含量皆随水稻的生长而逐渐升高,而根、茎和叶As含量皆随水稻生长而逐渐降低.水稻根、茎、叶中Cd、As积累量及积累总量均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呈先升后降趋势,但Cd、As积累总量的最大积累峰值不同,Cd在乳熟期,As在分蘖盛期.水稻根系向茎转运Cd的能力高于As,而茎向叶转运Cd的能力小于As.对于镉砷复合污染,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分蘖盛期之前水稻根系对As的吸收、孕穗期至成熟期水稻根系对Cd的吸收以及分蘖盛期至成熟期水稻各器官间Cd、As的转运分配可同步实现水稻Cd、As含量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 水稻 重金属 吸收 转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谷人工老化后种胚异构天冬氨酸动态监测与总蛋白差异表达分析

科学通报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蛋白质中天冬氨酸和天冬酰胺自发形成的异构天冬氨酸残基是组织细胞中常见的蛋白质共价损伤.在前人的研究中, PIMT1介导的种子寿命提高,很可能是由于修复了种胚中因老化处理而过量累积的含异构天冬氨酸(isoaspartyl, isoAsp)蛋白,维持了种胚的活性.然而,异构天冬氨酸蛋白甲基转移酶(protein L-isoaspartyl methyltransferase, PIMT)对于水稻种子活力的作用机制,仍然不甚明确.本研究利用RNAi干扰技术获得了稳定的OsPIMT1的低表达株系.种子经人工老化后,结果表明OsPIMT1的低表达影响种子发芽活力.随后对种胚中含异构天冬氨酸的蛋白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在未吸胀和吸胀过后的种子中,种胚中的OsPIMT1的表达都能降低isoAsp的累积.而RNAi株系中OsPIMT1的低表达导致isoAsp的过度积累,进而影响种子活力.同时利用老化5 d后的水稻种胚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析RNAi干扰种子老化过程中异构天冬氨酸过度积累对于种胚蛋白的影响,鉴定到与种子老化相关的氧化胁迫相关蛋白、糖酵解以及热激蛋白分子伴侣等蛋白.为进一步研究OsPIMT1表达对于种子老化后细胞各代谢途径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异构天冬氨酸蛋白甲基转移酶 双向电泳 种子活力 差异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