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气候变化(模糊匹配)
8条记录
湘中地区双季稻生长期内气候变化特征

湖南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探明湘中地区双季早晚稻生长期内气候变化特征及对生产的影响,以该地区1960—2019年的双季早、晚稻生育期内逐日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近60 a早晚稻生长期内各生育时期的温、光、水等气候资源变化趋势,探讨在区域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双季早晚稻生产如何充分利用有利气候变化以及避开不利气候变化。结果表明:早稻生长期内的日平均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播种育秧期增幅最大,分别为0.433、0.808和0.428℃/10a;播种育秧期和移栽返青分蘖期的日照时数为增加;降水量的增加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晚稻生长期内日平均气温除孕穗期略有下降外,其余生育时期均呈上升趋势;播种育秧期、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3个时期平均日最高气温均表现出一定幅度的升高,增幅最大的是灌浆成熟期;平均日最低气温表现为持续上升,增幅最大的为灌浆成熟期,达0.226℃/10a;孕穗期的日照时数降幅最大,下降约11.02 h/10a,其次是移栽返青分蘖期,下降约6.656 h/10a。该区域气候变化对早稻而言是利大于弊,而对晚稻来说则制约了其高产潜力的发挥。因此,湘中地区早晚稻生产可采取早稻适当提前播种并搭配迟熟晚稻品种的技术对策。

关键词: 双季稻 生长期内 气候变化 湘中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

经济地理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以传统农区湖南省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空间集聚分析、时序变化趋势分析等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1986-2016年湖南省县域典型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演变过程、格局及阶段性特征,从环境基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探讨种植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6-2016年湖南省共出现29种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有83个县市区进行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调整,主要调整方向为降低主粮作物的种植比例,增加经济作物和蔬菜类作物种植比例,类型丰富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②从县域尺度上看,1986-2016年湖南省作物种植比例呈显著减少趋势的主要是早稻、晚稻;种植比例呈显著增加趋势的主要是中稻、蔬菜和油料,种植类型格局调整为中稻、玉米、蔬菜和油料等作物共存的种植类型格局.③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化是区域自然环境基础与外部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交互影响的结果.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通过作物价格差异、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地区种植面积,助推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增加;科技进步通过农业技术推动地区种植面积增加;农业政策通过宏观调控与加大农业投入保证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环境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地区种植面积与规模;气候变化通过干预农户对作物种植类型与种植面积的选择,从而影响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

关键词: 农作物种植结构 农业科技 市场需求 粮食安全 气候变化 劳动力价格 湖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系统归纳分析了我国气候资源变化情况,总结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水稻生育期、产量、品质及生产成本的综合性影响,提出了水稻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主要是选育与选用适应气候变化的水稻新品种、调整水稻种植制度及品种搭配结构、适应气候变化的水稻群体管理措施和加强水稻生产过程在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及预防工作。此外,发现当前针对水稻生产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研究缺乏特定性及精确性,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加强。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气候变化 水稻生产 影响和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稻安全生产日期的变化

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安全生产日期是品种和种植方式选择、温光资源高效利用和生产季节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长江中游地区47个气象台站的逐日日平均温度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近50年(1960—2009)该地区50%和80%保证率的双季稻各安全生产期。发现生产中常用的80%保证率安全生产日期,后25年(1985—2009)较前25年(1960—1984)早稻覆膜旱育秧安全播种期推迟了3 d,早稻露地水育秧安全播种期提前了3 d,早稻安全移栽期提前了4 d,杂交晚籼稻安全齐穗期提前了3 d,常规晚籼稻安全齐穗期推迟了1 d,晚籼稻安全成熟期基本没有变化,早稻覆膜旱育秧条件下的双季稻安全生产季节天数缩短了4 d,早稻露地水育秧条件下的双季稻安全生产季节天数延长了1 d。本文列出了后25年各气象台站80%保证率的安全生产日期,按就近指导原则可以作为各地双季稻生产季节安排、品种和种植方式选择的依据。对比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及安全生产日期变化并不显著。除早稻露地水育秧安全播种期、早稻安全移栽期明显提前,有利于早稻提早播种、增加产量潜力外,其他安全生产日期的变化并不利于延长生长季节和增加产量潜力,其中晚稻安全齐穗期还略有提前。因此,从生产安全性的角度,该地区不能盲目地推广直播稻,机插稻也应重视安全生产日期的问题,搞好品种选择和播期安排。

关键词: 长江中游 双季稻 安全生产日期 气候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有机碳分类研究进展

湖南农业科学 2012

摘要:阐述了土壤有机碳的概念,按土壤有机碳的化学组成、化学性质及其与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结合的情况及比重等,主要从化学和物理两个方面综述了土壤有机碳的分类方法。认为土壤活性有机碳能够灵敏、准确、真实地反映土壤有机碳的存在状况以及土壤质量变化,提高土壤活性碳库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增加作物产量;而缓效性碳和惰性碳可能有利于土壤物理性质改善,土壤固碳增加可提高土壤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分类 土壤肥力 气候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三维模型评估全球变暗效应对水稻光合生产的影响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几十年的观测证实到达地球表面的总辐射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即"全球变暗"现象),伴随这一现象的是其散射辐射比例的增加.很多观测表明散射辐射比例增加能够显著提高植物光合生产能力,但其机理并不十分明确.本文采用三维建模方法,利用由田间原位测定的灌浆期水稻群体空间结构数据构建三维冠层模型,使用考虑了入射辐射几何特征的冠层三维光分布模型,模拟了冠层的光分布和光合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在入射总辐射一定范围内降低的情况下,水稻群体光合速率可因散射辐射比例增加而显著高于入射总辐射未降低时的值,其原因是散射辐射比例增加显著降低了群体中低于光补偿点的叶面积比例,同时显著提高了位于光响应曲线线性部分的叶面积比例.散射辐射比例的变化对冠层上部叶片的光强分布和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基于三维模型进行模拟其计算量巨大,本文采用高性能计算系统以并行机制构建模型,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关键词: 散射辐射 气候变化 光合作用 作物模拟 高性能计算 虚拟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影响——以南方水稻产区湖南省宁乡县为例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摘要:本文通过对气候变化和影响气候变化因素的分析,以南方水稻产区为例,提出了南方稻区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措施的综合运用,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影响。

关键词: 农业生产方式 气候变化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候变化对蔬菜学科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11

摘要:介绍了蔬菜科学技术的概念,阐述了全球气候变暖对蔬菜生产、蔬菜品种多样性的影响及应对气候变化蔬菜学科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蔬菜学科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加强蔬菜生产布局规划研究;培育抗逆性强的蔬菜新品种;发展蔬菜工程学理论和技术体系;发展蔬菜物流、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学科 蔬菜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