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CH_4(模糊匹配)
3条记录
长期施肥对双季稻田甲烷排放和关键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双季稻田甲烷(CH_4)排放特征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理,对合理利用及评价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田为平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施用化肥(MF:mineral fertilizer alone)、秸秆还田配施化肥(RF:rice residues plus mineral fertilizer)、30%有机肥配施70%化肥(LOM:30%organic matter plus 70%mineral fertilizer)、60%有机肥配施40%化肥(HOM:60%organic matter plus 40%mineral fertilizer)和无肥(CK:without fertilizer)条件下双季稻田CH_4排放及其微生物学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生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稻田CH_4排放通量均显著高于CK,表现为HOM>LOM>RF>MF>CK。各处理间CH_4总排放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大小顺序与排放通量趋势一致,以HOM处理为最高,比CK处理增加105.56%,其次是LOM和RF处理,分别比CK处理增加72.97%和54.17%。关键功能土壤微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稻田土壤产甲烷古菌的数量变化范围为(3.18—81.07)×10~3cfu/g,土壤甲烷氧化细菌的数量变化范围为(24.82—379.72)×10~3cfu/g。稻田土壤产甲烷古菌和甲烷氧化细菌数量大小顺序为HOM>LOM>RF>MF>CK,各施肥处理均显著高于CK;HOM、LOM、RF处理显著高于MF、CK处理。双季稻田CH_4排放与稻田土壤产甲烷古菌、甲烷氧化细菌数量变化关系密切。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双季稻田生态系统CH_4的排放和关键功能微生物的数量。

关键词: 施肥 双季稻 稻田 CH_4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肥用量增减对双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发展低碳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 2010 CSCD

摘要: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氮、磷肥用量下双季稻田CH_4和N_2O排放进行观测。观测结果显示,早、晚稻CH_4排放的季节规律相似。与不施肥相比,施化肥均提高早、晚稻返青期的CH_4排放。所有处理CH_4排放差异均不显著。双季稻田N_2O排放较为杂乱。早稻排水晒田期N_2O排放很微弱,而晚稻排水晒田期均无N_2O排放峰值,而晒田后的复水阶段出现排放峰值。通过比较晒田期土壤矿质氮,认为施肥量与追肥时间是造成晒田期无N_2O排放峰值的主要原因。早、晚稻的不同处理CH_4均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当地的减排措施应该以CH_4减排为主。

关键词: 双季稻田 CH_4 N_2O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晚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不同施肥处理的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晚稻田CH4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T1)相比,各施肥处理CH4排放通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秸秆还田+化肥处理(T5)CH4平均排放通量为9.96mg.m-2.h-1,比增氮磷施肥处理(T4)和对照分别增加26.1%和120.0%;平衡施肥处理(T2)和减氮磷施肥处理(T3)CH4平均排放通量比对照增加20%左右。说明施化肥可能提高水稻植株运输能力,进而增加CH4排放,但并未发现施化肥处理(T1、T2、T3和T4)之间CH4排放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对相关环境因素的分析表明,各处理CH4排放通量与土壤5cm深处温度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并与田间水层厚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综合考虑温室效应和稻谷产量,认为T2为推荐施肥方式,即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180、90和135kg.hm-2,在插秧前1d施入占总N量70%的碳铵和全部磷肥、钾肥(过磷酸钙和氯化钾)作为基肥,并在分蘖期(2008年7月19日)追施占总N量30%的尿素。

关键词: 晚稻田 施肥 CH_4 全球增温潜势(GWP) 产量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