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早籼稻(模糊匹配)
7条记录
湖南早籼稻品种芽期和苗期耐冷性初步研究

杂交水稻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6个湖南地区推广的早籼稻品种为材料,设置9个芽期低温胁迫处理,以死苗率为指标探讨了早籼稻芽期耐冷性的适宜鉴定方法,并鉴定了部分品种的苗期耐冷性。结果表明,8℃/7 d低温处理下早籼稻品种死苗率的方差和变异系数大,能较好地鉴别品种间耐冷性差异,是早籼稻芽期耐冷性鉴定的最合理方式;相关分析表明,早籼稻苗期耐冷性与芽期耐冷性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在苗期低温胁迫下耐冷水稻品种能够维持较高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同时保持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的相对稳定;部分早籼稻品种的芽期和苗期耐冷性较差,不适宜采用直播栽培。

关键词: 早籼稻 芽期 苗期 耐冷性 鉴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创丰1号在湖南省不同地区的产量与米质表现

湖南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为了解创丰1号在不同地区产量与米质的表现,进而研究该品种在试验区域的高产栽培技术,分别在湖南衡南、湘乡、醴陵、长沙、常德、怀化6个不同地区种植该品种,按湖南省区域试验方案进行管理、记载与测产,及时采取稻谷样品,分析稻米的品质。结果表明:创丰1号在各试验点的直链淀粉含量均超过25%,可在全省用作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稻米原粮生产。高产栽培方面,在衡南、湘乡2试点应以增加穗平总粒数为主攻目标;在常德、怀化2试点应以增加有效穗与提高结实率为主攻目标;在醴陵、长沙2试点则应穗粒并重。

关键词: 创丰1号 产量 米质 早籼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高蛋白食饲两用早籼99早677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湖南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99早677系湘早籼19号与湘早籼24号配组杂交,经9 a选育而成,2004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全生育期110 d左右,一般产量7.2~7.6 t/hm2,抗白叶枯病,适合湖南全省各地作食饲两用早稻栽培。栽培技术要点:密度13.3 cm×20.0 cm,全生育期施纯氮18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1∶1.2。

关键词: 早籼稻 99早677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早灿作再生稻栽培试验初报

杂交水稻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用5个两系杂交早稻组合作再生稻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合均能达到高产、早熟、低耗、优质的目的.再生季产量最高的接近4.8t/hm^2,再生季日产量最高的达108.4kg·hm^-2·d^-1,有4个组合两季总产超过10t/hm^2.供试组合中,强势节位除株两优971为倒3节外,均为倒2节,强势节的再生出穗率最高,成穗质量最好,占产量的比重最大.在再生稻丰产栽培中,应力争强势节位成穗和争取多穗,以获得高产.此外,如果选用优质组,两季均可产出优质米,从而可以解决早灿米质不良问题.

关键词: 再生稻 强势节位 两系杂交水稻 早籼稻 栽培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长江流域早灿稻品质改良中几个问题的看法

杂交水稻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对早稻品质改良的可行性、优质高产相结合的可能性和早稻品改的技术路线进行了阐述.认为稻米品质性状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生态条件对品质有一定影响,但不同品种敏感性不同,通过育种选育对环境钝感的品种可实现早稻生产优质化.优质和高产并不完全矛盾,培育既优质又高产的品种是可能的.并提出了早灿稻品质改良的技术策略.

关键词: 早籼稻 品质改良 技术路线 品质育种 优质高产组合 长江流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长江流域早籼稻品质改良中几个问题的看法

杂交水稻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对早稻品质改良的可行性、优质高产相结合的可能性和早稻品改的技术路线进行了阐述。认为稻米品质性状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 ,生态条件对品质有一定影响 ,但不同品种敏感性不同 ,通过育种选育对环境钝感的品种可实现早稻生产优质化。优质和高产并不完全矛盾 ,培育既优质又高产的品种是可能的。并提出了早籼稻品质改良的技术策略。

关键词: 早籼稻 品质改良 优质高产 技术路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