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双季稻区冬季绿色生物覆盖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覆盖技术;技术;示范;双季稻;稻区;双季;技术体系;稻;覆盖;绿色;体系研究;体系;冬季;生物覆盖;研究;双季稻区;生物

第一完成单位: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7

摘要: 简要技术说明: 目前,我国南方稻区有冬闲田面积三亿多亩,一般冬闲期达5至6个月,最长达7至8个月,稻田冬春土地、温光、水肥等自然资源浪费严重,不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为充分利用冬春温光、土地自然资源,促进冬闲田的合理利用,2003年将“长江中游稻作区粮—草混合型农作制度研究与示范”列入我所自选科研课题进行研究;2004~22005年该项目先后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南方农区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2004BA508B20) 、2004年月1月至2006年12月列入由中国农业大学主持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粮食丰产工程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粮食主产区保护性耕作与关键技术研究—长江中下游平原区生物覆盖技术体系研究”子专题(编号为2004BA520A1-4):2004~22005年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将“粮草混合型农作物高效种养模式推广”列入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项目[湘农综(2004)62号];2005~22007年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再次将“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直播油菜技术推广”列入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项目,[湘农综(2006)81号]。   该成果针对双季稻区冬闲田面积大,复种指数降低的实际,以绿色生物覆盖度低为突破口,以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依托,以“稳粮扩饲、多熟高产、增产增收,高效持续”为目标,从合理利用冬闲田自然资源,提高耕地质量入手,采取试验研究和集成创新,通过品种引进筛选、种植新模式的组装配套,形成了适合南方稻作区稻田冬季绿色生物覆盖技术体系。取得了如下成果: 1、通过新品种筛选、新技术集成和综合组装配套,研究提出了适合双季稻复种制特点的冬季绿色生物覆盖种植模式。其中黑麦草(免耕饲用小黑麦)—双季稻复种制鲜草产量为60.79t/hm2~266.03t/hm^2,水稻两季总产15.28t/hm^2~25.73t/hm^2,总产值为29457.0元/hm^2~230833.6元/hm^2,春马铃薯—双季稻鲜薯产量为12.26t/hm^2~215.83t/hm^2,两季水稻总产15.01t/hm^2~215.14t/hm^2。 2、首次在我国南方稻区系统研究了不同冬季绿色覆盖作物的碳蓄积和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为发展稻田绿色生物覆盖技术,增加稻田生态系统的碳积累,推广应用粮—草混合型农作制度高效种植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其中黑麦草地上部碳蓄积为4044.9t/hm^2,地下部碳蓄积为1533.7t/hm^2,紫云英地上部和地下部分别为1799.6t/hm^2和1023.8t/hm^2。 3、首次对南方双季稻主产区稻田六种不同土壤类型系统研究了黑麦草—双季稻的适应性和相关指标,为我国南方稻田冬季种植黑麦草、发展农牧结合型农作制度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确保两季水稻高产的前提下,6种土壤鲜草产量分别达到62.78~272.77t和9.75~211.32t,6种土壤均适宜于黑麦草生长。   4、通过对冬季绿色覆盖作物新品种引进与适应性研究,筛选出了一批作物新品种,为发展冬季绿色生物覆盖技术提供了品种保障。通过研究筛选出了适应南方双季稻区种植的特高、多美乐、安哥斯等9个黑麦草品种,4R507等5个小黑麦品种,保罗等3个燕麦品种,其中黑麦草各品种鲜草产量可达83.04t/hm^2~2124.8t/hm^2,干物质产量可达9.25t/hm^2~214.82t/hm62;筛选出了费乌瑞它、紫花、克新4号等7个马铃薯品种,中杂油2号、希望98(中杂油11号)、湘杂油5号等5个油菜品种。   5、采用集成创新和综合组装配套的方法,提出了适合我省双季稻主产区推广应用的冬闲田绿色生物覆盖模式及关键技术,形成了技术体系和操作规范。提出了免耕黑麦草(小黑麦、燕麦)-双季稻、免耕春马铃薯-双季稻和免耕油菜—双季稻种植模式,根据区域土壤、耕作、气候等特点,制定和提出了不同种植模式技术规范,形成了技术体系。 在绿色生物覆盖模式及6种不同土壤类型黑麦草—双季稻的适应性等研究方面有重要创新,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其中关于双季稻—黑麦草的碳蓄积和土壤适应性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技术成果已成熟,在湖南双季稻区,经过5年的研究和集成示范,累计推广黑麦草(小黑麦、燕麦)—双季稻免旋免农牧结合型种植模式1.215万/hm^2,马铃薯—双季稻免旋免耕作模式985.87hm^2,油菜—双季稻免旋免耕作模式1046.67hm^2。以上三项共新增产值7425.03万元,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推广应用前景: 目前,我国南方稻区有冬闲田面积大。发展稻田冬季绿色生物覆盖技术,变水稻冬闲为水稻冬种,开发冬季农业,提高复种指数,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的农田、植物、动物互惠的生物量循环体系和稻田农作制度技术体系。发展冬种饲草—水稻水旱轮作复种是发展南方农区草食畜禽,实现农牧结合的重大技术举措;发展春马铃薯—水稻稻薯水旱轮作技术,是实现21世纪该区域粮食安全新的增长点。特别是该技术具有节水、节肥、节能、省工的特点,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因此,推广应用双季稻区冬季绿色生物覆盖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农业“三增”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它的推广应用不仅在我省,而且在我国南方同类地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 相关文献

