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栽培因子(模糊匹配)
5条记录
淀粉型甘薯品种高产栽培因子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12

摘要:为探索湖南省甘薯的种植密度、栽插期、施氮量、施磷量及施钾量与产量的关系,以徐薯22为试验材料,采用5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DPS分析方法,对淀粉型甘薯品种高产栽培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徐薯22目标产量在2 243.42kg/667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方案为:施N量9.63~10.37 kg/667m2,栽插期5月23日~5月/27日,密度3 965~4 035 kg/667m2,施K量19.31~20.69 kg/667m2,施P量28.36~31.64 kg/667m2。

关键词: 甘薯 淀粉型 栽培因子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湘春豆25号秋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特早熟春大豆湘春豆25号的秋播增产潜力,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苗前期施复合肥、苗后期施尿素等3个主要栽培因子对湘春豆25号秋播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x1)、苗前期施复合肥(x2)两因子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苗后期施尿素(x3)主效不显著,与x1,x2互作显著;湘春豆25号翻秋种植适合高密度、高肥力水平下栽培;中等肥力土壤上栽培,产量2400kg/hm2以上的优化农艺模式有39个,其主要决策因素取值范围:种植密度57.58~61.51万株/hm2,苗前期施复合肥316.8~427.65kg/hm2,苗后期施尿素202.44~284.34kg/hm2.

关键词: 春大豆 栽培因子 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秋播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因子对棉株不同坐果点蕾花铃影响的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04 CSCD

摘要:在湖南特殊的环境条件与栽培技术体系下,采用二次回归组合设计的最优混合设计(311设计)方案,探讨了栽培因子对棉株不同坐果点蕾花铃的影响。结果表明,伏前桃在总铃数中所占的比例随播期推迟而减少,随密度增大而略有增加,施氮量过多或过少均减少伏前桃的比例;秋桃的比例随播期推迟而增加,随密度增大而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伏桃在总铃数中的比例最高,各个处理平均达到62%左右。根据三桃的总数与比例得出,处理3为最好的栽培模式,即播期为4月9日,密度为19755株/hm2,施氮量为337.5kg/hm2。

关键词: 栽培因子 坐果点 蕾花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湘春豆17号主要栽培因子与农艺性状关系的探讨

湖南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试验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探讨了密度、复合肥、尿素、钼酸铵 4个栽培因子与湘春豆 17号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试验设计范围内 ,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单株粒重均与密度呈负向相关 ;茎粗、分枝荚数、单株粒数及单株粒重均与复合肥用量呈正向相关 ;主茎荚数、单株荚数与尿素追施量呈正向相关 ;花期叶面喷施钼酸铵对增加大豆粒重有一定的作用 ;各栽培因子对每荚粒数和百粒重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大豆 湘春豆17号 栽培因子 农艺性状 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要栽培因子对少籽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长江蔬菜 1999

摘要:在湖南西瓜生长前期低温、多雨、寡照,后期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对主要栽培因子对少籽西瓜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海拔300m左右的平原和丘陵区,少将西瓜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到4月初;栽培密度为600株/667m2,采用双蔓整枝较适宜;适当增加有机肥用量可明显提高少籽西瓜的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

关键词: 西瓜 少籽西瓜 栽培因子 产量 品质 湖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