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产量(模糊匹配)
432条记录
"种、肥一体"模式下氮肥运筹对高粱种植效益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为明确高粱"种、肥一体"栽培的氮肥最佳运筹模式,以兴湘粱2号为供试高粱品种,于2020年在宁乡市开展了氮肥不同基追肥比例对高粱产量、经济效益与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高粱"种、肥一体"栽培模式下以氮肥80%基施、剩余20%一次性追施的产量、纯收入、净产投比、氮肥利用率最高,是高粱"种、肥一体"栽培的一种高效氮肥运筹模式.

关键词: 种、肥一体 高粱 氮肥运筹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量对中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华容县的中稻最佳施氮量,采取田间小区试验,在施磷(P2O54.8 kg/667m2)、施钾(K2O 7 kg/667m2)一定的条件下,开展不同施氮量(N 0、6、10、14、18 kg/667m2)对中稻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有利于中稻增产,其中T3处理(N-P2O5-K2O=10-4.8-7)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施用10 kg/667m2纯氮能提高中稻N肥利用率和K肥利用率;适量氮肥可以增加纯收入,以施用纯氮10 kg/667m2纯收入最高,为688.58元/667m2,过量施用氮肥反而会导致肥料效益下降.

关键词: 氮肥 中稻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农村年轻劳动力迁移减少和人口老年化所导致的对粮食作物生产积极性大幅度降低的问题,探究投入劳动力更少的水稻种植方式和与之相配套的高产品种的种植模式已迫在眉睫。通过2017—2019年的大田试验比较了当前常见且易于推广的2种种植方式,以及筛选了便于购买的早稻品种14个和晚稻品种12个,其种植方式为模拟机插秧和机直播,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不同早晚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能够比移栽缩短生育期,其中早稻直播平均生育期较移栽缩短7 d,晚稻平均缩短8 d,且直播的生育期比移栽的波动范围更小,表现更为稳定;每年全年年均产量均表现为直播显著高于移栽,其中2017年高出29.71%,2018年高出12.37%,2019年高出7.15%,并发现产量和不同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会受品种、种植方式和年度的极显著影响;通过线性回归协方差检验可知,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均存在正相关性,表现为产量随着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而增加,其直播方式的线性回归的决定系数(R~2)均高于移栽方式。综合比较得出,早晚稻种植方式中均以直播方式表现更佳,筛选出了与直播方式配套的稳定高产(3 a大田产量表现均较高)早稻品种株两优829(产量为6.02~10.90 t/hm~2)、煜两优4156(6.49~10.22 t/hm~2)和稳定高产晚稻品种五优308(10.43~12.65 t/hm~2),筛选出的早晚稻品种生育期长短适中,能有效衔接实现早晚稻高产种植。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方式 产量 干物质积累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化学药剂对药用百合卷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湖南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为了筛选出防治药用百合卷丹灰霉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以药用百合卷丹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药剂处理对百合灰霉病都有很好的防效,以处理2和处理1的防效较好,分别为85.13%和82.88%,其次是处理4;百合的产量以处理1最高,其次是处理2和处理3,分别为22.39、20.59和19.54 t/hm2;综合考虑防效与产量,以处理1和处理2的效果较好.因此,用20%咯菌腈悬浮剂600 mL/hm2兑水900 L和用40%嘧霉胺悬浮剂1410 g/hm2兑水900 L,在百合发病初期于4月30日、5月10日和5月20日连续喷施3次的效果较好,在实际应用中建议选用40%嘧霉胺悬浮剂和20%咯菌腈悬浮剂交替使用,在百合灰霉病发病初期连续施药3次,每次间隔7~15 d.

关键词: 化学药剂 卷丹百合 灰霉病 防治效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作生产中水、肥、药高效利用及对水稻的影响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受水、肥、药的影响,但我国水、肥、药的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研究水、肥、药高效利用技术及其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述了水分高效利用技术(干湿交替灌溉、覆盖旱种、强化栽培体系)、氮肥高效利用技术(改进施肥方法、改变肥料形态、氮肥的最佳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农药高效利用技术(改进喷药方式、生物农药)和水、肥、药协同高效利用技术(水肥互作、减肥减药技术)及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并指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水稻 水、肥、药 高效利用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季稻区长期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大麦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在大麦-双季稻多熟制条件下,长期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措施对大麦植株主要生育期叶片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于2018—2020年在长期定位试验(33年)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无肥(CK1)、单独施用化肥(CK2)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RF)3种不同施肥条件下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RF显著提高了大麦植株主要生育期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CK2植株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CK1,而MDA和Pro含量均显著低于CK1。在大麦主要生育期,RF植株叶片的光合指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CK1。不同施肥处理下大麦产量在2年均表现为RF>CK2>CK1,RF分别较CK1显著增产571.5和576.9 kg·hm-2。因此,采取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措施有利于增强大麦植株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改善光合特性,为大麦高产奠定生理基础。