[1]水稻绿色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张玉烛,方宝华,纪雄辉,刘洋,谢运河,廖育林,王立峰,彭迪. 2017

[2]南方稻田冬季马铃薯覆盖栽培对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 卜洪震,胡跃高,曾昭海,肖小平,唐海明,杨光立. 2012

[3]根外喷施有机液肥对双季稻防衰壮籽的应用效果研究. 邓志刚,黄国龙,袁隆平. 2011

[4]湖南地区早晚稻双季配套直播品种风险初探. 刘三雄,闵军,黎用朝. 2018

[5]双季稻区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李超,肖小平,汤文光,郭立君,程凯凯,潘孝晨,汪柯,孙耿. 2019

[6]环洞庭湖双季稻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刘国栋,汤彬,陈松林,殷玉梁,肖继新,陈志辉. 2013

[7]不同母质类型水稻土酶活性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逄焕成,唐海明,任天志,杨光立,李玉义,肖小平,汤文光,陈阜. 2013

[8]双季稻区油菜移栽与直播性状比较研究. 丁秋凡,陈卫江,范连益. 2010

[9]钾对不同晚稻品种产量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聂军,廖育林,谢坚,鲁艳红. 2017

[10]双季稻田马铃薯不同覆盖栽培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曾昭海,唐海明,肖小平,汤文光,杨光立,胡跃高. 2011

[11]钾对不同早稻品种产量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聂军,廖育林,谢坚,鲁艳红,周兴,黄科延. 2016

[12]湖南省双季稻区紫云英品种适宜性比较. 廖育林,周兴,谢坚,杨曾平,聂军,曹卫东. 2014

[13]采后水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张菊华. 2018

[14]生物与化学方法对空心莲子草的控制作用差异. 马明勇,郭建英,李彦宁,罗源华,万方浩. 2008

[15]湖南湘西自治州生姜姜瘟病生物防治初探. 魏林,鲁建华,刘昱卉,熊绍军,左小义. 2016

[16]第二讲 优质稻品种及其合理搭配. 李瑞蓉. 1999

[17]稻种资源对稻瘟病的抗谱测定. 王云高,罗耀光,彭绍裘,黄费元,刘二明. 1996

[18]第三讲 优质稻调优保优栽培技术(一). . 1999

[19]5种植物冬季治理重金属效果研究. 武小芬,刘军,易志龙. 2014

[20]水稻绿色生产技术体系的经济效益分析. 刘洋,方宝华,廖育林,谢运河,柏连阳.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