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EI(精确检索)
98条记录
巢湖微囊藻毒素异构体组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湖泊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害蓝藻释放微囊藻毒素(MCs),严重威胁饮用水源地用水安全.为了解巢湖MCs污染状况及其异构体组成对水质的影响,于2012年夏季(8月)和秋季(11月),2013年冬季(2月)和春季(5月)进行采样分析,研究了巢湖水体中胞内微囊藻毒素(IMCs)和胞外微囊藻毒素(EMCs)异构体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发现,IMCs和EMCs的平均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12~6.45μg/L和0.69~1.92μg/L.在3种常见的异构体中,MC-RR和MC-LR比例较高,MC-YR最低,MC-RR和MC-LR是巢湖水体中MCs的主要异构体类型. IMCs和EMCs的异构体浓度及其比例呈现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微囊藻生物量、水温、总磷浓度是影响IMCs和EMCs异构体浓度及其组成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本研究表明巢湖富营养化严重的西湖区夏季能合成更多的MC-RR异构体,而秋、冬季节偏向于释放生理毒性更强的MC-LR异构体.了解MCs异构体组成变化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有助于预测预警水体MCs污染状况和评估饮用水源地MCs风险.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异构体 时空分布 巢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能球磨处理对赣南脐橙全果原浆粒径和流变特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开发柑橘全果产品,降低全果原浆粒径,改善其流变特性,对柑橘全果粗浆进行球磨处理。以赣南脐橙为原料,经粗粉碎后球磨处理不同时间(0、30、60、90、120、150、180 min),得到不同粒径的全果原浆,研究经球磨处理后赣南脐橙全果原浆的粒径和流变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球磨处理能有效降低全果原浆的粒径,球磨处理180 min后果浆平均粒径由110.00μm下降到56.53μm,整体下降了49%。随着球磨处理时间的延长,全果原浆越来越均匀细腻,且无团聚现象。球磨处理的赣南脐橙全果原浆体系随剪切速率的上升,剪切应力增大,而表观黏稠度下降,出现剪切稀化现象,是一种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具有较好的黏弹性。与未经球磨处理的原浆相比,球磨处理60 min得到的赣南脐橙全果原浆黏稠度最高,凝胶状态最为稳定,适合加工为果酱类黏稠度较高的产品;而球磨处理30 min得到的原浆体系黏稠度最低,但流动性最佳,适合加工为果汁类流动性较好的产品。本实验为柑橘全果产品加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球磨 赣南脐橙全果原浆 粒径 流变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合成柑橘类黄酮研究进展

中国食品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因柑橘中类黄酮化合物含量丰富,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类黄酮主要从柑橘等植物中提取,少量通过化学合成或结构修饰。近年来,在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等宿主菌中构建代谢通路异源合成类黄酮的微生物方法已进入研究阶段,其具有安全性高,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本文简述了柑橘中类黄酮的合成代谢途径,微生物合成柚皮苷、橙皮苷、圣草次苷等类黄酮的研究进展及技术思路,对宿主菌代谢负荷大、基因表达效率偏低、碳通量流向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优化宿主菌株选择、微生物共培养、表达体系优化及碳通量重定向等解决方案,以期对目前柑橘类黄酮的微生物合成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柑橘 类黄酮 微生物合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烫过程中百合粉的主要营养成分、微观结构及其功能特性

中国食品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热烫方式对百合粉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卷丹百合鳞茎为原料,分别采用沸水和蒸汽热烫处理不同时间(0,20,40,60,80 s),研究百合粉的主要营养成分、表观形态、粒径分布、功能特性及其热力学特性在不同热烫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沸水热烫和蒸汽热烫处理不同时间,百合粉理化特性发生显著变化。随沸水热烫时间的延长,百合淀粉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沸水热烫60 s淀粉含量增至最高(76.80%),蒸汽热烫致百合淀粉含量从67.33%降至52.82%,呈下降趋势;经两种热烫方式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均先降后升。未热烫的百合粉颗粒光滑圆润,以卵圆形淀粉小颗粒为主。经两种热烫处理的淀粉小颗粒逐渐减少,百合粉中的大颗粒先膨大变粗糙,而后破碎变小。热烫处理后百合粉粒径分布主峰向右偏移。未热烫的百合粉平均粒径为16.58μm,经热烫处理的百合粉粒径随热烫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沸水热烫40 s和蒸汽热烫60 s处理的平均粒径最大,分别为78.97μm和66.53μm。百合粉透光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未热烫和不同热烫方式处理的百合粉膨胀度和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呈增大趋势。沸水热烫使百合粉热力学特性消失,蒸汽热烫处理致百合粉的糊化温度升高,未热烫百合粉糊化焓为5.40 J/g,经蒸汽热烫40 s时降至最低1.26 J/g,蒸汽热烫60 s时热力学特性消失。

