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CMS-WA育性对播栽温度敏感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林强 1 ; 郑燕梅 1 ; 谢鸿光 1 ; 蔡秋华 1 ; 王颖姮 1 ; 张建福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研究基地;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野败型;CMS;播栽温度;育性

期刊名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030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18-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播栽温度对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wild abortive 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WA)的影响,为不育系选育、提纯、繁殖和制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16.8、21.2、24.5、27.3、30.1℃5个播栽温度,在自然温度梯度压力下,选择3个不同微效恢复基因数量的野败型(wild abortion type,WA)不育系珍汕97A、龙特浦A和京福1A,以嵌合颖花率和黑染花粉率为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应用回归模型和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AMMI),分析不育系花粉育性的变化动态。[结果]随着播栽期的推迟,不育系播始历期缩短,生育进程加快,有效积温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表现感温性。播栽温度在20.1~30.1℃时能提高不育系黑染花粉率和嵌合颖花率,呈正效应。随着播栽温度的上升,3个不育系的黑染花粉率和嵌合颖花率总体上均表现上升趋势,龙特浦A响应极显著,京福1A和珍汕97A表现不显著。珍汕97A花粉育性平均值较低,黑染花粉率和嵌合颖花率分别为1.398%和5.628%,其基因型互作效应主成分轴(interac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xis,ICPA1)值分别为-1.632和-1.512,表明其不育性稳定,花粉育性对播栽温度敏感度低;龙特浦A和京福1A花粉育性平均值较高,二者的黑染花粉率分别为9.836%和7.580%,嵌合颖花率分别为14.788%和11.810%,黑染花粉率基因型IPCA1数值分别为1.114和0.518,嵌合颖花率基因型IPCA1数值分别为0.133和1.379,表明其不育性较不稳定,花粉育性对播栽温度变化相对敏感。[结论]根据温度对不育系育性影响的变化规律,对于温度敏感型的不育系,宜采取早繁早制的措施,保证种子纯度。在不育系选育和遗传提纯上,应在微效恢复基因高效表达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可及早剔除不合格单株或株系,以获得不育性较稳定后代。

  • 相关文献

[1]水稻CMS-WA微效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 郑燕梅,张建福,谢华安. 2013

[2]水稻CMS-WA育性的光温敏感性分析. 林强,罗曦,谢鸿光,何炜,王颖姮,蔡秋华,张建福. 2020

[3]辣椒两种雄性不育系中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的变化关系. 缪武. 2017

[4]两种辣椒雄性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对比分析. 黄巍,缪武. 2017

[5]线椒新品种湘辣18号的选育. 孙佳杰,刘荣云,马艳青,缪武. 2019

[6]丰产抗病型大果朝天椒新品种湘辣712的选育. 路鑫,刘荣云,马艳青,缪武. 2019

[7]灿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与生育期遗传研究. 盛孝邦. 1999

[8]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与早熟性遗传研究. 盛孝邦,段美娟. 2000

[9]水稻反向温敏不育系在寒地稻区的育性表现. 谭炎宁,孟昭河,段美娟,徐秋生,臧家祥,宋微,步金宝. 2017

[10]水稻反向温敏不育系在寒地稻区的育性表现(英文). 谭炎宁,孟昭河,段美娟,徐秋生. 2017

[11]模拟盛夏低气温条件下水温对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袁隆平. 1997

[12]低温处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筛选核心单株的效果研究. 庞震宇,孙平勇,张武汉,舒服,邢俊杰,陈小斌,邓华凤. 2016

[13]赤泥与猪粪配施对水稻生理特性和镉吸收效果的影响. 廖育林,Luo Lin,罗琳,Chen Xu. 2012

[14]五年定位试验钾肥用量对双季稻产量和施钾效应的影响. 鲁艳红,Liao Yulin,廖育林. 2012

[15]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彭选明,庞伯良,彭伟正,庞爱军. 2012

[16]低镉胁迫下水稻幼苗硅—镉互作初步研究. 柳赛花,纪雄辉,Vladimir Matychenkov. 2014

[17]水稻节氮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策略及实践. 龙继锐,汤海涛. 2011

[18]新形势下长江流域稻作发展的思考. 潘孝武,Deng Hua-feng,邓华凤,He Qiang,何强,Zhang Wu-han. 2015

[19]直播密度对常规早稻产量性状及冠层结构的影响. 方宝华,ZHANG Yuzhu,张玉烛,HE Chao,何超. 2015

[20]湖南水稻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 邓文,Yang Yu,杨玉.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