关键词: 施肥模式 大麦 生理特性 保护性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尿素对环洞庭湖区双季稻吸氮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缓控释肥料应用于我国水稻生产中,对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研究以连续在湖南进行6年(2013—2018年)的双季稻控释尿素施用试验为研究平台,分析控释尿素施用下环洞庭湖区早晚稻主要生育期地上部氮素累积、氮素阶段吸收速率与氮素利用的关系,探究控释尿素减施对水稻持续稳产增产的原因.结果表明:早稻各施氮处理均有1次明显的氮素阶段吸收速率峰值,控释尿素(controlled-release urea,CRU)处理氮素吸收相对延后,氮素累积主要在幼穗分化始期至抽穗期阶段,占生育期总量的35.31%~42.33%,其次为始分蘖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和抽穗期至乳熟期.晚稻于始分蘖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和抽穗期至乳熟期出现2次明显的氮素阶段吸收速率峰值,均以1.0 CRU(等氮量控释尿素)处理峰值最高;始分蘖期至幼穗分化始期、抽穗期至乳熟期水稻大量吸收氮素,累积增量分别占35.92%~40.52%和23.05%~24.58%.控释尿素还能显著提高双季稻产量,早晚稻分别以0.9 CRU(控释尿素减氮10%)和0.8 CRU(控释尿素减氮20%)处理最佳,控释尿素减施的晚稻增产效果优于早稻,且显著提高早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CRU处理早晚稻产量与幼穗分化始期、抽穗期、乳熟期、腊熟期氮素累积量和有效穗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晚稻产量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早晚稻幼穗分化始期氮素累积量与氮肥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呈显著负相关,氮肥偏生产力与早稻幼穗分化始期、抽穗期、乳熟期和腊熟期氮素累积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晚稻抽穗期氮素累积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控释尿素施用使水稻氮素阶段吸收速率、地上部氮素累积后延,有利于后期生殖生长及籽粒结实,显著提高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结合双季稻吸氮特征和籽粒产量,建议环洞庭湖区早稻采用释放期较短的控释尿素或配合速效氮肥施用,进一步实现增产.

关键词: 控释尿素 双季稻 吸氮特征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菇渣与菌肥配施对百合鳞茎的增产提质效果

湖南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以卷丹百合为试验对象,通过田间微区试验对比分析单施化肥(CK)、化肥+菌肥(T1)、化肥+低量菇渣(T2)、化肥+高量菇渣(T3)、化肥+低量菇渣+菌肥(T4)、化肥+高量菇渣+菌肥(T5)6个处理对百合鳞茎的增产提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菌肥或菇渣以及二者配施均可显著提升百合鳞茎的产量、蛋白质含量,以T4处理的产量最高,比CK增产20.48%,以T3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比CK增加63.37%;菇渣与菌肥配施对百合鳞茎中VC、氮、磷、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单位面积百合鳞茎的磷、钾累积量,其中T4处理的磷、钾累积量分别比CK增加38.00%和28.67%。因此,菇渣可用于百合种植,其与菌肥配施对百合的增产提质效果显著。

关键词: 百合 菇渣 菌肥 产量 养分累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种量和施肥量对南方春大豆产量形成和机收质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探索南方机械化作业条件下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湘春豆V8’为材料,通过大田大区试验研究了播种量和施肥量对春大豆农艺性状、产量产量构成以及机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倒伏率随着播种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大豆出苗率、成株率则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2)大豆单位面积株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增多,而每株有效荚数则反之;施肥量的增加能有效提高每荚果粒数;均数间两两比较表明,S2F2(播种量75 kg/hm2+复混肥量90 kg/hm2)处理可获得最高产量2834.91 kg/hm2。(3)播种量和施肥量对机收损失率均无显著影响,且不存在交互效应,总体机收损失率在5.39%~6.21%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播种量主要通过单位面积株数、成株率、株高、倒伏率来影响机收含杂率,主要通过单位面积株数、成株率来影响机收损伤率;而施肥量主要通过株高、底荚高度和倒伏率来影响机收含杂率。播种量对机械收获质量,特别是机收含杂率和损伤率影响较施肥量更为广泛。综合考虑大豆产量及机械收获质量等因素,认为采用播种量75 kg/hm2+复混肥量90 kg/hm2可获最高产量2834.91 kg/hm2(机收2731.88 kg/hm2),且能有效降低机收含杂率和机收损伤率至6.82%和11.38%。

关键词: 春大豆 南方 机收 产量 机收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园地温及春茶产量的影响

磷肥与复肥 2021

摘要:为研究增施有机肥对春茶的影响,在10年生茶园内,设计3个不同有机肥施用梯度和覆膜处理,探讨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及在增施有机肥的前提下进行覆膜处理对茶园地温、春茶萌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提高茶园地温2.56~2.86℃,提早茶树萌芽期9 d左右,增产1.6%;茶园每增施3000 kg/hm2有机肥(w(总养分)≥8%,w(有机质)≥60%)可提高茶园地温0.40~0.95℃,提早茶树萌芽期3~6 d,增产14.52%~42.53%.在增施有机肥的同时进行地膜覆盖能有效提高茶园地温,使春茶提前萌芽,促进春茶提早上市.

关键词: 茶园 覆膜 有机肥 地温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