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抗性遗传(模糊匹配)
4条记录
两系杂交稻稻曲病抗性遗传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

摘要:[目的]了解两系杂交稻稻曲病抗性遗传特征。[方法]该研究选用中感稻曲病两系不育系33s和30个感病恢复系及23个抗病恢复系配组,分别鉴定了杂交组合和对应亲本的抗性水平。[结果]30个感病恢复系所配组合均感病;23个抗病恢复系所配组合抗性遗传有显性、不完全显性和隐性,其中显性和不完全显性遗传占87.0%。杂种F1稻曲病病穗率、病情指数、平均每穗病粒数和单穗最高病粒数与恢复系对应指标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两系杂交水稻抗性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稻曲病 抗性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6和SC17抗病基因的精细定位

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我国北方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广泛分布的SMV株系SC6和SC17,利用2个抗病大豆品种Q0926和中豆35分别与感病品种南农1138-2和南农菜豆5号配制2个抗感杂交组合Q0926×南农1138-2和中豆35×南农菜豆5号以及一个抗抗组合Q0926×中豆35,研究3个组合的F1、F2、F2:3抗性遗传规律,探讨Q0926对SC6和中豆35对SC17及2个抗病品种对同一SMV株系抗性基因的等位关系,并对大豆对2个株系的抗病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结果显示,Q0926×南农1138-2和中豆35×南农菜豆5号2个抗感杂交组合在分别接种SC6和SC17后,F1表现抗病,F2呈3抗∶1感分离比例,F2:3家系呈1抗∶2分离∶1感病的分离比率,表明Q0926对SC6和中豆35对SC17的抗病性分别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抗组合Q0926×中豆35的F1和F2在接种2个株系后均未发现感病单株,表明Q0926与中豆35对SC6和SC17株系的抗病基因分别是等位或紧密连锁的。分别利用2个抗感组合的F2和F2:3群体对2个抗病基因的定位结果显示,第2染色体上的25个SSR标记与抗SC6的基因RSC6连锁,最近的2个标记与抗性基因RSC6的排列次序和遗传距离为BARCSOYSSR_02_0617(0.775cM)-RSC6-BARCSOYSSR_02_0621(0.519cM);第2染色体上的38个SSR标记与抗SC17的基因RSC17连锁。最近的2个标记与抗性基因RSC17的排列次序和遗传距离为BARCSOYSSR_02_0622(0.264cM)-RSC17-BARCSOYSSR_02_0627(0.262cM),其对应的物理区间分别为52kb和60kb。抗性遗传研究为抗大豆花叶病毒育种的亲本选配、后代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抗性基因的标记定位研究为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抗病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遗传 等位性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稻曲病抗性遗传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抗稻曲病不育系45A为母本与R998等14个感病恢复系及R288选等16个抗病恢复系配组,在病圃中以自然诱发和辅助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杂交水稻抗稻曲病不育系的胞质效应和恢复系稻曲病抗性遗传。结果表明,抗稻曲病不育系45A无胞质效应,与14个感病恢复系所配组合的杂种F1均表现感病;45A与16个抗病恢复系配组的杂种F1稻曲病抗性遗传表达特征有抗性显性(RRR)、抗性不完全显性(RRMR)和抗性隐性(RRS)3种类型,显性和不完全显性的频率为81.25%。杂种F1稻曲病病穗率、病情指数、平均每穗病粒数和病穗上最高病粒数与恢复系相对应的稻曲病病情指标极显著正相关。筛选出HA188、HA197、HA198等6个抗稻曲病杂交稻恢复系新种质。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稻曲病 抗性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稻瘟病菌及其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湖南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综述了水稻稻瘟病菌的研究概况、稻瘟病菌病原菌的生理机制、稻瘟病菌侵染水稻的机理、稻瘟病抗性遗传机制。探讨了稻瘟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防治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和全面认识水稻稻瘟病菌,从而选育高抗、多抗、持久抗性的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菌 抗性遗传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