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稻田减氮控磷综合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技术;综合技术;技术体系;稻;稻田;磷;体系研究;体系;氮;综合;集成;减氮;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0

摘要:   本项目由湖南省科技厅十一五重大专项“稻草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沿洞庭湖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消纳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中南丘陵区农田复合生物循环模式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等课题共同支助。   根据稻田氮磷流失机理、长期定位演变规律和减氮控磷技术等研究目标需要,成功研究出渗漏池监测、径流池原位监测和田间径流小区模拟监测等一整套稻田氮磷流失监测方法与装置;研究形成了稻田施肥后表面水氮素浓度显著降低和养分释放与水稻生长需求相协调的缓控释肥料减氮技术;依据早稻基肥施用后表面水氮磷浓度剧增及冬季土壤残留养分损失的特征,提出利用稻田套种红萍有效去除稻田表面水高浓度氮磷、利用冬季轮作绿肥吸收利用稻田土壤残留养分,结合控释氮肥高量减氮等稻田氮磷生物消纳技术;探索出有利于稻田有机碳积累、减排综合温室气体效应和减少氮磷流失的稻草覆盖还田、人畜粪便稻田流失风险规避的有机废弃物控制氮磷损失技术;研究提出利用氮肥施用时期调控和磷肥根部集中施用技术等减氮控磷的肥料运筹技术;构建出增加稻田土壤对氮磷蓄积能力的稻草、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氮磷损失控制技术、土壤养分供应与作物需求协调的缓控释肥料技术、降低稻田表面水高浓度氮磷的生物消纳技术和冬季绿肥固氮活磷、利用稻田土壤残留养分等创新成果集成的稻田减氮控磷综合技术体系。   通过这些技术和模式的组装、集成并在湖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不仅降低了面源氮磷污染风险,也提高了水稻产量,并减少了肥料成本,对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应用在推进相关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通过本项目研究,在稻田氮磷流失监测方法和减少稻田氮磷流失的减氮控磷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结果,项目组成员共申报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得专利授权2项,提出相关技术规程3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科技论文47篇。

  • 相关文献

[1]水稻绿色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张玉烛,方宝华,纪雄辉,刘洋,谢运河,廖育林,王立峰,彭迪. 2017

[2]马铃薯对氮、磷、钾的吸收及分配规律研究进展. 刘明月,伍壮生,黄科. 2010

[3]"种植-肉牛-有机肥-种植"模式氮磷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 崔新卫,吴海勇,谷雨,李明德,吴金水,肖和艾,杨曾平. 2016

[4]不同类型水稻土对氮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简燕,朱坚,彭华,熊丽萍,蔡佳佩,纪雄辉. 2020

[5]“种植-肉牛-有机肥-种植”模式氮磷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 崔新卫,吴海勇,谷雨,李明德,吴金水,肖和艾,杨曾平. 2016

[6]不同类型水稻土对氮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英文). 简燕,朱坚,彭华,熊丽萍,蔡佳佩,纪雄辉. 2021

[7]西瓜长季节栽培病毒病的发生及其综防技术. 梁志怀,张屹,谭华,刘建雄. 2016

[8]第二讲 优质稻品种及其合理搭配. 李瑞蓉. 1999

[9]稻种资源对稻瘟病的抗谱测定. 王云高,罗耀光,彭绍裘,黄费元,刘二明. 1996

[10]第三讲 优质稻调优保优栽培技术(一). . 1999

[11]不同缓控释肥料减氮对洞庭湖区双季稻田氮流失与作物吸收的影响. 纪雄辉,石丽红,刘昭兵,彭华. 2010

[12]湘北双季稻区种植翻压紫云英的氮肥减施效应. 王慧,周国朋,常单娜,高嵩涓,刘蕊,廖育林,鲁艳红,曾闹华,聂军,曹卫东. 2022

[13]促进湖南生态农业发展 建设农业生态文明. 刘凌峰. 2008

[14]依靠科技建设中部地区现代农业. 周克艳. 2004

[15]广西玉林市超级杂交稻特优233"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技术体系. 容林熙,刘贵文,黄春东,黄樟华,白德朗. 2011

[16]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技术体系. 李林,刘海军,孙玉桃. 2000

[17]食用百合规范化栽培技术. 朱校奇,彭福元,刘明明,孙卫文,肖苏林. 2009

[18]不同施肥处理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李玉娥,刘克樱,万运帆. 2007

[19]湖南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 肖小平,马月存,杨光立. 2007

[20]南方稻田农作制度研究进展. 邹冬生,屠乃美,张武汉,刘登望,孙玉桃.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