关键词: 百合 热烫 微观结构 粒径分布 热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杂种雄性不育水稻9814HS-1的育性与遗传分析

科学通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种雄性不育系是培育多系法杂交稻理想的遗传工具;杂种雄性不育性一般发生在水稻种间或亚种间,而鲜见于亚种内的品种间.本文报道了一份籼籼交杂种雄性不育系9814HS-1.田间观察结果显示, 9814HS-1在长沙10月初起或三亚3月中旬前抽穗则花粉彻底败育,结实率为0.00%,而同期抽穗的双亲T98B和M114B的育性正常.分子标记分析发现T98B和M114B的籼稻基因型频率分别达到了0.94和1.00;进一步分析注意到,它们与8个籼稻品种杂交的F_1株系结实全部正常,结实率达到了80.35%~91.87%,而与4个粳稻品种的杂交后代均高度不育,表明9814HS-1的双亲都具有籼稻属性.测恢试验发现, 9814HS-1的育性能被所测验的6个籼稻品种全部恢复(结实率达到了85.24%~93.21%),表明9814HS-1具有"三交种"育种利用潜力.遗传分析显示, T98B和M114B的正反交F_2和BC_1F_1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的理论分离比都为1:3,推断9814HS-1的育性受两个非等位的杂合态核基因互作所控制.籼型杂种雄性不育系9814HS-1的发现为重新认识水稻生殖障碍提供了启示,对于建立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稻 杂种雄性不育系 杂种优势利用 多系法杂交稻 9814HS-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柠檬不同组织的酚类物质分布及其抗氧化特性

中国食品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分光光度计法评价4种柠檬(尤力克黄柠檬、小青柠、青柠檬、香水柠檬)中果皮与果肉的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并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对其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结果表明:4种柠檬果皮中的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果肉(P<0.05),其中尤力克果皮与果肉的总酚、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余3个品种(P<0.05),而香水柠檬果皮与果肉中总酚、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均最低。不同品种柠檬中酚酸、类黄酮种类及含量差异较大。从4种柠檬中共检出21种酚类物质,其中酚酸6种,黄酮6种,黄烷酮6种,多甲氧基黄酮3种。柠檬中的酚类物质主要是黄烷酮,占类黄酮总量61.82%~91.61%,其中青柠檬果皮中酚酸总量最高(535.62 mg/100 g DW),尤力克果皮中类黄酮总量最高(1 506.33 mg/100 g DW),果肉规律与果皮基本一致,然而其含量显著低于果皮含量(P<0.05)。从尤力克果皮与果肉中共检出15种酚类物质,其中圣草枸橼含量最高,而新绿原酸是含量最高的酚酸。从小青柠、青柠檬和香水柠檬的果皮与果肉中分别检测出19,16,15种酚类物质,其中橙皮苷含量均最高,而香草酸是含量最高的酚酸。不同品种柠檬的总酚和总类黄酮含量与ABT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总酚含量与DPPH呈显著性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 柠檬 总酚 酚酸 类黄酮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与化学计量学的绿茶快速无损鉴别方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绿茶是我国饮用范围最广、最受欢迎的一类茶叶。不同品种绿茶叶外观上差别较小,非专业人员难以直接用肉眼进行辨别。传统化学方法操作复杂、检测费用较高,对样品具有破坏性,无法实现快速无损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无损、重现性好、可直接用于在线定性定量分析的新型分析技术。由于种植方式以及土壤、气候等生长环境的差异,不同品种绿茶叶中含氢基团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也不相同,因此可以通过扫描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得到不同品种绿茶叶的特征信息,实现对不同品种绿茶叶的快速鉴别。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与化学计量学技术对不同品种绿茶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使用近红外光谱仪得到了八个品种绿茶样品的光谱图,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品种绿茶样品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使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消除了光谱信号中的基线干扰,从而提升聚类效果。利用基于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的变量筛选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聚类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后样品的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之和在90%以上,可以选取前两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直接采用原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的准确率较低,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连续小波变换可以有效地消除光谱信号中的基线干扰。与直接使用原始光谱聚类结果相比,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后聚类效果有显著提升,但依旧不能实现所有品种茶叶样品的准确鉴别。为了进一步提高方法的稳健性和分类结果的准确性,选取了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较大的波长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在符合平均值大于1%的波长范围内,剔除标准偏差小于5‰的波长,进一步选择较大相对标准偏差值对应的波长点进行聚类分析。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仅使用几十个甚至是几个波长即可实现绿茶样品品种的准确聚类分析。波长筛选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主成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实现对不同品种绿茶的快速鉴别。经过对各个光谱吸收区域波长所对应官能团分析后,初步得出多酚、酰胺类以及氨基酸类物质的种类不同或含量差异是形成绿茶品种差异的重要原因。所提出的基于近红外光谱与化学计量学技术的方法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为绿茶的快速无损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绿茶 连续小波变换 波长筛选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脱氧野尻霉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机制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光谱法,研究桑叶提取物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结果发现:DNJ与α-葡萄糖苷酶反应的半抑制浓度为0.297μg/mL,作用类型为竞争型抑制;其与α-葡萄糖苷酶主要通过静电吸引力相互作用形成基态复合物,并使α-葡萄糖苷酶的内源荧光猝灭;DNJ与α-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的过程是熵驱动的吸热反应,静电吸引力是两者结合反应的主要驱动力。不同温度(273、298、310 K)条件下荧光猝灭常数(K_(sv))分别为1.48×10~4、1.29×10~4、1.12×10~4 L/mol。DNJ使α-葡萄糖苷酶的构象发生变化,且使其二级结构重新排列;诱导酶活性口袋关闭,不利于底物结合到活性位点,推测这可能是DNJ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的机理。

