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耕作制度(模糊匹配)
6条记录
关于优化棉田农作制度的思考

湖南农业科学 2017

摘要:根据长江中下游棉区优越的自然资源气候特点和丰富的农作物品种资源,建议优化棉田农作制度,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并从合理复种布局、选择适宜作物品种、育苗移栽、科学施肥与化控、控制间套作物密度、优化病虫防治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因地制宜的发展棉田棉、粮、菜间作套种复种技术,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资源产出率,达到间套作物平衡增产,从而提高棉田整体经济效益,实现棉农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 棉田 农作制度 间套作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南省稻田农作制度的问题与发展

湖南农业科学 2016

摘要:简要回顾了湖南省稻田农作制度的发展历程,提出湖南省农作制度存在冬闲田面积增加、稻田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基础设施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指出了湖南省农作制度要走高产稳产型农作制、用养结合型农作制、循环利用生态型农作制、区域特色型农作制、高效种养型农作制和现代高效型农作制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农作制度 发展历程 问题 发展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制度对南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生态环境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南方稻田温室气体甲烷排放为研究对象,选取冬季休闲和种植绿肥作物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两种主要模式,在早稻(OryzasativaL.)移栽之前进行旋耕和翻耕两种处理,以全年休闲为空白对照,利用静态箱法测定甲烷排放通量。结果表明,甲烷排放在水稻抽穗期达到极大值,至收获甲烷排放呈减少趋势,以无稻全年休闲区甲烷排放通量最低,在抽穗至收获阶段平均排放速率为3.43mg·m-2·h-1,冬闲及冬季种植紫云英处理分别比无稻休闲区排放通量高114.3%和420.3%;甲烷浓度具有强烈的空间异质性,地表以上50cm空间内,早稻抽穗至成熟阶段甲烷浓度是大气甲烷浓度的35.2倍;稻田甲烷高浓度低排放速率以及低浓度高排放速率现象表明,甲烷排放速率与其浓度之间具有非一致性。

关键词: 甲烷排放通量 南方稻田 耕作制度 空间异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丘陵旱地粮—药型高效种植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作物研究 2004

摘要:为提高丘陵旱地的经济效益,2002~2003年在新晃进行了粮—药型高效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杭白菊/糯玉米投产比最高,每公顷纯收入为33645元,投产比为1∶6.32;其次为杭白菊/糯高粱,每公顷纯收入为32019元,投产比为1∶5.34;丹参、杭白菊、半夏/春玉米三种模式,每公顷纯收入分别为23802,30113.42和27146.4元,投产比分别为1∶4.53,1∶5.01和1∶2.91。粮—药型高效模式,采用分带种植,合理安排主、副作物的茬口衔接,中药材选择耐荫、植株矮小、前期生长慢的品种,而间套春玉米、糯高粱、糯玉米等选择早熟、优质、高产、植株紧凑的品种,实现高矮作物的合理配置。春玉米、糯玉米的密度以每公顷1.5万~1.8万株、糯高粱以2.25万~3.0万株为宜。采用覆盖育苗移栽,错开作物茬口,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栽培管理措施,促进主副作物平衡增产。

关键词: 栽培 耕作制度 间作套种 旱地作物 药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稻田农作制度研究进展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2003

摘要:在论述稻田农作制度对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回顾了近50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生产发展历程,分析了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南方未来稻田农作制度研究和调整的方向与目标。

关键词: 水稻 稻田 农作制度 可持续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秧、稻耕作制中的大豆品种与收获期研究

作物研究 1992

摘要:本文对豆、秧、稻大豆品种与收获期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湘中用于豆、秧、稻耕作制栽培的大豆品种以湘春豆14号和泰兴黑豆较好。不同收获期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表现为百粒重随收获期的提早而明显降低,但在正常成熟前3天收获对百粒重的影响不大;各品种平均,随着收获期的提早,脂肪含量明显增加;收获期对蛋白质含量虽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收获期 耕作制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