关键词: 1-脱氧野尻霉素 α-葡萄糖苷酶 降血糖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下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

环境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壤丘陵区典型稻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化肥(NPK)、秸秆还田+化肥(NPKS)、30%有机肥+化肥(LOM)和60%有机肥+化肥(HOM)这5种处理,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基于~(18)O-H_2O示踪的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长速率(CGrowth)均以HOM处理最高,CK处理最低.根际土中,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速率以HOM最高,CK和NPK最低;微生物碳源利用效率(CUE)以NPK最高,LOM和HOM最低.非根际土中,不同施肥处理的基础呼吸速率和CUE均无显著差异. MicroResp~(TM)结果显示,非根际土中微生物对外源碳源代谢能力高于根际土.施用有机物料(秸秆或有机肥)均能提高微生物对羧酸类、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速率,且土壤微生物利用羧酸类碳源的活性最高,其次为氨基酸类和碳水化合物类碳源,对复杂化合物的代谢速率较低. RDA分析表明,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情况的聚类总体以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分开,CK与施肥处理分开,且NPK与NPKS相对聚集,LOM与HOM相对聚集,NPK、NPKS与LOM、HOM分开,即不同施肥处理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对外源碳源代谢特征.结果表明,施肥未改变微生物CUE和基础呼吸速率,但有外源碳源输入(如根系分泌物)的情况下,施用有机物料增加基础呼吸、降低CUE.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土 土壤微生物 碳源利用效率(CUE) MicroResp~(T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藏过程中温州蜜柑角质层组分变化及其对指状青霉生长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角质层在果实采后贮藏中具有多重重要的生理功能。本实验以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为材料,对其冷藏过程中角质层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州蜜柑冷藏过程中蜡质、角质含量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角质含量的变化幅度最大;脂肪酸是外蜡中含量最丰富的蜡质组分,在冷藏前10 d,脂肪酸含量从0.73μg/cm~2增加到3.09μg/cm~2,之后下降至0.64μg/cm~2(40 d);萜类物质主要存在于内蜡中,内蜡中萜类物质含量在冷藏过程中呈下降-上升的反复波动状态;角质单体成分主要为肉桂酸和十六碳二酸,冷藏时,肉桂酸含量逐渐下降,在第40天时最低,为13.90μg/cm~2,十六碳二酸含量先增加到17.90μg/cm~2(10 d),然后下降到6.60μg/cm~2(40 d);体外实验表明,角质能显著抑制指状青霉孢子萌发,而内蜡能显著抑制菌丝生长(P<0.05)。这些结果揭示了贮藏过程中角质层变化的生化基础及角质层各组分对指状青霉的影响,为提高温州蜜柑柑橘品种的耐贮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温州蜜柑 冷藏 角质层 指状青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